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者汇总
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6938名科学家 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美国 共有2764人次入选,占名单总数的38.3%,低于2018年的43.3%。
中国内地 今年排名第二,共有1169人次入选 ,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五年来,中国内地科学家在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多,从2018年的7.9%增加到2022年的16.2%。
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入选科学家数量依旧排名全球机构第2位 , 清华大学位列全球机构第5位 ,这是清华大学继2020年排名第9位上升到2021的第8位后,位次再一次上升。 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来看, 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73人次; 湖南大学共有32人次入选,紧随其后; 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有31和28人次入选,表现不俗。
序号 | 姓名 | 高校单位 |
1 | 曹心德 | 上海交通大学 |
2 | 方晶云 | 中山大学 |
3 | 关大博 | 清华大学 |
4 | 郝吉明 | 清华大学 |
5 | 侯德义 | 清华大学 |
6 | 李道季 | 华东师范大学 |
7 | 李佳娜 | 华东师范大学 |
8 | 李培月 | 长安大学 |
9 | 李永舫 | 苏州大学 |
10 | 刘竹 | 清华大学 |
11 | 马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2 | 朴世龙 | 北京大学 |
13 | 邱介山 | 北京化工大学 |
14 | 施华宏 | 华东师范大学 |
15 | 苏磊 | 华东师范大学 |
16 | 王海龙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17 | 王建龙 | 清华大学 |
18 | 王书肖 | 清华大学 |
19 | 吴健华 | 长安大学 |
20 | 曾振中 | 南方科技大学 |
21 | 张长 | 湖南大学 |
22 | 周集中 | 清华大学 |
23 | 成会明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4 | 俞汉青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5 | 朱永官 | 中国科学院 |
2022科睿唯安内地高校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交叉学科及其他
序号 | 姓名 | 学科 | 高校单位 |
1 | 陈宝梁 | 交叉学科 | 浙江大学 |
2 | 陈建民 | 交叉学科 | 复旦大学 |
3 | 戴晓虎 | 交叉学科 | 同济大学 |
4 | 赖波 | 工程类 | 四川大学 |
5 | 董帆 | 化学类 | 电子科技大学 |
6 | 贺诗欣 | 交叉学科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7 | 邓靖 | 交叉学科 | 浙江工业大学 |
8 | 傅平青 | 地球科学 | 天津大学 |
9 | 耿涌 | 交叉学科 | 上海交通大学 |
10 | 郝吉明 | 地球科学 | 清华大学 |
11 | 贺克斌 | 地球科学 | 清华大学 |
12 | 胡敏 | 交叉学科 | 北京大学 |
13 | 阚海东 | 交叉学科 | 复旦大学 |
14 | 严凯 | 交叉学科 | 中山大学 |
15 | 冷立健 | 交叉学科 | 中南大学 |
16 | 林红军 | 交叉学科 | 浙江师范大学 |
17 | 刘文 | 交叉学科 | 北京大学 |
18 | 刘智峰 | 交叉学科 | 湖南大学 |
19 | 罗胜联 | 交叉学科 | 南昌航空大学 |
20 | 罗旭彪 | 交叉学科 | 南昌航空大学 |
21 | 马杰 | 交叉学科 | 同济大学 |
22 | 朴世龙 | 地球科学 | 北京大学 |
23 | 全燮 | 交叉学科 | 大连理工大学 |
24 | 陶澍 | 交叉学科 | 北京大学 |
25 | 王崇臣 | 交叉学科 | 北京建筑大学 |
26 | 王建龙 | 工程学 | 清华大学 |
27 | 王殳凹 | 交叉学科 | 苏州大学 |
28 | 徐建明 | 交叉学科 | 浙江大学 |
29 | 曾永平 | 交叉学科 | 暨南大学 |
30 | 张高科 | 交叉学科 | 武汉理工大学 |
31 | 张晖 | 交叉学科 | 武汉大学 |
32 | 张礼知 | 交叉学科 | 上海交通大学 |
33 | 朱明山 | 交叉学科 | 暨南大学 |
34 | 刘兆清 | 交叉学科 | 广州大学 |
35 | 贺泓 | 交叉学科 | 中国科学院 |
36 | 朱彤 | 交叉学科 | 北京大学 |
来源:科睿唯安、环境工程与科学、环境人Environmentor(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作者出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关于期刊
《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环境科学类期刊,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本刊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曲久辉担任。报导内容涵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过程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生态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碳减排技术路径研究与实践等。本刊已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IST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工程》既要关注解决环境治理工程难题的最新科技进展,也必须突破以末端治理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局限,深刻认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工程问题,深入思考环境工程科技发展的未来与方向,深度融合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报导更有学术高度和应用价值的综合性成果。
推荐阅读:
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