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来的我们》| 这一次,终于学会好好和过去说“再见”

夏之 拾文化 2018-08-06

每日8点,文化早餐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后来”,其实是一个很伤人的词。

因为但凡有“后来”,就一定会有“原来”。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林见清,抑或是后来的方小晓。

如果当时的你没有做出这种选择,那么后来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呢?



2001年,刘若英一首《后来》红遍大江南北,不知道唱哭了多少人。


十年后,她的短篇小说《过年,回家》发表,讲述了一对年轻男女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年:林见清与方小晓相逢、相知、相恋、分手与重逢、祝福的故事。


与字前面,皆非易事;与字后面,恍如隔世。



2018年,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后来的我们》未映先火,上映之前就因为三首扎心的主题曲《后来的我们》、《我们》、《爱了很久的朋友》刷爆各大社交媒体,首日票房2.8亿。


数据来自猫眼电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638ztelb6&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电影《后来的我们》预告片


01



真的有某一种悲哀

连泪也不能流

只能目送


其实,《后来的我们》很简单:没有第三者、没有谁出车祸,没有谁怀孕或者癌症,没有狗血,没有人生逆行,没有疯狂热烈,没有蜿蜒曲折,一切都很平淡。


简单到就好像,某天你路过某个天桥,突然想起曾经和谁一起牵手走过一样。


而就是那些爱情里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丝喜悦、每一句争吵、每一次的貌合神离,告诉我们:啊,原来就是这些表面上“没什么”的琐事,在一点点腐蚀着我们的爱情,最终折戟沉沙。


只是那时候我们太年轻,以为拥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却不知道比起一段感情的发生,这些事情显得太普通,可是他们却有整个世界撑腰。


他们是:金钱、现实、欲望


爱情是现实生活里接近梦想的微妙存在,选择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与残酷现实作战。


十年前,初到北京的少年林见清遇到了少女方小晓,他们相知相恋,在北京这个繁华却冰冷的城市中相互依偎前行。



初到北京的方小晓,一心想嫁一个体制内有钱有房的男人,可以在北京给她一个家。我们也都曾和方小晓一样,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


年龄、身高、体重、外貌、工作、能力......


就像《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面的Maggie喜欢李大仁,就是因为他符合她的择偶标准。


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当你遇到那个能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时,这一切都不再重要。


就像方小晓,虽然嘴上说着要嫁北京人,但是她的心里全是穷小子方见清,所以在分手后她会说,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她了,可是这一点,林见清不懂。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的艰苦啊,他们在工作上没有丝毫起色,但是不谙世事的两人挤在逼仄的出租房里,共食一碗泡面,却依然开心。



方小晓在路边捡了一个破沙发,打电话骗林见清说自己不舒服让他快回来,各种撒娇卖萌才把沙发搬回去(出租屋太小没地方放),两个人一直希望能住上有沙发的大房子,在北京落地生根,然后衣锦还乡。



因为有了彼此的陪伴,再加上一股初生牛犊的气势,哪怕处处碰壁,他们依然咬牙坚持,依然相信明天。


可是,方小晓曾经的愿望却变成了林见清当下的愿望:努力赚钱,买一套房子,给小晓一个家。


生活搓摩,沉浸在这个愿望中的林见清变得世俗、易怒,他和方小晓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沉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林见清花光了所有的年终奖,还借了钱,租车回去过年,在同学面前装大款,但还是被一眼看穿:在北京买房子、看病、孩子上学,哪一样不得扒一层皮。林见清抢着买单,但是看到结账的金额,却怂了。


骄傲的自尊心,对未来的信念,在一张普通的账单面前溃不成军。


《北京女子图鉴》没有拍出来的底层青年奋斗的质感,《后来的我们》却做到了。


即使每一天都强行励志,可是内心深处却清楚地知道:不会再好了。这种绝望,拖着整个人不断下坠。


最后,这两个相互扶持着度过最艰苦时光的人分道扬镳了。


后来的他们,最终也没能回到曾经。


意料之中。


02



本来想着以后 有了什么就够

但后来我只能够 想象你们的以后


如果说奶茶的歌曾经唱哭过多少人,那么我想《后来的我们》就能看哭多少人,只多不少。


有人说,很讨厌现在很多电影大肆渲染前任,好好珍惜现在不好吗?就连闵瑶也在我看完电影之后问我:“是不是又是和《前任三》一样煽情?”


