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吗?

2016-02-17 科技杂谈

【摘要】最近几天,关于杨元庆是否称职的讨论成为行业内的焦点,在此,科技杂谈同时选出几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文章,供大家参考。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作者:迟宇宙,方兴东,孙永杰

本文来源:商业人物,21世纪经济报道,网易科技

欢迎投稿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最近几天,关于杨元庆是否称职的讨论成为行业内的焦点,在此,科技杂谈同时选出几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文章,供大家参考。


谁能取代杨元庆?


文 / 迟宇宙,本文来源于商业人物


联想集团需要一位什么样的CEO?


联想集团过去的15年,仅从市值上来看,可谓是“失去的15年”;它真正失去的,不仅是市值,而是两个时代,一个是“互联网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联想集团因为在互联网方向上的转型失败,继而通过并购,而成为一家国际化的硬件厂商,发展至今日已经成为全球PC之王。这是它的优势,也因为这个优势而错失了一个“互联网时代”。


联想集团错失的第二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联想集团错失的是先机。联想移动曾经有机会占得先机,但是为了短期业绩考量,联想集团先是于2008年1亿美金将联想移动卖掉了,过了一年多,2009年11月,又花了2亿美金将联想移动买了回来。


杨元庆对此曾表示:“在联想全球PC业务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将移动互联网视为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问题是,花了将近两年时间,一亿美元的直接成本和税费、服务费等交易成本,却只买回了这样一个结论。


多花的1亿美金对于联想集团这样的公司来说,算不上巨额,但浪费掉的一年多时间,却是惨重的成本。在这一年多里,世界发生了巨变。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布;6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苹果公司年度盛会WWDC2010正式开幕,乔布斯正式发布了iPhone 4。这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很快席卷了整个世界。它毫无疑问,与iPad一起,加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乔布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此刻,联想集团只能重新起步,默默前行,像柳传志以前说的那样,“跟在后面吃土”。


多年来,杨元庆通过并购扩展了联想的体量,但联想集团所并购的资产,并不被认为代表未来的趋势,反而被认为代表过去。譬如摩托罗拉移动,尽管获得了大量专利授权,尽管拥有了一个旧日的顶级品牌,但摩托罗拉移动在智能手机时代,却的确算不上一个有用户黏性的顶级品牌,在苹果和三星统辖的智能手机世界里,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成了过去式。


这种并购最终会否产生奇效,要取决于联想集团未来的战略。而联想的未来,取决于一位真正具备创造力、前瞻性的和突破能力的领导者。联想集团需要这样一位领导者,冲决出过去的场景,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他出自联想集团,自是皆大欢喜。问题是,联想集团内部会产生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吗?


杨元庆会下课吗?


一是杨元庆有无下课的主动性?一年将近2000万美元的收入,全球最大PC制造商的董事长、CEO,杨元庆会有自动请辞的意愿吗?我相信没有。我相信换了谁都没有。


二是董事会会迫使杨元庆下课吗?只要柳传志不提议,杨元庆董事长就不会下课。能迫使杨元庆下课的只有一个人,柳传志。也就是说,杨元庆是否会下课,取决于柳传志是否想让杨元庆下课。


柳传志之于杨元庆,有双重身份:一重身份是大股东的决策者,亦即联想控股董事长;另一重身份,就是“联想大家庭”中的父亲。只有柳传志对杨元庆失去了信任,并且因为信任而建立的感情纽带无法维系,杨元庆才会被柳传志“拿掉”。


所以,如果柳传志要迫使杨元庆下课,就必须过两关:信任关和感情关。信任关是基于联想控股董事长对于旗下上市公司领导者的业务能力判断;感情关是基于二十多年风雨同舟、情如父子的感情考验。信任关一旦丧失,感情关就岌岌可危;信任关只要还在,感情关就是最好的加权。


柳传志与杨元庆是什么感情?


用柳传志的话来说,杨元庆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了,两人之间,情同父子。柳传志与杨元庆之间,本质上也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柳传志曾多次说过,联想是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他的联想是指大联想,是联想控股。在联想控股的结构里,柳传志相当于老太爷,杨元庆及其联想集团,是确切无疑的长子,郭为及其神州数码,是次子。


2000年,为了平衡双子夺嫡,老太爷用一个“创举”拆分了联想,相当于将一个帝国拆分成了两个,立了两个储君。


“柳总心疼,都是联想的子弟兵,手心手背都是肉,”朱立南曾告诉我,“最后我们谈到分拆。这是一个创举。”


这的确是一个创举,只是并不伟大。它不是为了解决业务上的纷争,而是为了解决人事上的角力。就像朱立南说的那样,“都还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在联想大家庭,大家都未成年,都是儿子”。


杨元庆从1994年开始,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在柳传志最危险的时刻,他以自己的业务突破,从龙护驾,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也建立了与柳传志之间事实上的父子亲情。这种感情是牢不可破的。


柳传志有一次接受王利芬采访时说:“杨元庆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是在他复辟之后,联想局势已稳,他已再次将联想交付给了杨元庆。


“命已经交给了杨元庆,我把命已经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在我离开联想的时候举行过一个比较小的仪式,在这个仪式里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听着好像很煽情,其实是真的。杨元庆其实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因为在办联想整个过程中有很多大的风浪其实是我们一起共同渡过的,现在联想其他几位领导人,包括郭为等等,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共同谱写了联想。”


王利芬问他:“您有儿子的,你看着杨元庆真的有儿子的感觉吗?”


