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晓苏:强化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意识

2014-08-12 战晓苏 科技杂谈
科技杂谈keji_zatan

新谈友,请点击题目下蓝字关注我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文 / 战晓苏,本文来源于人民网和《中国信息安全》联合推出的网络空间战略论坛


  网络时代,中华民族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呼唤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大战略。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战略思维的新觉醒。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履行国家责任后,对网络空间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安全模式升级,对虚拟网络空间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毕竟网络空间领域新、知识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强化危机意识,整体意识,优先意识,创新意识和跨越意识,才能更加有效地履行网络空间国家责任,为网络强国建设凝聚最大的正能量。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产生了不同于传统人类活动空间的网络疆域、网络主权的概念,网络疆域突破了传统地缘概念的界线,赋予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疆域新的内涵。为此,深入研判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清醒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外部威胁与各种挑战,正确评估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能力,进而强化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思维,需要强化危机意识,整体意识,优先意识,创新意识和跨越意识等五种意识。


  一、危机意识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是全面的、深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强化危机意识就是要认清主要挑战,深入分析判断安全战略形势。


  (一)国际网络空间形势酝酿巨大变化


  网络空间对抗对国家现实物理空间构成了实质性危害。美、俄、英、日、德等国相继出台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把网络空间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优先发展,全力抢夺网络空间的战略主动权。美、俄、英等国围绕制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积极加强协调与合作,极力谋求网络空间发展的主导权。某些西方国家将我国列为网络空间的主要战略对手,大肆渲染中国的网络威胁,对我网络空间安全形成了战略围堵态势。


  (二)网络空间安全实力差距扩大化


  斯诺登事件反映出来整体性的网络空间安全危机,美国将互联网作为对其他国家进行侦察、颠覆和作战的行动空间和新战场。从近几年不断透露出来的“黑色预算”的总体情况来看,美将中、俄列为“首要目标”,每天都在恶意地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我与美网络空间防御力量和对抗实力的差距已远远大于实体空间的差距。


  (三)网络空间信息渗透更加明朗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文国家把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作为战略攻击手段的重要手段,利用网络干涉他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在西亚、北非等地屡屡得手,类似的网络行动的矛头越来越多地指向我国。一是利用境内外网站直接影响舆情,歪曲我政治体制,攻击我社会制度,利用网络炒作。二是放大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意图扰乱我社会稳定、颠覆我国家政权。三是利用网络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理念,输出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实施精神蛊惑,在潜移默化中干扰侵蚀我网民的思想基础。


  (四)信息产业与核心技术发展忧患愈加凸显


  目前从互联网的根服务器、关键芯片、网络通信协议、高端信息安全产品、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和研发主流大多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致使我国各类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网络系统的大多数核心设备和整体方案依赖于国外厂商,对所引进的信息化基础设备、信息安全产品进行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的能力不足。若干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某些重点领域有加剧的趋势。


  二、整体意识


  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需要从国家根本利益的总体上进行进行规划、运筹和指导。


  (一)对发展战略加强全局筹划


  网络空间安全与对抗已演化为全球性和战略性问题,激发了社会形态和国际竞争的演化。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层面的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整体构建战略规划。全局筹划是获取网络空间整体安全的先决条件,也是将网络空间安全优势转化为国家整体安全优势的重要前提。从源头上、总体上理顺网络空间安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促进各层次各领域论证与决策的协调一致,确保从战略高度整体规划、设计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通过整体设计,可以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对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战略进行可靠并且有效的总体规划。


  (二)侧重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


  当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载体和基础环境,网络空间已成为除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维人类活动空间,是国家安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对抗总体态势和信息安全危机形势对国家安全提出重大挑战,对网络空间提出迫切的要求。整体意识就是从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高度来筹划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目标、任务,拟制长期的发展规划。应结合国际环境、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方针,制定适应性强的网络空间战略发展指导思想,使其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三)网络文化战略强化长远效益


