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歌、华为、facebook 全世界的大企业为何都开始打造疯狂的“X”?

2016-09-22 科技杂谈

【摘要】谷歌的“X实验室”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事实上,很多科技巨头都在花重金打造自己的“X项目”,比如说Facebook、华为、BATA等等,这些企业都为什么要打造疯狂的“X”呢?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来源:物联网智库(iot101)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自谷歌X实验室成立以来,这个全世界最神秘的实验室曾多次给我们带来了技术上的震撼,这其中就包括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超高空Wi-Fi气球等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其实不只谷歌,全世界的大企业也都开始了X项目之旅。脸书(Facebook)尝试打造超过15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代理;华为致力于智能光伏项目,建立水面光伏电站;百度也开始了无人车的计划。


看似与企业主业无关,也似乎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企业全力扶持X项目,究竟为了什么?


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着眼生活


到底什么可以称为大公司的X项目,又为什么要叫X呢?


原来,7年前,谷歌创始人布林和佩奇,就已经不满足只做搜索引擎,开始鼓捣更加新奇的想法,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由谷歌工程师塞巴斯蒂安·德龙担任总监,负责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从此,X部门就宣告成立。


截至目前,谷歌X有几个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超高空Wi-Fi 气球、可以监测血糖的“智能”隐形眼镜,以及物联网等。从此,谷歌X部门堪称世界上最神秘的实验室之一,这里经常被视为在孕育和打造“超人力量”,许多大胆创新的项目被称为“Moonshot”(射月计划),即疯狂的想法或不大可能实现的项目。


谷歌的大动作,让全世界的大企业开始了X 项目之旅。脸书(Facebook)尝试打造超过15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代理;华为致力于智能光伏项目,建立水面光伏电站;百度也开始了无人车的计划。


以谷歌为例,一个全新的X项目是如何被确定开展的呢?


谷歌X实验室里有一个特殊的团队——快速评估小组,该小组的任务就是评估项目质量,并试图用一种极端的办法去挑战这些项目团队。快速评估小组可以说是谷歌X一切创新项目的开始,这是一种用失败来刺激团队创新的方法,该小组的负责人曾坦言:如果一个项目今天无法抵抗挑战而宣布失败,为什么还要把它留到以后呢?


通常来说,X实验室的项目有三个标准


第一,所有项目旨在解决困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困难;


第二,必须用激进式的解决方案,或者采用类似于科幻小说描述的方法;


第三,挖掘现有或正在发展的技术。但对快速评估小组负责人来说,还有一个标准:拒绝所谓的微创新。


基本上所有大企业的X项目设立的初衷都是利用技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所做的也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正如“Moonshot队长”阿斯特洛·特勒所言,X实验室同时是一个实验品——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到资金储备都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它诞生在谷歌这家极其注重科研的硅谷企业,拥有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另一方面,谷歌雄厚的资金支持也让实验室可以调动足够多的资源,安心做好产品,而没有盈利的压力。


当然,X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也并非“无私”地帮助人类。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虽然能够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但这个产品依靠谷歌搜索引擎和Gmail邮件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求驾驶者使用这一产品,这可以保证谷歌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从而提升其在广告领域的收入。


大多数情况下,X实验室会招募一些真正想要制作出产品的人,同时也是可以承受失败打击的人。


X实验室里的人才可谓五花八门:护林员、雕塑家、哲学家等等,而程序员和工程师反而在这里成了“异类”,其中有的员工已经两获奥斯卡最佳特效奖。阿斯特洛·特勒的经历也很丰富:写过小说、干过金融,还拿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博士学位。


他对于招募什么样的人有自己的见解:“所谓专家,‘专’于一科的精力和时间,使得他的知识面越来越窄,最后对于大部分人毫不在乎的东西无所不知。”这并不是X实验室所需要的人才,相反,谷歌需要更多的博学家。


