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道是一个伪命题
文 / 何鸿凌
智能管道(Smartpipe)是某些厂商为电信运营商吹嘘的,能解决被OTT应用管道化困境的一款“神器”。此概念一出,全球运营商为之振奋,有钱的出钱买设备(某动),没钱的忽悠概念赚吆喝(某通)。但实际上冷却下来以后才发现,似乎都上了某些电信设备厂商的当?买了一堆PCC到底用起来了没有?智能管道到底给运营商带来了什么价值?
在我看来,智能管道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管道不是一个稀缺的东西,未来更不稀缺!互联网的骨干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吉尔德定律Gilder'sLaw),其增长速度是莫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这使得计算机外部连接总线的速率与内部总线的速率拉近距离,最终导致了云计算风靡全球。无线带宽的情况也差不多,2G几十到几百Kbps,3G可以达到数Mbps,4G可以达到上百Mbps,每一代大概使得无线带宽增长数十到上百倍。
华为的任正飞说以后我们的带宽要像“太平洋那么宽”。这个比喻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夸张,但并非遥不可及。试想,到了这个时候,有人想要让太平洋这么宽的管道变得智能么?在这样的带宽下,精细的控制还有意义么?
我认为,需要变得更精确、更智能的东西只会是哪些注定要稀缺的东西。但遗憾的是,随着工业化的大发展,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变得不那么稀缺。传统一点的比如纸张,现在还有人像古人那么精细地管理纸张吗?再比如电脑内存,原来的程序猿绞尽脑子安排数据的存取选算,恨不得用汇编语言来写关键程序。但是现在大家喜欢用粗粒度内存控制的JAVA。
因为没有看到未来需求和供给的趋势变化而白白浪费的努力有很多。比如ISDN(综合数字业务)当初被寄予厚望,希望能融合电话、传真和上网业务,很多设备商、运营商投入,但没有料到未来带宽会变得如此便宜,因此任何业务都承载在数字带宽之上了。又比如数码伴侣,原来是期望能自动将数码相机等设备的存储倒出来,结果没有想到SD卡等存储设备发展那么快,已经不需要伴侣就能满足存储需求了。
按照需求和供应未来变化趋势,其实也可以分析出现在有一些技术或者产品未来可能没落。比如虚拟机技术,随着未来计算资源越来越廉价,通过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机来实现资源共享、动态调配可能显得没有多少必要。又比如磁盘存储,当前1T的内存1200元、1T闪存盘900元,而1T的磁盘需要600元,未来前两者下降更快,磁盘的生存空间堪忧,依赖磁盘的软件系统也堪忧。
因此。智能管道不过是电信设备提供商忽悠运营商购买更多的网络设备的商业口号而已,再智能也和用户没有关系。与其费心费力把网络搞得异常复杂,实现了众多用户根本不需要也不Care的业务和控制,还不如细下心来想想更值得去投入的东西。
当前就有一样东西严重稀缺,严重不符合任何定律,它的供给从过去到现在几乎没有太大改变。那就是时间!无论科技怎么发展,一天只有24小时,保持关注度的时间不住12个小时。这种稀缺的注意力资源才是有必要智能、精确和个性化的。如果能利用手中的数据资源,给每一个人个性化地推荐其最值得的内容,就能实现商业价值,并使得社会效率得到提升。这就是大数据价值的理论基础!
与其谈论虚幻无比、马上就会被技术发展所淘汰的智能管道,电信运营商不如投入大力气去研究如何用好大数据!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