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乐天:以游牧骑兵的作战思想建设网络国防

2014-08-15 张乐天 科技杂谈
科技杂谈keji_zatan

新谈友,请点击题目下蓝字关注我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文 / 张乐天,本文来源于人民网和《中国信息安全》联合推出的网络空间战略论坛


  在全球通联、浩瀚混沌的网络空间,蕴含着国家防卫的新型力量。尤其是从“棱镜门”事件可以看出,占据资源和技术优势的美国网络力量,在全球网络空间“无法无天”、“自由驰骋”。为此,不拘谨于“一城一池”,以游牧骑兵的作战思想建设网络国防,是以网络化思维创新发展网络国防的科学选择。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游牧骑兵是一个令人痴迷、充满神秘的特殊族群。他们以相对原始的方式,像飓风一样袭扰了富饶的、庞大的领地式文明数百年,传奇了被西方世界惊为“上帝之鞭”的匈奴骑士,也纵横了被东方世界惧为“黄祸”的蒙古骑兵。中国历史上,游牧骑兵主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马背上的民族,一直是我国传统国防最令人头痛的侵袭者。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时代,面对着美国统领西方诸强控制“军事全球化、帝国加盟化、信息栅格化”的网络霸权格局,正视被“中国威胁论”但是远没有让对手头疼的我国国情军情,采取易地而处的反传统思维方式,关注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国防问题,可以借鉴当年游牧骑兵的作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把握全球的网络国防格局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国防作为传统国防概念的延伸呼之欲出。概念和范畴是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对网络国防准确的概念把握和格局判断,直接影响到网络国防力量的行动组织和发展思路。目前,网络国防的相关概念基本还处于空白或探索状态。网络空间是个泛网络空间,疆体虚实相济、疆界模糊动态、疆域弹性变化,具有混沌性、全域性、通联性、不对称性等新特征,使得网络国防成为“高尔丁结”课题,只能在体系格局下进行解析和预判。


  美国作为信息世界的技术引领者和格局缔造者,具有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自2006年以来,美国每两年组织一次“网络风暴”演习,已经逐渐将北约的传统军事同盟拓展到网络空间,整个“帝国加盟者霸占水草丰美的沃土、非同盟国家只能在核心区外游弋”的格局基本成型。


  (一)核心技术受控,游牧型国家时刻面临生存危机,利益拓展上必须主动劫掠


  美国信息产业实力强大,生产着全球92%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和86%的系统软件,控制着全球互联网唯一的主服务器和12台辅助服务器中的9台,垄断了操作系统、通信协议,英特尔、微软、谷歌、脸谱等公司更是行业龙头,辅助政府共同打造了一个霸权格局。2011年,美国正式出台战略性文件,将网络空间列为与陆海空天并列的第五维作战空间,提出在网络空间或通过网络空间对作战体系以及关键业务网络实施打击,大幅度削弱对手作战能力;对即时通信、社交网络、门户网站、微博等互联网目标实施舆情引导,影响民心士气。2010年,美国针对伊朗核设施的“震网”病毒攻击,被业界称为“国家网络战的源起”,使世界上许多国家感觉到临险自危。


  我们把被信息主体世界视为文明异端的国家称为游牧型国家。这些国家采取跟随式发展模式,信息网络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主要来自国外。随着游牧型国家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依赖,自主安全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是在统一标准和全球规范下,实现自身利益拓展只能依赖主动出击、分割劫掠,不能寄望于垄断者主动打破格局、重新区划。


  (二)文化传播受制,游牧型国家难以达成有效宣传,社会稳定上首选信息关防


  政治斗争延伸到虚拟世界,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政治、外交博弈的新舞台,维护政治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美国坚持以意识形态划线,通过网络输出美式民主和西方文明,抓住社会焦点事件制造网络暴力,助推“颜色革命”;利用网络新媒体的话语控制权,积极推行“网络自由”政策,公开指责中国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政治审查,挑拨网民与政府对抗。2010年美国务卿希拉里公然宣称,“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与那些寻求言论自由、充满激情的年轻一代站在一起”。随着公民与网民的日益融合,美国利用社交网络接触网民大众,传递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蛊惑公民群体对政府的信任,质疑国家的正确宣传和舆论引导。境内外敌对势力更是利用网络勾联聚合,煽动闹事,妄图以“自由圣战”引导“和平演变”。


