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忠: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和指导网络空间的发展
文 / 吴世忠,本文来源于人民网和《中国信息安全》联合推出的网络空间战略论坛
甲午之年,习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目标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深刻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也是系统应对中华民族崛起面临的新挑战新威胁。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换挡网络思维看世界,充分认识到网络空间对国家安全内涵外延丰富性、时空领域宽广度,以及内外因素复杂性的重要影响,甚至关键性作用。进而“牵一网而促全局”,牢牢把握维护网络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的大平台,有效形成破解网络时代总体国家安全难题的大战略。
习总书记近期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感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大战略视角、大系统思维的国家安全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中国现实的国家安全观,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以更广阔视野,认识国家安全问题,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网络空间是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战略空间的制高点,也是维护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大平台;网络空间是引发新型安全威胁的“催化剂”,也是破解网络时代国家安全难题的“杀手锏”。可以说,网络空间的战略谋划需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网络空间的发展必须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
战略清晰,才能步伐坚定。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正确理解虚实空间“互联互通”、“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传导”的关系,就必须认识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内在机理,就必须适应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网络安全的时代要求。因此,以网络思维范式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网络空间安全扩展国家安全体系,以技术产业创新推动国家安全能力跨越发展,是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一)以网络思维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工业时代的分解法、还原论等简单性思维,必须让位于网络时代关联性、系统论等复杂性思维。“互联互通”、“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传导”是复杂网络思维的内在规律,要求我们把“关联”、“互动”摆到比“要素”、“领域”更重要的位置,用更广泛的关联、更紧密的互动,观察一切国家安全现象,认识一切国家安全问题。
以网络思维认知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域”是大系统涵盖的基本“要素”,认清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安全问题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的基础;“网络”是大系统构成的基本“结构”,着眼网络安全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分析国家安全问题,就需要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等新方法新手段,把握脉络、认清规律;“传导”则是大系统运动的基本方式,应对多个领域多种安全问题联动形成的“网络冲击波”效应,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要素”的视角,关注领域内部安全,分类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安全问题搞清楚;也要从“联系”的视角,关注跨域联动安全,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文化”为主体的连锁反应安全问题把握住,更要从“传导”的视角,把安全与发展、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互动问题研究透。
(二)以网络空间安全支撑国家安全体系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习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论述,深刻阐释了网络空间安全与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网络空间已然是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陆海空天的安全问题都受网络空间的直接控制,各类国家安全问题都受网络空间的传导影响;网络空间也是国家安全热点问题的汇聚重心,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大多诞生于此。尤其是在网络强国的示范效应下,“网军”建设引领战争形态转变,催生了军事安全的新威胁;“颜色革命”以瞬间发力颠覆国家政权,取代了长时蓄力的和平演变,催生了政治安全的新考验;网络事件引发的社会矛盾激化放大,催生了社会安全的新焦点;网络文化交流交融中的正面交锋、渗透交互、隐性交织加剧了国家文化力的战略竞争,催生了文化安全的新命题;网络技术会聚全球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催生了科技安全的新博弈……可以说,网络空间是贯穿多维时空领域、融合内外复杂因素、涵盖安全内涵外延的复合体,网络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网络交织物”。构建集多域多类安全问题于一体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需以网络空间安全为纽带,聚焦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着眼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构筑融入世界、独具特色、安全可控的网络生态环境。
(三)以技术产业创新推动国家安全能力跨越发展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尤其是网络空间的横空出世,作为网络时代的人造社会空间,承载着新质的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这其中,网络技术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类高端文明成果,成为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网络技术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军事作战方式、人民生活方式的引擎,引领整个经济社会的变革发展。网络技术产业决定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能力,网络空间安全能力主导国家安全整体能力。加快发展网络技术产业,是推动国家安全能力创新发展的捷径。维护网络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应在战略全局上把发展网络技术产业突出出来,以全球领先的网络技术催化创新发展,以世界一流的网络产业支撑创新发展,以世界级的网络人才群体引领创新发展,以先进优秀的网络文化驱动创新发展,加速形成攻防兼备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带动总体国家安全能力跨越发展。
二、网络空间的治理必须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高度重视虚实空间的密切联系和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没有网络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必须坚持以网络为纽带,密切联系群众;以网络为阵地,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坚持安全和发展为一体之两翼、双轮之驱动。因此,必须界定网络边疆,守住安全底线;以网络为机遇,促进复兴伟业。
(一)以网络为新纽带,治国先治党,密切联系群众
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超过6亿,上网已成为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党要赢得人民群众,就必须赢得互联网。习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面对人人都在“主席台”,个个都有“麦克风”的参政议政“大广场”,总书记明确要求“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上率先垂范,做出了榜样。就拿当前最热门的反腐来说,紧密结合网络空间这个“新阵地、新空间、新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从严治党的举措,直接给人民群众带来“新气象、新动力、新希望”。比如,中纪委、中组部先后开通联系群众的专门网站,得到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尤其是三中全会决议和习总书记的说明及时上网,更是赢得了广大网民的一致赞誉,抢占了网络传播的主动权、主导权。习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卡通形象上网,也在网民中树立了亲切、亲近、亲和的良好形象。可以说,只要我们善于利用网络联系群众,党群关系就会“一网情深”。只要我们自身过硬,及时通过网络了解民情、回应民生、关心民意,网络就是新时代的“宣传队”,网络就是新时代的“播种机”。
(二)以网络为新手段,治国要治网,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机遇,趋利避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网络内容泥沙俱下、网络管理多头交叉、应对风险合力不强等现实难题。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涉及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挑战”。一些消极因素和潜在威胁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习总书记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因此,我们必须以网络为阵地,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总体国家安全为标尺,既把网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把管好网络作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抓手。针对互联网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关联度大、复杂性高的特点和网络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能交叉、协调不易的现实情况,习总书记指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这些论述高屋建瓴、实事求是,为网络治理和社会稳定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网络为新边疆,强国需强网,守住安全底线
习近平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讲话中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一张网联通全球,也搅动世界。我国虽然已是网络大国,但不是网络强国,面临信仰危机、信任危机、舆论引导危机、管理危机和国际网络空间博弈等种种风险,需要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军国主义、网络自由主义和网络犯罪等诸多威胁,直接影响总体国家安全。“网上政治谣言、虚假信息、负面言论大量存在”。“三股势力”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煽动民族分裂、极端宗教和暴力恐怖行动,就是活生生的例证。有的西方政客甚至公开宣称要“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斯诺登事件”将美国在网络时代的霸权行径公诸于世,更是振聋发聩的安全警示。习总书记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增强阵地意识,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应用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从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等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四)以网络为新机遇,兴网为强国,促进复兴伟业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上任伊始,习总书记就去了改革开放的发祥地深圳,在视察腾讯公司时,明确要求“让民族互联网企业走向世界”;去年10月,更是将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高度关注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生物芯片、量子通信等网络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并特别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当前,我国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蓬勃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科学技术创新的新手段、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大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努力把网络铸造成执政为民、治国理政、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国之重器”。无论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机制创新,还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以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都可以在网络空间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强大正能量”。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网治国、以网兴国”,积极经略网络、治理网络、应用网络、发展网络,实现网络强国目标,成就民族复兴梦想。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