柳传志说:“那不一样,杨元庆如果说真的当真偷懒了,或者有某些情况发生严重变化等等,关着门拉下脸来,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儿子偷懒了,关起门了该骂还是骂,骂完了还是儿子。如果杨元庆不能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就没有共同友谊的基础。联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第一句,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二才是求是进取,以人为本。个人有利益吗?有利益,但是必须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赢得自己的利益。如果损害了企业利益,我和杨元庆之间没有什么更多的基础。”


王利芬问:“您骂过他吗?”


柳传志说:“这个大家都知道,杨元庆曾经被我骂哭。因为杨元庆业务感觉很好,但也是一个非常倔的人。1994年外国企业“大兵压境”的时候,联想彻底做了一个大的改组,把杨元庆单独成立一块事业部,叫电脑事业部,由杨元庆负责。这时候实际上跟以前的机制和体制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杨元庆为了发展他自己这块,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他老副总的感觉,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候给我的压力很大,其他老副总认为,为什么这么偏袒这支部队,等等。当时我跟杨元庆谈过,没谈通,后来在一次稍微比较大的面积上,我非常严厉、尖锐的批评了杨元庆,当时杨元庆就流眼泪了,听说回去以后又哭了一场。”


杨元庆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容易陷入紧张当中。我有一次去采访,他进门见我并未西装革履,就立马扯下领带,长出了一口气。他的举动给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使我确信,即使他不是一个可爱的人,也算相当有趣。


在我采访前,我曾对联想控股的人自嘲说,我去采访杨元庆,会是两个结巴的对话,一个人说:“元,元,元,元庆,你,你,你,你说吧。”另外一个会说:“你,你,你,你问吧。”


2012年5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批K系列的四款智能电视。那天的杨元庆口若悬河,在酷炫的会场中,用言语和手势展示他的酷炫。


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像位商业领袖”。而在十年前,人们所能听到的都是关于他的传说。


传说中的杨元庆是一个严厉到连公司内鸡毛蒜皮小事都管的人,他看到员工把茶水直接倒在地上、口香糖乱吐都会愤怒。中国抽烟风气很盛,杨元庆特别发出命令,禁止员工上班时抽烟,有人就躲进厕所去抽,杨元庆竟直冲到厕所逮人。有媒体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联想这个责任太过重大,杨元庆求好心切使然。”


杨元庆曾说:“柳总真的是放权放得很充分,给年轻人宽广的施展舞台。最大的感受是没有退路、没有依赖、也没抱怨。”


联想很多人形容杨元庆耿直,其做事以魄力见长,决断快速,但有时不近人情;郭为则较杨元庆老成持重,以说服属下达成目标为目的。联想分拆前后,他们二人相互竞争、学习,郭为私下希望员工学习杨元庆的效率,而杨元庆则试图学习郭为与属下和谐相处的技巧。


柳传志还信任杨元庆吗?


今天,距离杨元庆初次赢得柳传志的信任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柳传志还信任杨元庆吗?


我们且看柳传志最近一段时间都说了些什么。


2015年12月5日,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柳传志说:“杨元庆的队伍要往前发展,要不断冒更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其他的饭碗,也不敢说坚决支持杨元庆,因为要活着要有吃饭的饭碗。有了新的饭碗后,才能有力支持他们突破。”


2015年12月18日,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柳传志接受白岩松专访时说:“十五六年以前我们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原因就是原来在做高科技领域的时候,对技术创新、对行业的不确定性还是担忧的。我们当时觉得领跑是很危险的,我们没有那个实力,领错了怎么办呢?而且你不能为此就不让创新了,所以干脆我把这一块领域交给了杨元庆,我自己希望再开出一块跟他不相干的新的领域,你放开跑,我将来能支持你,就是我最起码不干涉你。”


2016年1月14日,柳传志接受访谈时回顾说:“大概1998年,杨元庆领导着联想自己的品牌机在运作,当我把香港的问题解决后,其实就可以腾出手来接手他这一块,但是我觉得杨元庆做得挺好,我再做也不过如此,那就努力支持着杨元庆再往前做,我又去开创了新的业务,联想更加多元化了,杨元庆的根基也就更深,将来真的往前打的时候也可以毫无顾忌。”


2004年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在2008财年出现了巨额亏损,柳传志最终选择复辟。他说:“业务问题杨元庆处理得非常好,他的能力在业务上比做CEO的那个美国人看法更正确,但是怎么能够让那些董事信任杨元庆,主要还是中国人跟美国人的关系问题,就是文化磨合的问题,这点杨元庆处理起来会有困难。那么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事处理好,那就全力支持杨元庆,支持让杨元庆能把那些美国人吸引住,虽然我未必对吸引外国人那么有经验,但是这些事我能想得比较通透。”


2016年1月16日,有记者提问:“从财务收入构成来看,IT业务占了联想控股很大一部分,现在联想集团遇到一些挑战,联想控股就要从财报上面受到拖累,你会不会为此发愁?”


