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咪咕,正向反互联网化狂奔

2014-10-23 科技杂谈
科技杂谈keji_zatan

新谈友,请点击题目下蓝字关注我

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


文 / 林紫玉,本文来源于紫金山(zijinshan2013)


  中移动原本将九大基地整合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计划,最终裂变为两个最具分量的公司:新媒体集团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定位内容运营的新媒体集团捷足先登,率先明确了规划,其下辖音乐、游戏、动漫、视频、阅读5个子公司,是中移动近两年来提出的“第三条曲线”(内容)策略的集中变现。


  这是对众多成名互联网企业的正面宣战,为了赌赢互联网,中移动采用了极端的控制策略来保驾护航。


  根据腾讯一哥郭的报道,在中移动新媒体集团公司,即“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设立方案中,清晰地展示了咪咕最关键的策略:


  “依据集中化运营原则,各省、专业公司、直属单位不能自行开展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领域的业务经营,不能自行与上述领域的第三方业务开展合作,或为上述领域提供代计费。”


  而曾经作为基地时代最核心的MM商城,与咪咕的关系是“MM定位于做好渠道分发,不再引入上述领域的数字内容,涉及5个领域的数字内容均来自新媒体集团公司,MM通过销售数字内容获取渠道分成收益。”


  够强大吧,这意味着今后各省移动不仅只能卖咪咕的产品,连MM商城都不能分发其他类咪咕的应用,从渠道和终端完全保证了移动8亿用户资源完全为新媒体公司所用。


  也是够匪夷所思。咪咕与互联网公司,本意都是对标互联网企业,集中化运营,提供业务与服务一致的用户体验,而这种封闭式的圈养,实际上与原来的基地模式并无明显的差异,继续依赖属地化运营的各省分公司落地,实际上又会将咪咕的业务分割的支离破碎,是完全违反互联网业务规律的。即将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和中国移动母体的关系也同样说不清。


  如果说这是为了扶持咪咕迅速做大,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后续就看其发展,移动集团管理层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让其以真正独立的运营主体身份,向用户开展统一集中运营,在市场上与互联网公司掰手腕。


  因此,观察人士认为,公司化只是一张皮,关键是要解决所谓业务细分思维下,带来的架构细分、责任细分,由此带来的部门壁垒。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产品-运营-支撑这些链条里的运营责任划分。要改变的其实是那种多重管理模式,要解决业务支撑的多头化,解决属地化运营体制下,业务与服务的用户触点不一致的问题。


  自从不进各省业务KPI,九大基地实际上已经处在了尴尬的生存境地。一是强烈依赖母体,基地省与非基地省的收入非常悬殊。比如在和地图业务基地省辽宁移动,1-5月累计收入超过1亿元,而其他30个省合计仅为0.34亿元。二是互联网业务开发能力孱弱,多数基地沦为渠道和代收费。比如音乐基地74%收入来自彩铃,游戏基地基本是一个短信代收费通道。


  从基地模式向公司化,代表了移动在向前发展阶段中的不同发展思路。


  之前的基地化,是移动集团内部一个内容提供平台,无论如何定位,它更多的作用在引入与支撑,运营这块其实是各省公司负责。公司化实际是将业务独立出去,把一个类型的业务,打造成一个独立的运营链条,之间无论与母体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都可以理解为两个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双方是对等的,这是与基地化最大的不同。


  从省公司的理解上,原来的基地是粮仓、弹药库,省公司是作战单位。现在的专业公司是协同部队,双方分工,各有作战面。“这两种方式谁更好,其实还未有定论。”一位地方移动新业务人士称。


  而公司化后的基地业务,比如咪咕,就算有集团的强令输血,也难以确保在各省的落地。


  观察人士认为,公司化后,与各省是对等关系,是利益独立的两个单位,各省公司再无动力去推广业务。更有人士进一步指出,与其说各省没有动力,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去推广新业务。


  目前运营商的线下渠道只是卖卡和实物,并没有推广互联网虚拟业务的能力。除了发布一些短信链接,几乎没有其他认知,“于是就有各种大忽悠来游说,投互联网广告,或是其他方式来获利。”


  更有一些地市公司,在营业厅放置所谓的APP安装设备“手机加油站”,由营业员引导用户安装APP。但是这些机器后续无法更新无人维护,“更让用户认为我们是土鳖”。这种做法是不是也让人醉了,据说原因是要涉及考核,所以要通过这种方式与工号匹配。


  所以,这么多年下来,移动真正的互联网业务开发、推广和营销压根没有什么积累,虽然移动高层重提第三条曲线,即内容收入,但是这块业务的体量太小,各省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业务收入上,对内容,对咪咕都没有感情。


  以往玩得一些业务,比如曾经达到一个高度的飞信,基本上也只是维系客户、吸引校园用户的手段,是传统业务的一个抓手。在移动内部,飞信是很成功的一个产品,因为它带来了上亿的新增用户,和微信的成功不是一个语境。


  在现有的体制下,咪咕的机会在于,4G成为移动的主业,意味着流量已经成为中流砥柱,而业务是最好的拉动。其长处在于熟悉运营商的资源,知道哪些最有价值,比如短彩信通道、网络设备、网内带宽使用、IDC机房、终端预装等。


  “如果我去了咪咕,一定要好好研究给省公司好处的事。”一位地方移动公司人士笑称,比如说在游戏内设置流量升档提醒等,这是其他互联网公司绝对不会帮移动做的事。


  当然,最终咪咕和互联网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解决运营和体制上的痛点。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运营商做互联网业务,已经没有更好的路,只能一步步地走下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移动也不应该一味的追求互联网化,而是应该追求成功。成功,就不能完全抛弃已有的优势,属地化运营是和现在的互联网模式格格不入的,但完全可以变成移动独有的优势,比如把庞大的营业厅和渠道,变成O2O的线下推广渠道,开放免费WIFI等等。


  互联网还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万一实现了呢?


  顺便提一句,在咪咕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犹豫的移动同学,如果已婚安定不想离开故土的,可以选择咪咕的分公司,毕竟这是一个公司,而互联网公司未来在各省只是办事处对吧。不过据说互联网公司也在憋大招,未来会有相当震撼的信息,可能后续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些。

  【推荐关注:紫金山是一个由老媒体人运营的新锐媒体,汇聚TMT资深人士的独家分析与爆料,“不注水,只独家”。搜微信号“zijinshan2013”关注。】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