我说,不是的。《前任三》虽然说的是告别前任,但是两个人的遗憾是“作”出来的,看完之后你会反问自己,为什么爱情竟然抵不过所谓的“面子”,是两个人的不肯认错,造就了他们的错过,而这样的错过其实很幼稚


而《后来的我们》却是在告诉你:两个人的爱情里,哪怕没有出现第三者,没有出现变故,哪怕依然很相爱,但是当你们走到一个点,就会突然觉得不快乐,你们不得不分开,因为你心里已经明白,你们没有未来了。



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就像电影里的台词:因为不幸,才是故事。


最戳心窝子的故事就是谁都没有做错,但却都输了。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够了,想不负此生,太难。


就像刘若英自己说:


因为两个人不会永远都腻在这个房间里,还是要出去面对外面的世界、生活的压力、梦想的破碎,甚至年龄的增长。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我双手抱着砖,就没法抱你;我放下砖,而我放下砖,就没法养你。”林见清为了在北京给方小晓一个家,放下了自己的梦想;最后他成功了,方小晓却走了。


拿到第一笔钱的林见清什么也没想,就买下了一套大房子,但是他不懂,不懂为什么他辛苦挣钱,买来的房子不能让父亲快乐,也不能让小晓快乐。男人总以为,我现在对你的不好,等有钱了,可以拿物质条件补回来。其实,男人比女人更接受不了自己的贫穷。


“我什么都有了,你要的房子、工作都有了,为什么你还是不开心?”

“我想要的是一个家。”

“我是真的不懂你。”


她不是因为钱和他在一起,自然也不会因为钱而回来。他不懂方小晓要的不是冰冷的一切,而是最开始简单相爱的两颗心,男人和女人始终是不一样的。


她爱他的时候,会忍不住希望他好,希望他能实现梦想;而他也觉得,要不是为了她,自己又怎会那样不顾一切地努力?


谁都没有错,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看不到她的委屈和失望,她也看不到他为了维护自尊而伪装起来的心酸。


我们更在意自己的难受,都以为对方并不痛苦。


多年前,豆瓣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男主与他的女友相爱十年,最终没能在一起。有很多说好要在一起的人,他们明明很相爱,可是走着走着就散了。


或许很多人都遇见过这样一个人吧,他给你构建了许多关于明天的美好画面,却再也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爱情里有千百种遗憾,我始终觉得,最遗憾的莫过于枕边人不是心中人,心中人只是梦中人。



我想,这就是生活。


所有的一切总要归于时光,那些曾经热烈的、激情的、以为会永垂不朽的,最终都会随着时光慢慢走远,再也追不回来。


03



然后呢,他们说你的心似乎痊愈了

也开始有个人为你守护着

我该心安或是心痛呢


电影中林见清和方小晓在北京的街头相拥,林见清问她:“冷吗?”,她说:“不冷。”



这一幕,让我想到了张艾嘉的电影《心动》。台北的车站,小柔轻轻搓手,放在嘴边呵气,说了一句“好冷”。坐在隔离栏杆上的浩君,将小柔裹进自己的大衣里,心是暖的,似乎就不再冷了。



而这部电影十年前和十年后时间线的重叠,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像《心动》。不一样的是十年后两人再次相遇的场景都是黑白的基调,而黑白和彩色的两种叙述,让人一开始就知道这段故事要崩坏。


为什么会有黑白的叙述呢,林见清的回答给了我们答案。


方小晓:在你的游戏里,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了怎么办?