柳传志说:“我相信他们,杨元庆也是一个不认输的人,会努力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联想控股能做的事情是把我们这边的业务努力发展好,能够更好地支持杨元庆,让他们能够冒更大的风险去创新去改革。”


“我这几年开始不当联想集团董事的主要原因,没有这个精力更深刻地了解行业或者提出指导性意见。我们支持元庆和团队买了8%联想集团股份,成为了公司的‘主人’,我对杨元庆他们非常支持,有信心。”


1月29日柳传志在联想集团年会上演讲,指出联想现在正遇到第四道大坎。“联想面前又遇到了一道坎儿。由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我们现在所在行业的主要业务,PC业务的规模实际被压缩,而我们集团的新业务,手机、服务器、互联网服务等,和我们自己的当量,和社会地位相比,尚不匹配。”


“在当前的大形势下,只要我们正视现状,后面一定会迎来大的突破。元庆是个不服输的人,有追求,有韧性,懂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我们这个行业不管怎么说,现在依然是个大行业,有着足够的回旋空间。另外,联想集团是个国际企业,70%以上的业务发生在海外,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从近期频繁表态来看,柳传志对杨元庆依旧是全力支持。他对杨元庆信任的基础尚在。对于杨元庆,他应该是时有不满的,这种不满是大股东的不满。


杨元庆执掌联想集团权柄15年来,他成功地将“联想帝国”带向衰落。这种衰落,不仅体现在亏损上,更体现在被昔日的小老弟远远抛在身后。这样的领导者,除了内部人士,任谁都不会送上鲜花和褒奖。然而柳传志依旧寄望于杨元庆重整河山。这是一种敦促,也是一种无奈。


毫无疑问,柳传志愿意再给杨元庆一次机会;事实上他也不得不再给杨元庆一次机会。这一次决定柳传志与杨元庆之间均衡的,不单是情同父子的感情,而是事实上的权力归属。


柳传志已经老了,72岁,整体上来说,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即使杨元庆再次造成联想集团巨亏,他也不大可能像2009年那样选择复辟。这或是他最感无奈之处。


柳传志为何会感到无奈?


因为他手中已经无牌可出。


柳传志曾经在联想集团布局,为杨元庆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他比较倾向于陈绍鹏和刘军。这两位联想集团发展史上的功勋之臣,被柳传志寄予厚望。


2011年10月11日,联想集团确认高级副总裁陈绍鹏离职,并发表声明。


2015年6月1日,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及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军被宣布离职。原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将接替刘军的岗位。


“商业人物”在《真相: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吗?》中说道,柳传志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回忆说,刘军1993年加入联想,从底层一步步成长为管理层, 柳传志特别地强调,培养一员大将需要经过很多磨难,而联想正是靠着这些历经磨难的大将,一步步成长到今天……


刘军与杨元庆曾亲如兄弟,是杨元庆起家的“国王班底”之一。刘军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并尊两人为“导师”。“元庆是一台发动机,柳总则是靠山。”


2009年柳传志复辟后,在联想控股提出了“主人翁精神”。柳传志说:“联想不需要职业经理人,有些人注定不会成为联想的核心高管,我们需要一个有主人翁精神的人。有一个人,是主人翁精神的模范,谁呢,刘军。”


刘军被柳传志称为“我们错看的一员大将”,柳传志赋予他的“主人翁”定位,被很多人认为相当于在“联想大家庭”中确立刘军联想集团的“储君”地位。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的却非如此。2012年夏天,我所供职的杂志采访了刘军。我们在与刘军方面接触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除了刘军急于施展抱负外,还有针对“元庆”所展示出的谨小慎微。他有“储君”的野心和兴奋,也感到自己如履薄冰。


刘军的副手冯幸,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杨元庆派到刘军处的监军。冯幸如今已经告别联想,加盟乐视,担任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移动总裁。如果他真是杨元庆的“监军”,那么恭喜他摆脱了联想,找到了新的天地。


2015年6月1日,刘军离职,杨元庆6月2日发微博感谢刘军,联想集团6月3日,发布了杨元庆内部邮件《你们拿榔头都敲不醒》。


2009年的柳传志复辟,重新出任董事局主席,给予杨元庆到底多大打击,我们无从判断。我们以人之常情推测,任何人长期处于竞争性环境当中,都会感到不安。事实很残酷,但道理不正是如此吗?我们都是凡人,都会感受。


联想内部会产生一位优秀CEO吗?


