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变局:运营商的数字生态系统未来
文 / 刘自强,作者微信:lzq200437
一、从移动、联通半年财报读起
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半年财报已经发布。中国移动运营收入同比增长7.1%,其中通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7%,利润下滑8.5%;中国联通运营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通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0%,利润同比上升25.8%。
要说从业绩上看,联通要比移动好看很多,但恰恰相反,中国移动的股价得到投资者的追捧,有投行出报告,2015年中国移动股价将在现有水平上涨40%。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玩家看财报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更看重普通数字下面的趋势与前景,那么移动和联通的前景为何解读起来不一样呢?或者说中国移动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显然,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4G的大规模建设与率先商用。先不说联通的财报是否在掩饰些什么,或者净利润的增长大部分来自网间结算政策的变化,以及终端补贴成本的下降,个人认为,判断发展前最核心指标有两个,一个是收入趋势,一个是用户趋势,甚至对互联网公司而言,用户更重要(注意是用户,而不是客户,就如京东连年亏损依然不影响公司的高估值)。
用户方面,从上半年的各项新闻中可以看出,三家运营商3G新增用户在2014年上半年纷纷跌至低谷,与之对应的是中国移动的4G用户逐步发力,上半年突破1000万户。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移动借力4G使得存量市场稳固得到更本性好转,可能很多中高端客户还没开始体验4G,但至少在信心和未来的期望上得到满足,不会轻易去更换或新增手机号。
收入方面,上半年移动通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7%,比13年上半年的6.8%继续小幅下降,但联通却比13年同期13.9%的增幅明显下降,也就是说3G时代联通利用WCDMA优势撬动移动中高端客户策略到此结束了。
仅仅只是如此,还不足以让资本市场的精明玩家看好,即便忽悠大众也需要看起来很充分的理由,对中国移动股价的追捧说明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社会各方面更看好4G的投资效益及应用前景,而且不只是运营商,设备商也纷纷从4G中获益。
那么,4G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二、4G的移动互联网将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我们不妨活用一下马克·吐温谈论天气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在谈论4G,可没有人真正清楚它到底是什么。4G仅仅就是一个高速带宽设备与服务吗?为什么3G对2G的影响远没有4G对3G的影响那样大呢?
客户体验上,4G带来的稳定可靠的高移动宽带体验,将彻底消除居家与户外客户之间的任何明显差别,使得移动与互联网在漫长的求爱期、磨合期后不可分割的完全融合。
运营成本上,4G使得每MB流量成本更低。几年前有个成本分析项目发现,每MB流量成本(包含网络等直接成本以及营销管理等间接成本分摊)远高于每MB流量收益,如果按照这样的结果预测,将来以数据流量收入为主的公司将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况。
显然,2G流量高单位成本以及3G利用率过低,均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这也说明为何只有4G下低资费的高流量套餐才成为可能。
生态系统上,4G所使用网际协议环境是一种“全IP”环境。正如摩根斯坦利电信设备分析师斯科特.科尔曼先生(ScottColeman)所指出的,4G是一种“全IP、端到端的、设备未知的应用平台,第三方开发商可应用它写入开放式系统。”
“全IP”的网络环境使得数据与语音、移动与固定通信的全面融合,也使得现有互联网体验(如3G下已足够完善的浏览网络或者收发邮件)进一步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三、4G下的新兴数字生态系统特征
埃森哲公司的一篇报告对下一代无线宽带解决方案与服务核心特征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高大上的报告看起来比较费劲,还是用个人的经验来解读一下。
(一)平面网际协议(flatIP)。其实在2004年3GPP在研究3G网络演进的时候,就成立了第一个小组,叫做AIIP(AllInIP),这已经说明3G后网络演进的要求。
从已经商用的LTE网络看,与3G比,LTE网络节点更少,更为扁平。比如把3G的NodeB与RNC进行融合成新的eNodeB,而且eNodeB之间互相连接。核心网部分取消所有电路域内容,并通过一个IMS(IP多媒体子系统)控制面板来对服务进行保障和管理,全IP扁平网络为开放性做好铺垫。
(二)开放性。什么叫开放环境?开放环境即意味着最终产品和服务形态是由各开发者自行决定的,任何企业给开放环境提供的均是自己的能力组件,是一个一个的API接口。作为运营商来说,全IP环境是能力开放的前提,当然,要真正走向开放还有各项战略策略去推动。
(三)中性设备(deviceneutral)。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个词出现在电力领域,即三相五线制变压器有一个中性点,通过中性点引出的线叫中性线(即零线)。
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意设备能够连接到任意网络,以及即插即用的应用模式”,一方面是不同接入标准的通信网络,如TD/W等不同运营商不同标准网络,另一方面也指广义的通信网络、电视网络等。因此这里也会要求设备要集成适配不同网络,全IP环境的网络也为集成到某一设备提供可能。
比如,面向家庭市场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盒子,华为近期就有一种盒子,面向家庭或中小企业,相当于装上安卓系统的网络路由器,有一个网线接口(接宽带),有4-8个下行的电话接口(可接SIP电话),可以作为WIFI热点并通过手机客户端来优化配置WIFI信号,以及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灵活带宽申请。有电视屏幕接口,可以下载各类应用客户端实现各项家庭应用。
(四)用户驱动。在用户驱动方面就不用多说了,互联网公司通常比运营商要做得好得多。首先是控制能力,即用户有能力下载他们确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他们的偏好和兴趣进行定制。同时寻求社交网络功能。类如查看哪些人在线,哪些人是脱机状态。
4G世界中,“注册性能”将是一项重要因素,即用户需要在不丧失链接身份的情况下自由地从他们现实生活转入到虚拟世界。其次的个性化、价格透明、使用简便、屏幕永不关闭(始终启用)就不再细说。
(五)快速响应。即足够优良的解决方案基础上,开发时间更加快捷。即开发商将在一种“永久测试”的环境中以更快的速度将应用与服务推向市场。
对运营商而言,更需要的是搭建平台与合作模式。因为在一个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开放式、设备中立的环境中,创新更多的来自公司外部(该规则对任何公司均适用),公司本身不再简单地作为创新者,而是成为“创新活动的经纪人。”
正如谷歌首席执行官所指出的,企业所追求的是一种方式,一种可以迅速将开发商召集到一起进行创新并将新的服务与产品推向市场的方式。他们不必追求“控制”创新活动,因为那样会完全扼杀创新风险。
(六)灵活收入模式。传统运营商依赖于一种订阅或是“让你尽量消费”的收益模式。而众多4G参与方已经预见到未来将是一种“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
就比如以租车代替购车。对此我持谨慎认同态度,总体上趋势没错,比如应用都是可插拔方式提供,当然收入模式也趋向于即付即用,但对于订阅模式也并非全盘否定,对于已明确将频繁使用的业务,订阅也是促进用户使用实现双赢的重要模式。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对电信运营商而言,4G并不仅仅是创建一套新网络,更需要创建一种不同新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
如果单纯以传统的用户数、普及率等指标来衡量,4G可能并不是运营商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因为无法实现正常用户数量的实质性增长,且话音市场饱和,数据流量的增长被话音短信下滑抵消,且容易面临“带宽越宽,距离移动互联网越远”的困境。
但如果从新型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看,考虑到居家与户外的区别开始淡化时市场中所出现的极剧变化(比如客户在宾馆房间中访问家里的硬盘录像机(DVR),或者在汽车上可以如同在客厅中一样,轻松获取媒体内容)时,4G对未来的想象空间会无限放大。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