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话本颠覆运营商?没那么夸张!
【科技杂谈注】这是一场意义极为重大的前哨战,它所牵动的“号码战争”,最终将真正导致未来运营商与互联网话语权的彻底反转。科技杂谈就该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关注科技杂谈(keji_zatan),阅读微信电话本的相关文章
文 / 阿里木,本文首发于凤凰科技
今天早晨,阿里木的朋友圈被“微信电话本”刷屏了,还有各大科技媒体的评论,什么《微信正式宣战运营商:我有高清免费电话》啦,《运营商今夜无人入眠》啦,等等。
“微信电话本”究竟是个什么东东,一个刚刚上线的APP,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引来“全民关注”?另据了解,由于今天早晨注册“微信电话本”的用户过多,导致腾讯验证码端口堵塞,很多用户已经出现无法或延迟接收腾讯注册验证码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微信电话本”究竟是个什么东东?根据腾讯官方的介绍,微信电话本是一款智能通讯增强软件,能拨打免费网络电话。当然,拨打免费网络电话的前提是双方都需要下载并开通“微信电话本”这个APP,同时处在Wi-F或2G/3G/4G网络环境下,能够通过数据流量上网。
有很多人认为,“微信电话本”将会给运营商带来颠覆性的灾难,因为继微信抢占了运营商传统的短彩信业务之后,支撑运营商现在一半以上营收的话音业务在“微信电话本”的威胁下页岌岌可危。有部分极端观点认为,在短彩信业务沦陷之后,话音业务也即将被OTT取代的电信运营商,被彻底颠覆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了。
不过,阿里木认为,虽然“微信电话本”的出现,肯定会加速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的下降,但从整体来看,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而且,阿里木觉得,“微信电话本”的出现,对运营商来说也未必就完全是坏事,相反,它有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帮助运营商加速向流量经营的转型。
一方面,类似“微信电话本”的类VOIP(网络电话)应用其实很早就有,国内游手机QQ、易信、米聊、KC网络电话、UU、3G网络电话、第二号码等等;国外有Skype、Viber。如果VOIP业务出现就一定会颠覆运营商,那运营商貌似早就该被手机QQ和Skype等颠覆了。不过,不知道是手机QQ们自己不给力,还是用户对免费电话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随着近几年话音资费的下降,用户对电信业务的消费敏感度已经从话音业务转向数据业务),反正就是这些APP尽管存在了很长时间,国内和国外的运营商们也都还活着。
另一方面,运营商自身也在积极转型。以话音业务量最大的中国移动为例,根据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表示,上半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1.4%,流量收入增长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数据业务收入达到12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上升至40.9%,而话音业务收入增长已经基本停滞。在运营商内部,数据业务收入取代话音业务成为运营商收入的新支柱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资费,腾讯官方在“微信电话本”的介绍中是这样介绍的,微信电话本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消耗约300K流量;待机时消耗流量不到1K/小时。目前,运营商流量资费1K大致在0.0001到0.0005元之间,根据此价格进行换算,使用微信电话本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花费约为0.03到0.15元。
这也就是说,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使用“微信电话本”,虽然花费低至0.03到0.15元,但实际上用户也是在给运营商贡献流量收入。与此同时,运营商目前的话音资费也已经到了相当低的水平,话音资费区间在0.08元至0.19元/分钟之间,与使用“微信电话本”打电话的资费差距并不明显。
不过,如果在WiFi环境下,“微信电话本”的资费优势就会比运营商传统话音业务强很多,也应该是“微信电话本”的主要应用场景。从这个角度看,“微信电话本”肯定会冲击运营商的传统话音业务。
阿里木觉得,“微信电话本”的出现确实会对运营商的语音业务产生一定冲击,但还远没有到“毁灭”运营商的程度。相反,阿里木觉得,从长远来看,像“微信电话本”这样的VOIP服务,对运营商从基础话音收入转向流量经营,是非常积极且正向的。关键就看运营商能否在语音收入下滑迅速的情况下,迅速把流量收入迅速做出来,并寻找到面向2B或2C的新的收入来源。
不过,阿里木认为,由于内地始终没有明确是否解禁VOIP业务,“微信电话本”如此高调的面世对监管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前文所述,在“微信电话本”出世之前,手机QQ、易信、米聊、KC网络电话、UU、3G网络电话、第二号码等类VOIP应用早已经干起了这样的勾当,只是普遍比较低调,不做宣传,闷声赚钱,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到底是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
监管机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着一种“官不究,民不举”的态度任其在灰色市场发展。据说,工信部高层对这类应用的态度十分暧昧,但也一直不说究竟是要开放,还是要禁止。
有业内资深人士向阿里木表示,“‘微信电话本’如此高调的面世,将迫使监管机构出来表态。”
阿里木也觉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监管机构还是尽快出来表态为好。VoIP业务的自生爆发,已经不可阻挡,不如顺势而为,解禁VoIP,给所有VoIP和OTT服务商一个明确的身份,这样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监管。
而且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已经到了开放VOIP业务的最佳时机,4G的上马正在加速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语音的价值正在丧失,基础电信运营商也正在转向流量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对VOIP的监管不如直接放开。即便传统的语音业务要被OTT服务商们革命,那还不如电信运营商自己革自己的命。与此同时,各类OTT服务都为运营商贡献了相当大的流量价值。VoIP监管政策放开对运营商的冲击应该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而不应该只是盯着传统语音业务营收的下降。
事实上,曾造就通信业百年辉煌的电话业务已经“沦落”为相机、音乐播放器、移动地图等之外的另一种应用程序,更不用提社交媒体与网络电话,那么电信运营商传统的语音通信业务与服务模式是既然已经不能够成为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支柱业务,那还不如让它变成一个普通的“APP”。
欢迎大家加入科技杂谈菁英汇,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仅限行业商端人士参与。参与方式: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加入信息,科技杂谈通过审核后,会添加入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科技杂谈授权刊登。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与科技杂谈,侵权必究。
科技杂谈文章,均同步发布于犀牛财经网。
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阅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