  攻势迫人,游牧型国家不得不防。信息国防是对互联网上进入到认知域和社会域的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审查和筛选,滤除、干扰或者屏蔽掉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传输信息。美为突破我国网络审查和监管,研发“电邮订阅”等“破网”软件技术,以便“使中国网民能够避开政治审查,行使自由表达权利”,并专门推出汉语推特服务。部分网民在幕后“推手”的诱导下,以偏激言论宣泄情感,演化为“网络群体暴力”,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网络群体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情报信息受扰,游牧型国家处于全面监视状态,军事对抗上只能贴身近博


  分析古往今来的军事谋略和战略战法,实施的前提条件都是秘而不宣,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军队能力的基础。网络情报战始于上个世纪,最有名的当属美国代号“梯队”的全球监控系统,每天监听监控300多万件电话电报、电子邮件、卫星通信等,国际互联网的下载操作也在其监控范围之内,情报窃取工作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在我军内某信息领域专家泄密事件中,技术人员通过对泄密硬盘高达47G的数据进行排查,获取木马样本41个。通过对木马程序进行逆向分析发现,木马把硬盘上存在的word文档格式进行打包加密处理,然后隐蔽回传,失窃文件数目触目惊心。此外,“维基揭秘”事件所引发的信息安全危机,也凸显“靠揭秘来颠覆世界”的非对称威胁,传统的保密模式受到严重挑战。


  对战网络强国,游牧骑兵采取的作战策略简单而直接,即隐秘积蓄不能就频繁袭扰,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藏身在不胜其烦的小规模试探性攻击之后。贴身近博消耗了空间反馈距离和时间反应间隙,远程监控和预警体系失去了原有优势。具体到网络空间,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联通和交融,做到敌中有我、我频扰敌,发挥乱中匿踪、乱中取势、乱中制胜的军事对抗智慧。


  二、定位中国的网络国防坐标


  鉴于网络空间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网络国防的控制权争夺日趋激烈。美国凭借其在网络空间的格局优势和垄断地位,颁布战略路线图,成立赛博司令部,加速整合网军资源,启动国家网络靶场,积极研发武器装备,并将网络战推向实战。以此为背景,我国的网络国防正确定位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知彼,明了威胁在哪里;其次要知己,明白优势在哪里;还要知变,知道有哪些外在因素可以加以利用。


  (一)需要直面的四个具体威胁


  在美国的垄断信息格局下,既要认清对手先入为主的既定“优势”,也要认清我国信息设施不能自主的“主权”,进而全面分析可能面对的安全威胁。根据技术特点和危害程度,美国对我可能采取的网络攻击战法和手段有数十种,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具体模式:一是域名劫持,使中国互联网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互联网地址采取域名管理模式,控制权在美国。域名服务器数据经主动修改和被动篡改后,能够将这些国家、城市、公司企业的网络应用服务转移到指定地点,或者访问不到,切断中国互联网与世界的联系;二是节点封堵,造成大面积或特定目标网络失效。利用巨型跳板机网络,对我国互联网对外出口和关键节点进行流量阻塞式攻击,造成大面积或者特点区域网络的无法访问或功能削弱;三是瘫痪攻击,破坏核心业务网和军事指控网络。综合木马控制和病毒攻击技术,通过核心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隐蔽通道或者桥接摆渡等渗透方式、进口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中设计后门等预置方式,控制一批金融、能源、电力、交通等关键业务网络,以及工业控制网络、军事指挥控制网络和武器控制平台,实施木马控守、遂行病毒触发;四是心理攻击。利用焦点事件引发社会矛盾,通过网络新媒体捏造事实、传播谣言、汇聚力量,破坏国家政权,达到兵不血刃的作战效果。


