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南最大“隐身”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顺利通水运营

环境工程 2023-03-13


近日,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成都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干管一期工程项目顺利通水运营。




该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天府国际生物城,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占地8万平方米。


项目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生物城全埋式污水处理厂,每日可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项目还是一座集污水处理、生态湿地于一身的综合体,通过在地面以上设置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打造“将城市建在森林里,将污水处理藏在花园下”的领先污水厂。


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功能上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成都建设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新助力。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地处第二绕城高速北、锦江以西,一期项目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主体为全地埋式设计,共地下两层框架结构,地面设计为湿地公园,一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按土建5.0万m³/d,处理设备、湿地2.5万m³/d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接纳、处理国际生物城范围内的生产性废水和生活污水。



非开挖!机器人“问诊”地下空间


不用开挖,就能自动“检测问诊”,不用破腹,就能完成“手术修复”,这便是首次应用于生物城污水处理厂项目部的市政环保管网非开挖修复技术。



不同于传统开挖管道人工检测,只需一台长80厘米、宽20厘米的“检修模型机器人”开入城市地下管道,就能实时给管道做一次全面的“胃镜”检查。如果检测出问题,地面的工作人员将特制管道材料和灯架“送”进原有管道,开启紫外灯进行固化,不“泄露”任何有害气体,内部修复即可“一气呵成”。“现在相当于拍个CT就能找到症结,再用机器为管道内壁穿衣服,修复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现场管理人员母淞文说。在确保市政管网这条“核心血管”畅通无阻的同时,不仅让过去1个月工作量缩短到仅仅4天,还能降低三四成的成本。



治污plus!地上地下双治理


除了打通核心血管,项目还要对污染治理进行“排兵布阵”。地上地下同步进行,全面升级污水治理能力。




面对收集来的污水成分复杂难题,项目采用“收集预处理-水解酸化-改良A2/O-MBR膜池-臭氧催化氧化池-人工湿地”工艺,利用水解池、MBR膜池全面截留细菌,使得生物降解效率明显提高,再通过人工湿地、紫外线消毒、碳源投加等多项措施,最终流出的水将达到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要求,为国内领先水平。



而地上部分,项目采用了海绵城市技术,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效解决雨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



创新力!“小钉子”变身“大力士”


不仅治水工艺“技高一筹”,如何保护地下核心处理设施,也是项目团队攻坚的一大拦路虎。



项目位于成都锦江河道附近的低洼处,基础深度相对于正负零埋深大20米,地埋深度大,受到河水及汛期的极大影响。如何保障箱体处理单元的稳定性?


为此,项目团队专门成立了“水务环保创新工作室”,经多番改良工艺,最终采用预应力扩大头抗浮锚杆新型做法,能够使其在汛期来临时,做到“水涨不船高”。



“新型抗浮锚杆用液压锚杆钻机进行成孔作业,比普通锚杆头更大,相较于普通的抗浮锚杆单股承载力大很多。”项目指挥长俞焘介绍道,在相对力的作用下,3000多根锚杆组合在一起,变身“大力士”将作业面狠狠“钉”在地面,不仅安全系数大大提高,还节约了1倍锚杆用量,节省成本300余万元,“小钉子”真正发挥了大作用。


来源:中建二局等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环境工程的文章,请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