杨元庆并非一位平庸者,他曾经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野心;但毫无疑问,他应该为联想集团“失去的十五年”负最大的责任。有人认为,柳传志才应该为此负主要责任,称其缺乏“教父”级的产业战略。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柳传志虽然两度担任过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但CEO一直是杨元庆;当亏损扭转之后,柳传志也将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交给了杨元庆。


找柳传志负责任,即使事实上成立,逻辑上也无法成立;并且杨元庆作为董事局主席、CEO,如果不能承担其领导联想集团的使命,处处听命于柳传志,那么,他作为联想集团的最高领导者,究竟是摆设还是忠实的执行者呢?


虽然说“一切皆有可能”,但“商业人物”认为联想集团内部的确很难再出现一位优秀CEO。联想被柳传志定义为“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所有人都是“斯巴达克方阵”中的一员,无论杨元庆、刘军还是陈绍鹏,都是“入模子”过来的,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是同质化的。柳传志为联想集团寻找领导者、为杨元庆寻找“接班人”,也是以自己的“场景”进行设计。


联想集团的所有“异类”,孙宏斌、陈恒六,都已早早出局。留下来的,都是柳传志所谓的首先得价值观认同——“他们也得认同我的价值观,而且认同我真的是按这个价值观在做事。”


联想集团过去的十五年,如果仅从市值来判断,可谓是“失去的十五年”。十五年后。联想集团的营业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全球PC出货量的老大;总股本数量也越来越多,但市值却始终徘徊在100亿美元上下,最高时也未达到200亿美元。


这样的体量,不但无法与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相比,就算与百度、京东相比,也变成了一个“小矮人儿”。联想曾经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标杆和里程碑,柳传志是“教父”,杨元庆是少年英杰。


在错失的一个时代当中,联想集团先是因为转型失败而错失了互联网时代;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联想集团又因为战略失误,卖出、买进联想移动,而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机。联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依靠的是多品牌、多型号和运营商定制,迄今为止,联想集团尚无一款“爆款”智能手机产品,曾经寄望于英特尔芯片的K系列,也最终沦为鸡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已经发生巨变,就连柳传志自己都意识到这种巨变的可怖。2015年12月18日,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柳传志接受白岩松专访时说:


“因为这个世界变化特别大,有很多不确定性,这里面一个重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科技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会颠覆任何一个行业,颠覆任何人包括人的生活方式等等。确实我们还要想很好地活着,还要想往前发展的话不得不注意这些。”


“因为这个东西大方向是往哪方面去走的,但是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个道路选择的不对也会让你灰飞烟灭。你完全不动那就是‘温水煮青蛙’等死了,真动这个摔死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所以既要动还要怎么能够动得准确,把握这个度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必须得要有一种往前的精神,但是就像弯道超车一样,你知道这条路是非走不可了,不如提前就开始考虑分析。比如说哪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完全控制不了,就尽量去避免,哪些不确定因素在我们能力掌控范围内,就提前去考虑、去打算,最后会好一些。先头部队肯定是要有一批要敢于去试错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开创性的领导者,带领一艘像联想集团一样的大船转型。这样的领导者模版,美国有乔布斯、马斯克、贝索斯,中国有任正非、马化腾、马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不但没有缺席,还开创了大场面。


柳传志鼓励一批人去敢于试错,但他的“场景”却不能改变:“企业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比如说一个企业我觉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些东西即使是互联网企业也必须得保存。因为一个企业要做事,互联网实质是一个企业跟外面的关系怎么互联互通。以前通联的方式可能被颠覆了,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客户、供应商中间各个环节连起来,以前的联系方式、管理方式可能有了互联网以后可能变得更直接。最高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把里外融合在一起,像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可能确实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是柳传志赖以成为“教父”的“管理三要素”,也是联想“模子”的根本。一切突破联想“模子”的,或是不愿“入模子”的,不想成为“斯巴达克方阵”一员的,就需要从联想出局。


联想当下的高管团队,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个“杨传志”、“陈传志”,而不是杨元庆、陈旭东。他们是符号,是数字,是执行官,而不是领导者。他们出自同一个模子,一张脸孔,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行事风格。


这样的联想集团,会从内部出现一位具有开创性思维的CEO吗?在“场景”既定的情况下,即使柳传志为杨元庆指定了一位CEO,又与杨元庆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这代人目睹了联想集团成为一个庞大、充满竞争力的帝国,目睹了柳传志成为“教父”,杨元庆成为“商业领袖”。15年走过来,我们又目睹了联想集团被昔日的小老弟们远远地甩开,缓慢地但不可逆地衰落、凋敝;它既没有变得足够大,更没有变得足够强,离人们的期望相去太远。


没落的帝国毕竟也是一个帝国,帝国的领导者是杨元庆。虽然联想集团正在走向没落,但柳传志肯定不会拿掉杨元庆,联想集团也无法内部找到一位优秀的CEO。这不只是联想集团的悲剧。这是那一代企业家和他们创建的企业基因决定的。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那些创始人太爱他们创立的公司,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命,以至于发出“从棺材里伸出手”来的誓言。他们本身是值得尊敬的;除此之外,毫无意义。


要知道除了街边小店,这世上没多少百年老店。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米高梅……它们曾经那么宏伟,如今要么成了一片废墟,要么就如玩偶一般,在强者的手中来回操弄。


杨元庆到底干得怎么样?