由于从技术研发到实现商业化这一过程中,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支持,对此,业内人士预言,开发X项目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赌注,既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商机,也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失败。


同时X项目的创新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很多情况下,发明革命性产品的是一家公司,把这些产品商业化的却是其他公司。


集成电路是由仙童半导体和德州仪器独立发明的,但英特尔却蚕食了这两家公司的市场;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是由施乐等公司发明的,使这些技术普及的却是苹果的Mac计算机,但赢得PC市场的却是微软。


有时,大商机对于想从事X项目的大企业来说并非目标,而更像是一种过程或者方法。X项目正在用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从原子的纬度重新设计未来人们生存的方式,推动科技的发展。


而推动科技发展的意义在于,在现有认知框架之外构筑一些东西,看看它们能否最终起作用。然而,一路天马行空,最终还是要将眼光落于生活,落于脚下,正如阿斯特洛·特勒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重视现实世界的重要性:“让你的手上多沾点油,在鞋子上多沾点土,有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一些真正的重大问题。”


“疯狂项目”靠谁引领


由于人类的好奇心驱使,总要有一些天才、一些机构,能够天马行空,超越当今的时代,起到引领未来的作用。


那么,应该靠谁来创新、靠谁来引领?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核心,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这种“疯狂项目”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依靠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目前全球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因为森林、群岛或者高山等地形,无法使用快速及稳定的网络连接,因此谷歌便利用高空气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偏远地区,建设庞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为了推动互联网普及化,并为全球三分之二无法访问网络的人口带来网络。谷歌建立起了一个系统,将承载各种计算机、电子设备的热气球发送至1829米以上的高空,向偏远地区提供等同于现在的3G网络或更快的网络连接。


反过来说,科技创新也是企业得以延续的生命,我们觉得能搞X项目的企业必须都是超级企业,除了他们有资金和资源,其实它们的危机也很大,危机感也很强,要全力保证自己在行业的地位。


我们现在一说互联网产业都会提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么,其他的企业还有机会吗?这三家不可能永远称霸,还是要开发新的模式、新的技术,这是可以预见的一个趋势。如果全球最顶尖的企业眼睛仅仅盯着眼前,说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掉了。


X项目无疑是大企业创新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大公司做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存有一丝质疑,一个大公司在做创新的时候要牵扯到太多的事情,他们做的创新真的能够成功吗?


前谷歌资深工程师,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可能面临败得很惨就不做吗?很多大企业的X项目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我一直认为,虽然很多公司的新项目和主业看似没有联系,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的。


比如说,百度无人驾驶车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是这一波科技革命的缩影。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渐近高潮,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名词。


从全球来看,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然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百度在这个时刻研发无人驾驶车虽看上去与主业无关,却立足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百度无人汽车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范例,符合国家需要。


用人工智能技术把生活变得更美好,是企业的一个理想。自动驾驶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污染,把人们从开车这种繁琐的活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有价值、有创造性的工作。从这个角度讲,无人汽车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满足公众需求。


从市场潜力角度分析,无人汽车也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有报告预估,2015年互联网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10%,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近年来,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集团在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营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0年,全球汽车产业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约100亿美元,到2016年将增至1600亿美元。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蓝海”。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所言,以无人驾驶车为代表的轮式机器人将成为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首张名片。从这个角度看,无人驾驶车将直接带动雷达、传感器、导航系统、智能汽车后市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有效建立车联网和物联网打下基础,说它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毫不为过。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如今,我们又站在了新旧技术革命的交界点。上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增长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新的技术变革正在酝酿,特别是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正处在质变的前夜。


 近期热点文章

普华永道重磅报告:决定未来的八大核心科技

电信业大变天:华为应“大卸八块”?

2016年7月畅销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中国手机品牌锋芒直逼苹果和三星

任正非签发内部文件:找人,找人,找人,不是招人!

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关注科技杂谈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2016年度T+自媒体睿见之星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一点资讯、互联网实验室,北京时间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WeMedia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