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PTV,这十二年【王峰专栏-37】

2017-06-19 王峰 科技杂谈

【摘要】中移动申请IPTV牌照失败后,未来的变招又是什么?本文试图进行分析。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王 峰
具有通信业集团、省、市、县四级公司工作经历
关注ICT,移动互联网,新媒体
用故事的视角搞研究,用研究的逻辑读行业
 最新文章

僵尸物联网大战区块链

“517”主题的深意,你读懂了吗?

送给运营商人的商学院

NB-IoT 与eMTC的十轮鏖战

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查看王峰更多历史文章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下发了关于退回中国移动集团IPTV传输服务许可申请材料的公函,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争取IPTV牌照的事情遭遇挫折,短期内无法名正言顺的发展IPTV业务。


这样的一条公函,再次把广电总局和电信运营商的博弈,推到了舆论风口,那么IPTV这十二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起起伏伏?IPTV在两种制式之争中会继续扩大胜果还是被替代?中移动申请IPTV牌照失败后,未来的变招又是什么?本文试图进行分析。



1.2005年— 2009年:夹缝中求生存


2005年,国内第一张IPTV牌照正式颁发,成为IPTV商用的催化剂,电信、网通分别在南北几省确立了十几个城市作为IPTV试点并进行测试。2005年2月底,哈尔滨试点用户量为6000户以上,半个月内达到用户入网高峰期,最多是一天有2000个用户申请入网。


经过初始几年的艰苦发展,正在IPTV用户迅速增长之际,各地广电纷纷上书广电总局,要求对IPTV业务进行限制。不过可喜的是,2008年,奥运会为其提供了吸引用户体验的良机,宽带产业也为其制造了机遇,上海电信宣布高清IPTV正式试商用,上海电信、江苏电信IPTV项目放号用户突破20万。


总体来说,在这一阶段IPTV的推广颇为不顺,广电和电信部门冲突颇多,2005-2010年间,中国电信IPTV业务被广电总局叫停15次,截止2009年底,全国用户总数也只有470万。


2.2010年— 2014年: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2010年,各地广电查禁IPTV之声不断传出,IPTV遭遇诞生以来最为集中、最大范围的叫停危机,IPTV的发展在2010年上半年几乎停滞。


不过好在,在各部门利益的博弈中,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六易其稿终获通过,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而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IPTV的政策限制得以松绑,但各种准入资质、内容规范方面的矛盾依然不断。


在三大运营商方面,以电信为代表,开始了IPTV的终端采购。


2014年,中国电信启动了200万台的IPTV机顶盒终端集采,截至2014年5月,中国电信IPTV用户数近3000万,其中江苏用户为530万。开机率稳定在80%左右,日均观看时长超过5小时。同时,中国电信开始计划推出智慧家庭的概念,试图通过智能终端和智能应用带动整个家庭的信息消费。


四川电信大力推动手机、宽带、IPTV的169融合型全业务捆绑套餐,使得宽带离网率下降60%,成为这一年里中国电信IPTV和宽带发展增长最快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身影之外,尚未获得牌照的中国移动也开始频频现身。由于牌照问题,中国移动以OTT的名义做IPTV的事,以提升宽带为目的明确战略,在2014年的互联网电视市场闯出了不小的规模,尤其是在浙江、江西、陕西、四川、福建等多地,用户规模在不断提升。截至2014年底,国内IPTV用户数为4000万(未将中国移动用户数统计在内)。


在这一阶段,虽然IPTV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以互联网电视、电视盒子、互联网视频为代表的OTT TV,开始成为主要声音,在声势浩大的互联网电视的映衬下,IPTV显得有些落寞。


3.2015年—至今:政策利好,峰回路转


2015年,对于IPTV来说,是个峰回路转之年,2015年8月,国办发65号文全面推广三网融合与IPTV,OTT TV受到政策打压。在政策红利下,IPTV开始展露其第二春,实现了一年3000多万的快速增长。


根据流媒体网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电信IPTV用户数为6700万,中国联通IPTV用户数为2300万,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为2600万。三大通信运营商电视业务总用户量已经突破一个亿。


三大运营商也相继抛出的采购大单中,智能终端设备已超过6600万台。从2016年整个IPTV的发展轨迹来看,政策上的支持和红利让其得到快速发展,IPTV业务被三大通信运营商定位为基础业务,以4K内容为卖点的视频业务在全国范围铺展开来。



近十年,信息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融合度逐步提高,视频传输网络也从广播电视网向信息网络扩展,接收终端从电视扩展到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因此衍生出互联网视频、移动互联网视频、互联网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种业务形态。


1.目前基于信息网络传播的视频服务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利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以下简称互联网)向计算机用户提供视听节目,也就是“OTT视频”、“VOD视频”等业内所熟知的名词,以互联网电视和电视盒子为代表的OTT TV;