文/方兴东,本文首发《21世纪经济报道》


题记:新年伊始就有火烤杨元庆的架势。如今,联想的确开始进入转型的关键时刻,挑战和问题是真切的,但是急于唱衰却不可取,尤其逻辑不能出错,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但是就像传统媒体的衰弱一样。究竟是PC行业问题,是联想问题,还是杨元庆的问题?不能青红皂白,更不能黑白颠倒,必须分清楚。客观说,领袖首先要有担当。具体到联想,柳传志需要承担过去的责任,杨元庆需要承担现在和未来的责任。昨天一早忍不住比划了一下。欢迎大家拍砖!无论与联想自己的历史比,还是与国内的同行比,甚至与全球PC同行比,杨元庆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比。当然,与华为和腾讯比,杨元庆是得需要深刻反思的。从PC赛道到智能手机赛道,联想还不及格。但是,杨元庆还有空间和机会。看未来2-3年的表现吧。毕竟,我们更关注联想的未来!


最近关于联想的负面报道成为一大景观,从华为小米的崛起映衬出联想手机业务的低迷;与渐入佳境的华为比较之下联想的研发和利润困境;直到最近关于质疑杨元庆是不是一个合格CEO的拷问。尤其是后者,让很多熟悉业界的人们心里开始嘀咕,是不是联想又要酝酿什么爆炸性新闻?


对于联想的发展,我是长期的批评者,几乎延绵20年。当然,批评的目的是期望联想能够更好。但是,在如此颇有群起而攻之的局面下,我还是想比较客观地说说联想和杨元庆的长短。30多年来,联想的发展道路,的确有被长期神化而扭曲的成分。深入审视和分析联想的发展历程,可以使之成为最具探讨价值的中国IT企业标本,值得写一部大书。起码放眼今天的中国高科技领域,有着华为这样一马当先挺进全球高科技第一阵营的领军企业,也有着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这样势头依然强劲的互联网巨头,还有着像小米这样在智能手机领域异军突起的成功榜样,以及京东、讯飞和乐视等不同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的新锐。一直固守PC核心业务的联想因为智能手机至今没有突破而倍显尴尬。要知道,在中国大众心目中,联想一直都是中国IT业的第一旗帜。而今天,联想集团仅有一百亿美元左右的市值,真要按照市值排座论序,那不但早已经不在10名以内,甚至前20名都有点难保。


所以,与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相比,联想今天的发展状况显然是不合格的。那么,换到杨元庆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EO这个话题,又需要另外的视角。


分析联想,如果不深刻了解IT产业的历史与背景,那么即使同样基于大量的数据与图表,其结论也很可能会谬以十万八千里。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迄今有30多年,基本上是中国硕果仅存的老牌IT企业。那个年代诞生的IT企业与今天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最大的不同可能还在于体制和机制。联想的各种故事与重大波折,可以说很大程度与那个年代体制的先天不足有关。今天人所共知的联想教父柳传志,其实在当年联想创办之初他只是副总经理,严格意义说并不是真正的创始人。更何况,起家的20万元也是中科院计算所的资金,当时公司核心骨干都还是计算所的人,不是通常意义下海创业的人员。所以,与任正非从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民营创业不同,联想从出生到发展,都是纯粹的国营性质。历史条件下缺乏高科技企业正常的机制,才演绎出联想历史上诸多震动业界的事件,也是今天没有能够更加成功的最重要根源。


可以说,联想有两个人,做出了创始人一般的的独特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创始人般的利益,这就是倪光南和杨元庆。因为这两个的贡献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没有这两个人,很可能压根就不会有今天的联想了。1994年之前,缔造联想第一个10年成功的关键产品就是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这两个产品背后真正的功臣倪光南最终的命运是被扫地出门,且被剥夺了所有的股权和回报,成为全球高科技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一段记录。而1994年,联想如果没有杨元庆,联想20年前就是今天的四通第二了。当时,联想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有人撰文担心《联想还能撑多久?》。在危难之际,杨元庆出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事实上,也就此挽救了联想。深入了解联想内部的人士说,杨元庆从来不是柳传志最喜欢的人,甚至也不是最被看好的接班人。而且,几度都有被干掉的危险,尤其是2008年那一次,几乎都已经是既成事实,最终还是及时改变决定,换掉杨元庆才没有变成最终的事实。


评价杨元庆是否是合格的CEO,不能忘掉杨元庆在联想的身份和股份问题。事实上,杨元庆在联想是严格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这就是他真实的处境。媒体对杨元庆批评的一大理由就是他这些年的高工资,以及联想股票的买卖。这个事情的根本原因还是杨元庆没有和大多数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一样,拥有一定的公司股份,更不具备掌控公司的股份比例。杨元庆通过借款跻身联想主要的股东行列,而逐渐消化借款的唯一方式就是高工资以及股价低进高出的差价。这事实上是杨元庆真正和公司同命运的举措。值得认可!


