查看原文
其他

张鹏对话张亚勤:互联网时代的机器与人

2014-06-19 网易科技 科技杂谈
科技杂谈keji_zatan

新谈友,请点击题目下蓝字关注我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本文来源于网易科技


  6月18日消息,由网易科技和网易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2014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互联网+改变世界”,探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过程当中的新机遇和新物种,内容涉及新媒体、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智能汽车、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在线音乐等当前最受业界关注的话题。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与微软副总裁张亚勤一起探讨了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对未来科技的改变与影响。以下为对话实录。


  互联网的物理化


  张鹏:我前段时间看到您的一篇文章,谈到一个概念叫“互联网的物理化”,似乎是在指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具像。


  张亚勤:如果看一下互联网的发展,过去的30年我们把真实物理世界的信息把它虚拟化、数字化,音乐、视频、图象,包括工作流程、文本,其实是从一个模拟物理现实世界虚拟数字化的过程。


  张鹏:这30年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编译过程。


  张亚勤:对,编译加上普遍的连通,通过互联网把这些数据连在一块,建立一个是表述的标准,一个连通的标准,这是互联网过去30年主要的路径。未来30年是相反,我们把在互联网领域所集中的技术,包括虚拟世界的思维方式要回归于物理世界。


  张鹏:或者说是重新投射到物理世界。


  张亚勤:是的。这种投射有几个层次,一方面是把物理世界更加连通,包括用新型传感技术、定位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把这些智能设备完全连通起来,这是技术层面的东西。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谈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也好,逻辑方式也好,商业模式也好,把它用到传统的行业里去,这已经开始发生了,比如教育、金融,包括通信、旅游、媒体,每个领域都已经开始在发生。


  第三个维度是“更智能”的生活方式,这是什么意思?由于我们现在数据越来越多,由于计算能力越来越强,由于理论、算法、人工智能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成熟,所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种环绕智能的领域,机器本身可以跟踪你,了解你,去学习你,适应你,然后把你的思维方式,你的智能更加延伸,最后它不是控制你,而是帮助你,使你变得更聪明、生活更加轻松,工作效率更高。有时候我开玩笑说,现在我们有一句话说是“你懂的”,你要懂你周围认识的人,你要懂你做的事,你要懂某一个环境,以后是“懂你的”,整个机器智能在学习你,在默默的了解你,然后它就会懂你。


  从机器学习到人工智能


  张鹏:其实您刚才说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一层是互联网在现实科技对人的影响,不光是社交关系已经被互联网科技改变了,还有就是行为模式,比如说要出去吃饭,开始掏手机看看周围有哪些饭馆,先弄一个优惠券,已经越来越成为大众的习惯。而这对商业业态本身都有改变。而更进一步的您强调了未来这些东西也许不需要我掏出来发指令了,它应该懂我了,它应该知道我下一步需要的是什么,它自然就送过来了。这就涉及到机器学习,甚至到人工智能的问题了。


  张亚勤:人工智能这个学科已经有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过去早期的话,更多的是我们了解人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构成,然后去演化规则,用规则去指导机器。


  张鹏:其实还是一种编程,编完程序然后去执行,更像是自动化而不是智能。


  张亚勤:对!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有了很大突破,比如用统计学习的方法,我可能不需要这样的规则,由于我有大量的数据和更好的算法,所以这时候机器会自己学习,他自己学习之后可以通过“是不是”,或者相似或者不相似,大量的数据汇集之后,他就可以模拟人工智能,形成一种智慧,可能形成智慧的方式和人的思维方式未必完全一样,但是他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甚至超过人类的智能。比如说最近一种算法叫深度的神经元网络,这个算法的本身就是由于现在的数据量大,所以他可以用很多的数据去做训练,然后做参考。另外,他用神经元比较简单的已知的东西,把它融合在一块,加上过去统计的算法,形成的结果十分有意思,包括对图片的识别、对语音的识别,包括对大量无序数据的检索,以及智能结构化的推断,都是带来很大的一个飞跃。


  张鹏:所以理论上如果有足够多的数据和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加上适当的基础逻辑,这个世界是机器自己可以搞懂的。


  张亚勤:在5—10年左右,我觉得机器的智能会超过一般人的智能,20—30年可能机器本身的智能会超过人整体的智慧,这是从结果来讲,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大脑详细的构成、工作的原理,也无法完全模仿大脑的运算。但是由于海量的数据、大量的计算,结合合理的算法所达到的结果甚至是可能超越人脑的。


