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污水处理厂“清水进、清水出”,白白浪费政府5000万元!环保督察再通报

环境工程 2023-03-22

眼瞅着又到年底了,距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结束也都过去半年了。


本来小编是准备看看大家整改工作都做得怎么样子了,结果却发现还有污水厂在年底“顶风作案”。

这不,前天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刚刚通报一则典型案例 —— 保山市施甸县城区生活污水系统治理不力,污水处理厂沦为“摆设”。


究竟是怎么回事?小编带大家一探究竟。


01

长期“清水进、清水出”

5000万提标改造的污水厂沦为“摆设”


2022年11月,云南省第二轮第一批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发现,2022年1月至11月,施甸县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为31.50毫克/升,2021年9月平均浓度仅为18.97毫克/升,远低于一级A标(50毫克/升)的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该污水厂去年五月份刚刚完成五千余万元的提标改造建设


这钱花了,治污效果不仅没跟上,甚至还有所倒退,直接让污水厂沦为“摆设”。不知道这一招“掩耳盗铃”,掩的究竟是谁的耳。


除了长期处理“清水”、污水厂低效运行以外,督察发现该区域还面临着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分流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普遍等多重问题,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施甸县重末端轻源头,污水管网新建、改造滞后,污水收集率低,城区仍存在155个生活污水直排口,仍有0.99平方公里污水收集设施空白区、12个雨污混流的老旧小区。


另外,该县城区大量生活污水未纳入城市排污系统,众多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污水都是直排进入河道,部分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污浊不堪。监测结果显示,河道水体氨氮浓度7.95毫克/升,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6.95倍。


看到这里,小编想说,距离上一次中央环保督察进驻云南和情况反馈,前后还不到半年时间。撇开整改工作究竟进行到哪一步,此番阳奉阴违的背后却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02

“污水厂低浓度进水”现象并非个例 

中央、地方环保督察都曾多次通报


早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中,督察组就通报了4起污水处理厂“清水进清水出”的典型案例。


广东省茂名市、中山市:多家污水厂实际进水浓度远低于设计进水浓度


2021年9月,督察组反馈广东省情况指出:


茂名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仅为94毫克/升、81毫克/升;


中山市22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中,有9家进水COD浓度低于120毫克/升,10家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60毫克/升,远低于设计进水浓度。


辽宁省铁岭市:多年进水COD浓度低,污水厂近10年没能正常运转


2021年4月,督察组反馈铁岭市情况指出,铁岭市凡河新区污水管网破损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近10年没能正常运行,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质严重恶化;部分污水渗漏进入地下水,导致凡河新区地下水严重超标。


调查运行数据显示,该区污水厂自2012年污水处理厂投运以来,进水化学需氧量一般在50毫克/升左右(相当于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水平),日进水量仅为7000吨左右,无法维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污水处理厂从未排放过生活污泥,出水总磷长期超标,致使投资1.45亿元建设的治污设施近十年没有发挥环境效益。


江西省南昌市:5座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均不足100毫克/升


2021年7月,督察组反馈江西省情况指出:南昌市不少污水厂“清水进清水出”,其中最大的青山湖污水处理厂,两次采样,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5毫克/升和48毫克/升,远低于污水排放标准。


据悉,市内建成区内的另外4座污水处理厂(象湖、白水湖、红谷滩和朝阳),进水COD浓度均不足100毫克/升。


除了中央“利爪”的强势出击,地方省内的自查也不甘落后。


2021年12月,江苏省环保督察对盐城市、镇江市督查时发现,盐城市大丰区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低;镇江市丹徒区7座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负荷不足,进水COD浓度普遍较低。


2021年9月,海南省环保督察对临高县督查时发现,临城镇污水处理厂自2019年5月开始超负荷运行;新盈镇污水处理厂存在实际处理量和进水浓度化学需氧量“双低”问题。


2021年7月,贵州省环保督察对铜仁市督察时发现,该市污水厂污水处理量远超污水收集量,经初步测算,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仅占26.9%,清水占比73.1%。其中,漩水湾一期污水处理厂2020年进水化学需氧量日均浓度为88毫克/升。大量清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无效处理,降低了进水浓度,增大了处理难度。


不难看出,“清水进清水出”、“长期进水浓度低”、“污水厂低负荷运行”,已经处于一种上升走势,并且开始进入国家督察组和地方政府的监察视野。


03

没有水、没有钱、没人做

“低效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也苦不堪言


有人说,“清水进、清水出”那不就相当于不用处理,这一波污水厂躺赚呐!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一,进水的水质水量往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比如,进水COD确实低,但氨氮、总磷高,这时候还不得是污水厂“自掏腰包”去买碳源。


又比如,长期低负荷运行,菌种势必减少,但凡来一场高浓度进水,生化段爆炸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污水厂不用哭可以直接开席。


所以,抛开氨氮、总氮、总磷而只谈COD,就是在耍流氓!污水厂最好还是要“稳稳的幸福”。


其二,污水管网建设跟不上,哪里“有水进厂”。


“管网少、管网难、管网破、管网乱”让污水收集率低下成为当前下游污水厂难以言喻的“硬伤”。几乎所有的环保督察通报案例中都提及到了“因污水收集率低下而导致进水浓度低”这一话。


管网问题作为“历史欠账”,想要解决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对于那些说“管网收集问题不应该也是你们污水厂负责”的看客,污水厂也只能摊手表示无奈。


其三,一边治污资金不足,一边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设施建设要钱、设备维护要钱,运营管理也要钱......而污水治理的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和数量有限


这边污水厂还因为政府没钱铺不了管网而只能长期“吃不饱”,另一边污水厂高昂的设备设施却在闲置、“晒太阳”,真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其四,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盲目追求“政绩工程”。


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趋之若鹜,甚至不切实际搞“大手笔”,结果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对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这样耗时长、见效慢的“里子工程”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不愿意脚踏实地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污水厂长期处于“清水进”状态。


来源:环保水圈(作者:之淮)(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作者出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关于期刊

《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环境科学类期刊,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本刊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曲久辉担任。报导内容涵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过程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生态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碳减排技术路径研究与实践等。本刊已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IST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工程》既要关注解决环境治理工程难题的最新科技进展,也必须突破以末端治理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局限,深刻认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工程问题,深入思考环境工程科技发展的未来与方向,深度融合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报导更有学术高度和应用价值的综合性成果。

推荐阅读: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环境工程的文章,请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