联想最无法回避的就是有一个神一般的参照——华为。事实上,联想和华为相比,除了任正非的确非同寻常之外,那首先是大家的赛道不同,就像腾讯一样。在PC领域,这20年来杨元庆肯定是全球表现最好的CEO。想想当年和杨元庆一起竞争的长城、方正、同方等其他国产品牌,还有当时远远比联想更成功的台湾宏碁电脑,今天都已经远远被联想甩下了。还有当时长期的PC全球老大康柏,以及DEC、Gateway、Packard Bell等,都已经消失。即使当年硅谷最牛的常青树惠普公司(不含分拆的惠普企业部分)今天的市值也就200亿美元左右,而神话般的戴尔2013年也以250亿美元完成私有化,休养生息。可以说,在微软和英特尔绝对主导下,今天全球PC赛道的重要选手都一概残废了!杨元庆就是全球玩得最好的,没有之一了。


当然,仅仅PC玩得好是远远不够的。PC领域如果不及时转型,什么招都没用,因为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不可抗拒。就像人的衰老一样,PC行业的辉煌肯定大势已去。所以,杨元庆在智能手机方面没有及时转型跟上,是该担当责任的,这个还要看接下来几年表现如何。但是,要说柳传志比杨元庆更厉害,老柳自己玩会比元庆玩得更好,那就只有哈哈了。别说做IT,就是玩风投、搞农业、买白酒、种水果,真没见他真正做出哪怕一个新的高度出来。


联想真正的辉煌其实十分短暂,也就是1999年到2000年年初,这一年时间,联想股票有了火箭般的上升,上升幅度有4-5倍,股票市场价值从一两百亿港元,迅速上升到1000亿港元左右。当然,当时的联想主要借了当时互联网泡沫的光,造就了柳传志在资本市场的最辉煌时刻,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获得国际声誉的时刻。因为国际上评判一个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股票表现。正是凭借联想的“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初联想公司和柳传志在国际上达到了辉煌的巅峰: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00年6月被《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星”。


随后,联想股票不断下滑。联想的市场价值不断以“百亿港元”的幅度在下滑,许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损失惨重。但是,股票跌势依然难以抑止,分析家们纷纷看空联想,对其未来表示悲观。2000年,联想股票最高曾经冲高到15港元左右,甚至摸至20港元。很快经缩水约80%。市场价值损失大概800亿港元。在2000年联想股票面临崩盘的时候,真正能够拯救联想的唯一希望还是杨元庆。于是,2001年初,出乎大家意外、出乎柳传志原本的计划,但符合形势真正的需要,柳传志别无选择地出让,使杨元庆第一次正式成为联想“领军人物”的象征。对于柳传志来说,这是最好的退让时机,因为此时从来不关心联想公司股票表现的国内媒体,正把柳传志炒到巅峰。对于杨元庆来说,这是最糟糕的时机,因为挽回投资者巨大损失的任务从此落到了他的肩膀上。昔日成功的辉煌属于了柳传志,未来失败的风险落在了杨元庆身上。当然,也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否则杨元庆登基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2004年收购IBM PC,是联想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对于这次购并,杨元庆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没有出现更坏的结果,应该还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购并,奠定了今天联想全球化的基本格局。而今天,中国真正具有全球号召力的高科技品牌,目前也主要是华为和联想两家。即使如日中天的BAT,今天也基本上是完全的国内公司而已。


可以说,30多年来,联想转型的好机会是有的。当年倪光南院士主导研发时候,如果及时转型通信设备行业;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转型;或者2010年联想乐Phone出场之后,能够坚定而战略得当,今天联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样。三次重大转型机会。两次错失,一次延误。前两次应该说完全是柳传志的失误,第三次柳与杨各打五十大板。说实话,联想下坡路的根本原因,还是柳传志压根缺乏真正教父级的产业战略思想。今天杨元庆起码守住了联想插旗杆的山头,虽然今天这个山头已经风光不再,否则今天的联想就更惨不忍睹了。柳传志没有最终废掉杨元庆,可能是他这辈子做出的最英明决策。尽管屡屡让他很是不爽。但是,能否维系其一世英名,未来还看杨元庆。杨元庆真玩砸了,老柳的神话就只剩下一地鸡毛,再也没有任何制高点了。