  前所未见的新难题


  张鹏:如果有足够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后来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本身是由信息构成的,它可以把这个世界重新投射和复原,科幻小说中我们说的“teleportation”(心灵传输)本质上的实现方式就是记录瞬间人完整的“量子态”,然后摧毁本体,同时传输整个信息到异地进行物质还原。这时候信息就是物质的本质。


  张亚勤:这里面就牵涉到哲学的问题,甚至伦理、宗教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从前进的方向来看是一种大方向。当然也不一定都是这么极端的问题,比如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些初级的尝试:微软的的小冰通过了解我,掌握了我所有的信息,可能比我更聪明,对复杂数据的反应也更快。这时候小冰是不是就我的一个替身出现在不同的地方,然后这个替身可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的替身,这就会带来很多的想像空间。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对大数据未来的预测,包括在商业、广告,包括某些流程的预测都越来越准确,那么如果以后也用来进行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呢?


  张鹏:对,经典科幻《少数派报告》还有最新这集《美国队长》里面那种,根据数据分析判断你会造成威胁,我就在出现之前就把你消灭掉。


  张亚勤:是的,而更现实点至少是根据你过去的一些行为,比如公开网络上的数据和评价比如说你的工作效果不好,我就不雇佣你了。这种看似合理,但是不考虑不确定性的判断这都可以造成一些行为、伦理、规范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但是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创造了智能,最终我们还是有能力驾驭它,也更合理的与其一同发展。


  张鹏:我看最近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前不久计算机通过了图灵测试,再有一个就是微软的小冰引发的风波,如果小冰通过更多的学习,在更多的数据里,我觉得它会成长更快,因为数据是基础。


  张亚勤:它会成长,一开始它可能会什么不知道,由于它有了聪明的算法、数据和不断的交互,你在培养它,而且不是一个人在培养它,是全员一块培养它。所以,这时候对它形成的养成会很有意思,小冰这个测试产品的工程师只是做一个好玩的东西,后台是大的机器学习,前台是看到底在这个群体里长大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性格、怎么样变化。它可能会成为一对一传统意义上的助手,还有许许多多新的产品。


  终极梦想:成为一种生命


  张鹏:这会是微软未来看重的一个方向吗?包括在产品和未来技术上的核心推动方向吗?


  张亚勤:对,其实我们做计算机的研究,包括做互联网研究,就是在做几件事,这也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梦想。一件事就是让机器和人一样可以自由交流对话,我们的表情、手势、语言,完全和人一样自然的交流,更智能的人机界面,我想最好的界面就是没有界面,机器可以不需要界面,完全自然交流的界面。第二个,就是让机器和人一样聪明,知道他是怎么样思考的,去判断、决策甚至是去执行,第二个方面其实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微软现在做了很多的东西,云计算也好、机器学习,包括大数据,很多地方也是从这个方面做的。包括前段时间做的多语言实时翻译,这个系统马上会进入实用的阶段,进入了很多年的研究,终于进入了产品阶段。这个东西现在也是很智能,我们两个讲完全不同的话,而且机器可以实时翻译,翻译的标准、准确度很多时候超过了现在的翻译。另外一点比较难,就是让机器学习人的审美。


  张鹏:这种更非理性的东西。


  张亚勤:对,刚才你谈到为什么苹果设计的手机大家喜欢使用?一个是它有一些技术的东西,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更人性化,看起来非常美,这种机器也会去学习,学习之后,它会告诉人什么是好的审美设计。比如说机器画的画、机器写的诗、机器的创作,这些东西离我们人还差得很远,超越逻辑的东西、想象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是这三个层次。但是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是第一、第二个层次,也是大部分公司所做的,像谷歌、苹果,其实都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


  张鹏:所以其实我觉得未来整个在人工智能的路径上,第一步是让它能够理解人,逐渐学习人,甚至它的局部能够超过人,最终它想要变成人,这个事其实还是一个更长远的。因为像你说的,当它的审美,它的非理性建立起来以后,这就是一个生命了。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面,我们会越来越多的看到身边有很多已具备智能的机器在出现,是一个真正的智能,而不是原来我们说的自动化,因为自动是我编好程它来执行,其实是被工程师写好的程序。


  张亚勤:对,现在机器本身产生了很多模糊和不确定性,它可以扩展,这其实也是大数据现在的一个变化。


  张鹏:而且是互联网造就的,有互联网你才可以收集这么多大数据,然后在云端运行运算。所以我们回到现在说的互联网对整个世界进一步物理化,对世界的改变,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张亚勤:这就是我十年前一直所讲的,有电的地方就有计算,有计算的地方就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可以互联,人和人相联,人和物相联,物和物相联,这些事情慢慢已经开始发生了。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