林见清: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了,那么他的世界就再也没有了色彩。


你在的时候,全世界都是你;你走了之后,我的世界只剩黑白。


因为回忆依然缤纷,所以现实才是黑白的。



诗人拜伦在《春逝》里有这样一句: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倘若他日相逢,时隔经年,我将如何贺你?以沉默,以眼泪。


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十年之后再次相遇。


一个问:“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一个说:“如果你当时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我们总想如果当初XX结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但是从来都没有如果。


我有个朋友最近失恋,分手的时候男生对她说:如果我们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应该会很甜蜜吧,应该也会不顾一切地走下去。


我的朋友却说:不是的,即便我们是十年前相识,结果也依然不会改变。


就像林见清列举了无数个如果,但是方小晓一一驳回,因为哪怕从来一次,当时的林见清还是会做着当时的选择,因为他当时的心境就是如此。



阴差阳错的爱情已经很难再打动我,但我被这种势必不得善终的残酷击中。


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们最终错过了,而是我不管怎样,一定会错过你。


04



以前听很多人说过“少年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很多歌,很多故事,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其实在爱情中,求而不得是一种常态。


以前的我总觉得,我们明明那么相爱,凭什么要错过,为什么一定要用离开,来收获成长。


然而“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你能奈人生几何?到头来终究不过是自己的无可奈何。


我们在恋爱中的时候,总喜欢问对方,如果我们分手了,你是希望我过的好,还是过的不好。


方小晓也这样问过林见清。


林见清回答说:我希望你好,但是要比我差一点点。因为你过的不好我会难过,过的比我好我也会难过,因为让你幸福的那个人不是我


十年后的林见清,看到方小晓过的不好,悲从中来。


可是这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没有权利悲哀,没有资格再为那个人做任何事。



闵瑶问我,看完电影之后难过吗?


虽然哭着看完一整场,但是其实是不难过的。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很多电影为了效果故作感慨,让人觉得揪心,觉得遗憾,这部电影却能让人释怀。


后来的我们,没有成为恋人,却成了彼此生命中最老的朋友。


只期待后来的你能快乐,那就是后来的我最想的。


电影最后,方晓小对林见清说,以前太匆忙,这次我们好好再见。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不是在缅怀前任,而是教会了我们,放下,和过去好好说“再见”。


其实我始终觉得,能遇见一个深爱的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如果终究不能在一起,就心存感激,感谢那个人曾经出现过,也祝愿他能如愿成为另一个人的英雄


后来的故事还很长,错过的都已过去,要做的,是珍惜眼前。


我们只需要记住“有一个男孩,爱着那个女孩”。


05


林见清的父亲,一直很喜欢方小晓,在得知他们分开之后,他用几乎失明的眼睛,费力给方小晓写信。这个时候整个电影院都是掏纸巾的时候袋子的塑料摩擦声。长辈的温厚,让爱人与亲人的分野在那个瞬间有了浸入骨血的温暖。



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像我老了,眼睛瞎了,见清也总说我什么都不懂,那年在火车站,我还以为我握住的是你的手,却发现那不是你,我就明白,就算你俩走不到一块,我们与会是一家人,小晓,好好吃饭,累了就回家。


林父深沉,话不多,守着自己的小饭店,他关心自己的儿子却不会过度的叮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外表严厉,内心柔软。


导演设计了遥控器的伏笔,一直不太会用遥控器的林父直到眼睛瞎了也没有学会,这一切等到林见清身为人父的时候才幡然醒悟。


我们感慨爱情中的错过与遗憾,其实亲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对他们好一点,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06


有人说这部电影其实很碎片,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电影,是一部用回忆过度堆砌的作品,但我始终认为,任何一部作品,只要能引起读者、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打动人心,那就是成功的,《后来的我们》做到了。

 

其实这是一部很克制却不柔弱的电影,镜头下的琐碎事物与长达十年的间隔里那些时代标志性的符号,甚至让人觉得老练,这是刘若英想要展示的真实。


《后来的我们》看似是一部温柔催泪的爱情电影,我却觉得它是一部血淋淋的“战争片”:死去的不是爱情,死去的是对理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天真狂傲的自己。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有哪些历史人物是被段子毁掉的?

·  妹妹,你脸红什么?

·  看见这小腰,这脸蛋儿,我屏住呼吸……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