纵观杨元庆主导联想PC业务以来的股价走势,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联想跌到了4港元一下,2009年之后甚至跌破了2港元。此后开始了稳步上升的阶段。2015年更有一举超越2000年历史记录的势头。随着联想智能手机战略失误,以及收购摩托罗拉的消化难题,两者夹击之下,股价跌到了6-8港元的区间,形成又一个低谷期。


可以说,这一次杨元庆面临的考验,的确巨大无比,除了迎刃而上,已经再也没有回旋余地。要知道这一次杨元庆面临的不仅仅是PC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IT业面临崩盘的前夕。不仅仅经营PC的惠普、戴尔、宏碁面向突围,包括IBM、Oracle、微软、SAP,甚至思科、英特尔等,所有传统软硬件和设备厂商,都将面临智能手机和云计算两面夹击下的改朝换代。这些公司的股价几乎都远远低于2000年时候的高点,而且更大的概率是:它们的股价将继续一路向下,无限期地奔更低的底部而去。相比之下,联想这10多年的表现还算不错。当然,眼前面临的危险是:PC和IT业两大下降通道叠加一起,挑战无疑更加巨大。


2016年1月29日,在联想新春联欢会上,柳传志对今天的业界环境与联想现状进行了剖析与点评,他说:“元庆是个不服输的人,有追求,有韧性,懂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我们这个行业不管怎么说,现在依然是个大行业,有着足够的回旋空间。另外,联想集团是个国际企业,70%以上的业务发生在海外,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坚信有元庆的坚韧,有联想今天的文化,有你们这支战无不克的伟大队伍,我们的联想一定能够大展宏图,再一次一飞冲天!”老柳这席话说得正确而且实在!只要联想不再折腾,依然有足够的空间:立足全球市场,PC业务作为联想的老根基,依然还可以支撑很多年。在最需要突破的智能手机领域,虽然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但是全球下一个30亿网民的新市场,联想依然比华为之外的其他国内企业更有机会和条件。当然,杨元庆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摆脱联想30年来的“PC路径依赖”。这个难题目前只有乔布斯攻克过,其他几乎都没有成功。杨元庆要想成功,最多2-3年的时间窗口,必须洞察出下一个10年全球产业大趋势的正确战略,以及组建能够出色完成这一战略的队伍。目前就唱衰联想,还不至于。


所以,联想的今天不尽如意,但是,杨元庆肯定是中国IT业最合格的非创始人CEO,没有之一,当然,距离神一般的高度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联想,因为联,所以想!超越PC,重塑联想,需要杨元庆的新思维和新视野,也需要新的杨元庆。背靠中国市场,大胆自我革命,乱中取胜,联想依然可以成为网络空间时代的主力军!唯一的方向就是:加油吧,元庆!当然,最最根本的前提是,联想自己内部不再折腾。


杨元庆是否是联想合格的CEO?


文/孙永杰,本文来源于网易科技,作者微信公众号:班门弄斧)


近日,某自媒体与联想之间有关联想CEO杨元庆是否称职(合格)的论战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究竟谁是谁非,业内也是各执一词,虽然同处行业之中,但由于我们既不是资深的某自媒体人,尤其是曾经计划为联想著书立传的某资深自媒体人(至少对于联想历史和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也不是联想集团(可以拿到相对最准确和权威的历史财报统计数据),所以我们自然不能妄加评价谁是谁非。不过有一点是在这场论战中的事实存在且毫无争议的,那就是论战中的这个某资深自媒体人在关键的某个时间段的联想财报统计数据中出现了错误,尽管后来该自媒体人特意发文予以更正并致歉,但我们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业内知名且资深,尤其是曾经要为联想著书立传的自媒体人,理应知道有些错误是万万不能犯的,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大家都懂的)。


既然争论的焦点是在杨元庆是否是合格的联想CEO上,那么接下来就来说说杨元庆,不过事先声明的是,我们的评价仅限于其在联想任CEO某个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阶段,难免以偏概全,所以仅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认识和观点,自当是抛砖引玉。


提及联想,直到今天,尽管其通过并购摩托罗拉移动和IBMx86服务器业务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和企业级市场谋求业务的多元化和转型,且在上述全球市场中分列第四和第三位,但业内首先想到的联想还是一家PC厂商,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从其最新的财报中PC仍是其营收和利润的大头可见一斑。


其实联想早在2000年时就尝试过多元化的战略。当时正值美国互联网风潮最疯狂之时,联想高调进军互联网产业,以期在PC产业之外,寻找新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机会。例如出资5000万元创办新东方教育在线,投资1亿元创建门户网站FM365.COM,耗资3亿元收购财经网站赢时通40%股权等一系列进军互联网举措的实施。