  在大国网络文化战略博弈加剧背景下,我国面临更加复杂多元的信息网络文化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网络文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问题的关联性、互动性紧密耦合,网络文化发展与安全战略指导就是要把维护国家和平发展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网络空间是舆情的策源地,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国际政治斗争信息化模式。需要围绕维护国家信息网络文化安全利益和网络空间舆论引导控制权,不断进行和深化一系列战略性、预置性、持续性的主流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和相关导控行动。


  三、优先意识


  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和现实需要的角度,应考虑将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先选项、置顶事业。


  (一)以“一把手”工程推动“置顶”事业


  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具有现实迫切性和长远重要性,是各领域各行业的一把手工程、主官事项。网络空间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体系和运转模式,渗入到经济社会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快速推动信息扩张,塑造了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和运转模式。需要一把手亲自抓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规则、管理、运行。作为置顶事业,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是国家各领域各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必须引起主官高度重视并将此置于重要工作事项。从体制问题入手,解决国家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国家需要建立更具有权威的组织机构将国家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统筹起来。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设立专门的“网络空间安全综合管理分委员会”,进一步理顺各分委员会与上级委员会关系、同级专业委员会之间关系。各领域各行业,以主官为第一责任人,成立本级网络安全专门委员会。


  (二)以优先选项构建安全与发展的新引擎


  要积极跟踪、研究和掌握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先进理论、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抓紧开展对信息技术产品漏洞、后门的发现研究,掌握核心密码理论技术,同时要加强密码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重要信息网络系统及设备的安全防范能力。


  聚集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的研发。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勇于创新,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云计算、物联网、可信计算、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方面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推广应用,力争发挥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效益。


  保障国家重要控管系统的整体安全。加强重要领域控制系统、管理系统、服务平台,以及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安全防护和监察管理。对重点领域使用的关键安全产品组织综合性的安全测评,从国家层面实行安全风险、工作协调、漏洞细节的信息交换与通报制度。


  (三)重点拓展综合防卫能力


  在网络安全领域,重点是拓展综合防卫能力,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应急专项的综合解决途径,安全与发展的现实需求,网络空间瞬间万变的本质特征,风起云涌的战略博弈,引发层出不穷的急事、大事、难事。特别是跨越国界的网络空间社群的快速兴起,对国家主权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冲击和影响,微博、脸谱(Facebook)、微信、推特(Twitter)等新型社交网络的普及,打破了作为主权国家代表的政府垄断信息的特权。


  网络安全危机走势的复杂性,源于网络安全危机的不确定性,一是网络安全危机本身的不确定性,即危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达到何种规模、造成何种结果,难以确定。二是网络安全危机预测的不确定性。三是网络安全危机处置的不确定性。四是网络安全危机推力作用的不确定性。


  网络安全的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力量组成、组织体制、运行方式等必将有别于国家安全的其他领域。网络空间突破传统的国家安全实力和潜力范畴,集聚防卫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将网络国防和传统国防有机衔接、融合,逐步构成现实的、管用的综合防卫新能力。


  四、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网络空间强国梦的根本。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在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中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一)理论创新是基础


  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建设亟待加速转换研究主题、变革研究视界、重构理论体系、创新网络国防新概念,推动网络国防大战略。立足网络空间安全与建设的总体目标,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突破技术,形成系统、完整、科学、包容的理论体系。主要侧重三方面内容:一是创新基础理论。明确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特点、规律、技术基础等一般性、普遍性和基础性问题;二是创新建设理论。明确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的目的、指导思路、建设内容、建设方法、能力评估等,拓展研究战略性问题和未来发展前瞻性问题,重点解决制约网络空间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超前部署、提前布局和稳定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吃透内在机理,摸清本质规律,加强概念创新,有效支撑自主创新发展;三是创新应用理论。明确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力量部署、力量运用、战略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内容。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对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国家立法、条令条例和法规、军队命令、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的完善和相关国家安全指导文件,通过国家和军队法规制度来凝聚意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法律创新是保障


  我网络空间安全尚处于法律不完善、规则不配套、秩序未理顺的发展阶段,存在运行协调机制空白、法规制度缺位的情况,已成为我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刻不容缓。法制建设是提供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的重要依据依据,具有影响深远的全局性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的规范条约,用以谋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和网络国防的合法性和地位作用;二是国家的政策法律,明确概念定义、组织形式、参与力量、动员机制等;三是公安、军队等专门的条令条例,明确网络安全保障力量和国防力量的使用权限、使用时机和使用方法等。