另一类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的网络视听服务,包括业内所熟知的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服务,以IPTV为代表。


2.从发展趋势上看,OTT正在取代IPTV


从2012年开始,“OTT”取代了“三网融合”,成为了视频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词汇。OTT 接入方式和IPTV相同,导致用户很容易转移,且OTT运营商不断加大内容整合力度,已经逐步包含了IPTV的内容。


除了内容的整合以外,OTT TV拥有更大的产业生态与盈利空间。一方面诸多视频企业不断增加与电视台、内容制作商、影视公司合作,让产业参与者不断扩大,操作方式灵活,进一步提升了内容提供的质量。另一方面,更大的产业生态,意味着更多的商业模式。目前的OTT TV早已突破了家庭电视的范畴,从以内容为王的“七屏合一”,到以应用场景为核心的智慧家庭,OTT TV都在重新定义客厅大屏的价值。未来,OTT TV有望将传统电视观众转化为智能用户,未来智能电视将在游戏、教育、广告、医疗健康、智能技术以及视频这六个应用方面大放色彩。客厅大屏与其他屏幕的互动,将衍生出除了娱乐之外,更多的应用场景。


从未来发展上看,IPTV是电信发展视频的早期业务,OTT的形态与IPTV是一样的,但更加开放,有可能让所有互联网企业、内容制作商,甚至是直播、自媒体等个人用户进入,从而形成对专网IPTV业务模型的冲击。OTT代替IPTV的趋势已经在演进,这不以哪个公司、哪个运营商的意志为转移。但可能时间跨度比较大,因为IPTV有国家政策扶持。



中移动申请IPTV牌照失败,并不十分出人意料,而且中移动也有充分的变招继续拓展家庭电视视频市场,反倒是广电总局的政令,让IPTV的发展效果继续事倍功半,且在与OTT视频的竞争中,为自己增加了一个重量级对手。


1.明修栈道:打造互联网视频跨网服务平台。


中移动没有拿到IPTV牌照,短期看肯定不利于家庭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在农村市场的拓展。但是长期看,是否更有助于培育互联网视频的开发合作能力,的确有塞翁失马的可能性。


毕竟,在用户视频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下,互联网视频服务在网络视频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打造互联网视频全网服务平台,以APP或网页的方式为全网客户提供视频服务,也是中移动布局视频业务的一种模式。


中移动借助魔百盒打造OTT视频模式,视频内容的丰富性、独特性,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功能多样性,拓展用户规模,创新商业模式,成为经营重点。


2.暗度陈仓:与集成牌照商、各地广播电台合作。


我国目前的监管政策,电信运营商打造电视视频传输播控平台,需要与集成牌照商对接,而整合第三方视频内容与应用也需要与集成牌照商合作,并接受广电总局监管。同时,广电总局松散的管理机制,决定了各地广播电台的自制力非常强,因此中移动可以继续暗度陈仓,在各地进行属地化合作。


比如,2016年6月底,中国移动的咪咕视讯与中央电视台的爱上电视在上海签署了IPTV业务战略合作协议。爱上公司作为中央电视台新媒体传播平台、全国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负责全国IPTV业务的统一规划和平台建设。拥有央视频道、奥运会、世界杯等核心版权资源及超百路直播频道、50万小时点播内容、丰富4K、教育等增值应用资源。


比如,河北移动就与河北广电合作,主推三网融合,同时不再推广OTT盒子类产品。并在2016年初发布移动视频客户端,其IPTV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观看直播、点播内容。


由于互联网挟丰富的视频内容开始闯入电视领域,电视行业的运行法则已经被彻底改变,过往广电总局把持内容与播出权的绝对垄断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对于广电总局来说,目前是在通过行政力量,尽力把持内容播放通道进而管制内容。但是如果中国移动一直被排除在IPTV之外,将无疑逼迫中国移动走上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发展道路,这其实是培养了有线电视和IPTV的竞争对手。将中国移动纳入到自己擅长的轨道,与中国移动形成有规范的合作,也许才是最好的策略。


未来,究竟是挟政策红利的IPTV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形成难以逆转的巨大用户优势,还是OTT TV挟先进商业模式,依靠更大的产业链重新定义视频内容、客厅大屏与数字家庭。需要时间考验,我们拭目以待。


 近期热点文章

联通铁腕整治业绩造假:陕西、四川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时隔5年,陕西联通业绩造假弊案终于彻底揭开

王晓初:联通即将进行哪些重要变革?

三大运营商蒙圈了:Verizon、AT&T先后退出云业务领域

大数据的寒冬已至,谁将倒下,谁成巨人?

深度:掉进云计算大坑的运营商,还爬得出来吗?

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关注科技杂谈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2016年度T+自媒体睿见之星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一点资讯、互联网实验室,北京时间等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WeMedia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