  (二)需加善用的三个有利条件


  我国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积蓄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军经过十余年的网络战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作战能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对阵强势的霸权阵营,我们具有可以善加利用的三个得天独厚优势:一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应对网络空间这种混沌复杂的巨体系,我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民主集中制政治结构优势特别明显。这种体制能够确保党政军高度集中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组合和战略力量的迅速组织;二是数量巨大的网络用户。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其中电脑网民3.8亿,手机网民3.88亿,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网络空间“平战一体、军民一体”的特点,决定了“军民融合,共同保卫国家网络国防任务”的必然性,使得我们拥有一支全球最庞大的非编制网军;三是文明传承的雄厚底蕴。文化竞争是国家对抗的最终竞争力。以麦当劳对抗满汉全席,虽然在短期内会赢得一定优势,但是从长远发展和最终走向来看,灿若群星的经典子集构筑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将赢得最终胜利。


  (三)需求转化的两个存在变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点,事物的主客体和优劣地位都是可以转化的。打造中国网络国防,争取有利条件,必须看到两个能够加以利用的变数:一是可利用矛盾的同盟。美国虽然将诸如传统北约国家纳入到空间格局,但是本着没有永远盟友的原则,对同盟国家也采取一定的技术控制和资源垄断,结盟关系不是牢不可破的,是可以“分化”的;二是可依存合作的结盟。美国以中国威胁论为基调,通过利益拉拢等手段,在亚太地区形成了包围遏制中国的周边敌对态势。但是这些邻国不甘心完全担当美国的基地和跳板,参照上海合作组织的模式,是可以“同化”的。


  三、打造特色的网络国防体系


  网络国防已经逐渐纳入到各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由于网络的浩瀚和互联特性,加上网络边疆具有动态变化、边界交叉、敌我互连和军民复用等区别于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决定了打造中国特色的网络国防体系,除了搞好传统意义上的队伍建设、装备建设、条件建设、人才建设、机制建设之外,还需要出奇制胜地重点关注四个问题。


  (一)调整宏观战略,政治上铸就一颗雄心


  游牧骑兵对中原大地的侵扰,源自于有一颗称霸之心,或者说是有一直敢把皇上拉下马的胆气,而网络国防“伤敌亦损我”的联通格局,使得对抗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勇敢者的游戏。鸦片战争前,地大物博的疆土意识培育了我们“大国”意识;近代屈辱史,百年惨痛的血泪教训又滋生了“弱国”心态,崇洋媚外的情结甚至延续到今天。态度决定命运,我们必须以负责任强国为目标,认清难以韬光养晦的外界条件,在战略上进行宏观调整,以民族复兴之路来重铸国家之魂,以全球最大游牧型国家的角色定位来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将网络国防的疆界延伸向信息世界的腹地,最终确立主体地位。


  (二)强调积极进攻,军事上打造一支铁骑


  游牧骑兵的作战特点就是进攻,不停止地进攻。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比进攻更消耗战争成本,当攻击具有更大破坏和更高频率的时候,甚至可以忽略防守,而让对手疲于应付。“进攻的目的是攫取利益,而防守是保护自身利益免于最大破坏”。对于游牧民族来讲,没有千里沃土,后果不必顾及;对于网络国防来讲,美国的网络化程度比我们更高,相对我们更多依赖。当全球最大网络用户的国家采取积极进攻姿态时,美国的战略思维就会被打乱,原有的格局就会出现缝隙,我们就可能赢得胜利。


  (三)复兴先进传统,文化上凝聚一方部落


  游牧骑兵天生就是优秀的战士,拥有统一信仰的部落文明。在网络空间里,军民一体的特征明显,民间黑客随时可以组成用于冲锋陷阵的攻坚部队。在敌对势力对我常态化进行自由文化殖民和思想意识渗透的情况下,与其时刻担心民众被“策反”,不如复兴传统国学文化,加强党的忠诚信仰,实现网络国防的全民战备。


  (四)研制神兵利器,技术上谋得一招制敌


  匈奴骑兵的汗血宝马和锐利弯刀,曾经让汉武大帝梦寐以求。蒙古骑兵的骑射战术也是所向披靡,他们一边射箭一边进攻,射程很远,有300步的距离,未接敌先杀敌。技术是网络国防的核心能力,我们必须本着自主可控的原则,认清敌之薄弱,注重我之特色,研制具有“杀手锏”性质的大杀器,对敌产生威慑作用和对抗效果。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