以FM365为例,根据当时的设想,基于联想每年数百万台的电脑销量,通过与电脑捆绑的方式引入互联网,联想为接入用户在互联网的起点准备了一个入口网站,这个网站就是FM365.COM。该网站负责聚集最好的内容和服务,吸引和留住人流,然后在这个平台基础上发展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但是,网站之后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加之当时互联网广告模式远未成熟和随后而来的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在疯狂砸进数亿元之后的2003年底,以FM365的悄然关闭为标志,我们所熟知的联想的第一次多元化战略以失败告终,随之而来的是联想互联网业务部门壮士断腕式般的裁员。对此,联想“教父”柳传志在反思其中的教训时曾言:互联网业务当时与其擅长的IT硬件制造业(主要是指PC)相差甚远,联想在制造业的经验无法运用于虚拟的互联网领域。


反思联想第一次多元化战略的失利,我们认为这与当时杨元庆激进的战略思想密切相关。因为当时联想PC业务尽管在中国市场已经位居第一位,但远未达到今天其在中国市场如此大幅领先的地位,换言之,就当时的PC产业来说,联想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但杨元庆却选择了一个联想并不熟悉且毫无优势可以借鉴和发挥的领域。在激进的战略遭遇失败之后,杨元庆再次将业务和战略重心收回到PC业务中,我们更愿意将此称之为杨元庆的第一次复盘,即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


但随后杨元庆的激进战略再次发作,那就是并购IBM PC业务。之所以称为激进,是因为联想当时的体量和实力对于能否整合并购来的IBM PC业务不仅在联想内部,在业内均引起了强烈质疑,故这次并购被称为典型的“蛇吞象”式的并购,另外就是并购IBM PC业务之后,杨元庆急于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当时全球最大的PC市场)有大的斩获,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而在此期间,Acer、惠普、戴尔等PC厂商则借机在中国市场——联想的大本营攻城掠地,即便如此,杨元庆以海外市场为重心的激进战略仍未改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欲并购当时在欧洲PC市场排名第三的PB(Packard Bell)以期避开久攻不下的美国市场而绕道欧洲,不幸的是,高调并购的联想却被当时异常低调的Acer“横刀夺爱”,痛失PB,而此次并购的失利,让联想绕道欧洲的海外战略遭遇重大挫折,自此之后联想的PC业务始终没有大的起色和突破,并在2008-09财年第三财季出现了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也就是在宣布这季财报的同时,联想“教父”柳传志复出,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而当时的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代替阿梅里奥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后,在柳传志的帮助之下,杨元庆再次复盘,复盘之后最重要的战略调整就是将PC业务的重心从海外市场转回到中国市场。这一战略不仅拯救了当时被柳传志称为已经在“悬崖边上的联想”,还为最终完成对IBM PC的进一步整合赢得了时间,更为联想在2013年问鼎全球PC市场第一夯实了基础。至此,在13年间,经过杨元庆两次激进和复盘之后,联想达到了阶段性的顶峰。


接下来就是业内熟知的联想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兴起。在问鼎全球PC市场冠军和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二之后(均发生在2013年),杨元庆的激进战略第三次冒头,那就是在2014年年初几乎同时并购了亏损的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服务器业务。如果说并购本身就已经含有激进成分,那么并购之后的战略,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战略让这种激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表现就是与当时并购IBM PC业务类似,联想将海外市场再次作为主攻方向,与此同时高估了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中智能手机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溢价能力,进而在忽视中国市场和自有品牌智能手机创新和营销的同时,又盲目将摩托罗拉品牌重新引回中国市场且定位在高端,其结果是,从曾经的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与三星仅有咫尺之遥的第二沦落到去年跌出前5之列,与之相比,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超越和紧跟联想的华为(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为60%)、小米(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市场)等无不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正基于此,杨元庆近日再次复盘,重新回到之前他并不看好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并制定了相关策略。而回溯之前杨元庆的两次激进造成的风险与损失之所以可以通过复盘予以化解,除了战略的得当外,更关键的是当时的市场和竞争仍给杨元庆的复盘留出了时间和空间。那么此次复盘联想面对的是怎样的市场态势呢?


不可否认,未来两三年中,PC依然会是联想的核心,而随着微软激进的Windows10推广策略以及仅在中国PC市场就有接近5000—8000万左右使用年限已经超过5年,甚至更长以上的PC用户可能面临的换机空间,联想能否继续在PC市场挖潜和继续保持增长?至于智能手机市场,虽说联想下滑严重,但截至到去年,还依然处在全球第4的位置,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说杨元庆此次复盘胜算的客观市场条件还是允许和存在的,我们只是希望不要在此次复盘的执行过程中,杨元庆再心血来潮弄出个什么激进的战略来,毕竟与之前相比,产业的竞争和市场形势要激烈和变化快得多,而杨元庆既往的激进与复盘的“联想模式”总有一天或者在某个产业发展的节点时会失去效用,至少市场和竞争在客观上已经不会再眷顾杨元庆和联想。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昨日文章索引】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