  制定健全的配套措施,基于现有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行政法规,还要制定相关措施,通过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安全管理活动,保证各项建设任务和安全保障活动落到实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技术创新是关键


  网络空间的战略地位首先源于信息技术创新的强力驱动。但没有战略角度的重视和推动,就没有网络空间战略地位的革命性跃升。因此,必须以国家战略利益的需求为牵引,进行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从机理上搞清战场的划分、网络的区别、路径的选择,用技术决定战术、技术影响战略、技术支撑战略,使自主技术创新成为支撑网络空间战略博弈的持久源动力。


  重点关注以下核心技术能力的创新:一是预警能力:通过部署观测节点和传感器,利用态势探测分析系统和舆情监测工具,全面提高发现威胁和判定威胁的预警能力,尤其是危机预警能力。二是防御能力:综合利用防御系统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我方信息系统及信息本身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切实提升对网络攻击手段进行有效防卫和隔离的防御能力。三是反制能力,即利用高效管用的网络对抗技术和手段,对己经确定的恶意攻击源和相关打击目标,按照相关法律和条令规定,实施战略威慑和有效压制。四是体系对抗能力:将网络对抗、信息对抗、空间对抗和其他对抗样式进行体系化融合,逐步形成符合国家安全战略要求的体系对抗能力。


  创新方法手段。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创新运用各种新的方法手段,如运用情景模拟、对抗研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等方法,设置多个危机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探索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运用问卷调查、综合研讨、专家调查、仿真模拟、统计评估、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聚类分析、指数评估等方法评估危机态势、危机管理效果和风险。


  五、跨越意识


  无论是后发优势、规模优势,还是制度优势,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


  (一)主攻关键形成后发优势


  在“制网权”和“制信息流动权”两种核心能力上形成局部优势。一是主动求变,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渗透、思想殖民的政权颠覆新模式,提升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制信息流动权”。二是加速转型,适应增值网络空间防御行动效果的专门角力新变化,提升以互联网和各类大型信息网络系统为载体的“制网权”,占领网络空间综合技术管理制高点。三是创新核心技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与国家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正在战略层面进行融合,以关键战略手段直接影响重要态势演变。为了更加准确地监测动态舆情,开发运用网络舆情分析支持系统,配套地研发国家层面的安全事件综合管理系统、安全事件情报信息分析支持系统、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安全态势综合评估系统等手段,提升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融合各种力量造就规模优势


  力量建设历来是国防能力建设的基础,网络国防力量的组成结构必须是全面、合成和系统的。网络国防力量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军民共建的预警力量,对互联网、各种专用网和军用网络进行有效管控、实时监视,构筑一体化的多维预警力量体系;二是专业分工的防御力量,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军队通信网络和信息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层、分级防护;三是军队主导的反制力量,以正规化、专业化的军事力量为主体,辅以国家相关力量,共同构筑具有精确、高效反制能力的专业化反制力量。


  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人才的储备是有效应对网络空间挑战的必要条件。网络空间作战力量有别于其他常规作战力量,要求网络作战人员的思辨能力更加敏捷,心理素质更加过硬,业务能力更加精湛。


  (三)建立协调机制发挥制度优势


  在网络空间,信息技术、基础资源及标准规范等具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共用性和互补性,并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军民融合,重在统筹国家和军队的战略资源,把网络空间军事能力建设和运用纳入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之中,密切军地协作,推进联合攻关,推动国防建设和网络空间军事能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军民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


  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构成要素多,各个系统间必须有良性运行的协调机制,才能够保证体系的健壮发展,形成统一指挥、联合运用的体系运行模式。协调机制是确保协调动作、形成整体能力的前提,是网络国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和军队的体系化协调机制,用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专业力量;二是国家级安全机构之间的一体化协调机制,用以协调网络安全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三是国家与国家间的协作化机制,用以协调网络安全管理在国际上的沟通和合作。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