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教授与贺克斌院士 |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路径
ABSTRACT
摘要
近年来,中国推出的一系列清洁空气政策使全国PM2.5浓度持续下降,这些政策主要通过末端治理(指在燃烧/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实现了污染物的减排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未来中国PM2.5空气质量若要进一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值,可能就要取决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空气质量的协同改善。该研究通过组合不同全球和区域气候目标下的能源情景(参考能源、全球1.5~2℃、中国国家自主减排承诺、碳中和气候目标)和污染治理情景(现行政策、强化政策和最佳可行技术),揭示了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未来中长期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研究发现,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同时,持续实施清洁空气政策可使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然而,到2030年末端治理措施的减排潜力基本耗尽,保障我国绝大部分人群的PM2.5年均暴露水平(人体接触PM2.5的浓度)低于WHO指导值(10微克/立方米),需要通过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例如中国承诺的碳中和目标和全球1.5℃温控目标)降低源头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研究指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和保护公众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该研究首次提出并量化评估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未来中长期PM2.5空气质量改善路径,指出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低碳能源转型是中国空气质量达到WHO指导值的必由之路。该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科学评估与决策支持平台CNCAP,首次构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中国2015-2060年中长期排放情景。
不同缓解气候变化路径下,2015、2030和2060年各行业空气污染物排放量
(图源:https://doi.org/10.1093/nsr/nwab078)
2030年(A)和2060年(B)不同缓解气候变化路径下CO2排放量和PM2.5暴露量估算
(图源:https://doi.org/10.1093/nsr/nwab078)
2060年不同缓解气候变化路径下PM2.5暴露量估算地域差异
(图源:https://doi.org/10.1093/nsr/nwab078)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环境工程的文章,请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