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中国丢失的工匠精神

2016-04-09 ​ Janpy 拾文化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烩设计ID:multidesign




最近,“工匠精神”,
这个词语被写入了李克强兄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何谓“工匠精神?
按最新出版的《抟物》杂志的解释,
即是一心一意于某一件事物的品质;
而“抟”字,
即是這種品質的美學體系。 


技艺精湛的鲁班,
“游刃有余”的庖丁,
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了多彩无穷的抟物文化精神。
今天,
先和小编一起领略我們中国那些理应被传承的工匠技艺吧!




易水 · 古砚


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萧萧易水、巍巍狼山孕育了传世名砚

也造就了一代制砚名师

留下了举世盛名的精湛工艺


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紫灰色水成岩。




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灵活自如。




如今以邹洪利为首的团队,把构想与易水砚雕刻技艺相融,在传承的道路上坚守。






良铸 · 金箔


南京金箔,中华一绝,世界闻名

金枝玉叶,金碧辉煌

都是对黄金工艺无形的赞歌


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品,源于东晋,鉴真东渡传至日本。



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拍叶、打箔、切箔等技术要求高,从古至今,一直为手工制作。



如今,金箔用途极广,早不局限于佛像贴金,手工艺品,食品化妆品都有金箔的身影。







 苍南 · 蓝夹缬 


“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

蓝夹缬,是唐代复色夹缬技艺的遗存

也是我国古老雕版印染工艺的活化石


蓝夹缬在旧时极为金贵,史学界曾一度认为这种印染技艺在宋代以后就消失民间。



蓝夹缬的流程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打制和夹缬印染。




染料来自植物。在空气中氧化成靛蓝色,长久不褪色。



旧时江浙家家会织布染布,朴素高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这个在典籍里已经“死去”在生活中却依然“活着”的传统工艺,带给我们最中国的文化体验。 






苗族 · 银饰 


以品种多样、造型奇美、工艺精巧,

闻名于世

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和独特迷人的民族文化精神


苗族银饰的加工,全在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



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银饰在苗族几乎遍布全身。



苗族银匠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叮当作响的银饰,如同苗家人世代传唱的歌,讲述着苗族的传奇。






姑苏 · 折扇


一扇在手,香溢四座

姑苏折扇久负盛名,誉满中外

苏州檀香扇更是“扇中之王”


苏州的折扇生产始于南宋,元、明两代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



两旁的扇骨精选细腻、筋少的竹子为原料,经过漂、晒、烤、焙等工序制成。




有那么一个时期,世情和风雅的界限泯灭,属于文人雅士专属的折扇开始下沉。



许多苏扇老手艺人年事已高,苏扇制造技艺传承陷入窘境。工匠技艺该谁来拯救?






活字 · 印刷术 


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排排活字木块,淳淳墨香缭绕

把中国文化传承散向世界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活字印刷始于北宋。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




印刷机给生活带来了便捷,少有人再摆弄活字印刷。



少数活字工坊存活在角落,活字仍是中国宝贵的工匠技艺。




还有许多技艺等着我们去热爱,去传承

工匠精神未完待续




↓戳“阅读原文”!! 了解“工匠-抟物精神”的最新案例册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