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以外,谁是真的英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316aw3w7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只有7秒,打开无压力)
电影里有拆弹专家
电影以外
他是排爆手
以下场景全部属实
如有剧情相似
纯属巧合
↓↓↓
“那种无助等待的滋味,生死一瞬间的感受,我终身都不会忘记。”
地点:某商务中心在停车场
危机:可疑爆炸装置,装置上还有倒计时定时器
倒计时:9秒
排爆手赵飞正到场准备拆除的时候,发现定时器上的时间只剩下9秒钟!他果断挥手示意队友撤退,下意识迅速剪断了其中一根导线,
然而定时器并没有停止,9…8…7…6…
这短短的9秒钟,他仿佛过了很久……
已经没有可以做的了……他绝望地屏住了呼吸……
最终这个爆炸装置没有爆炸。
拆开后发现里面其实并没有炸药,赵飞长叹了一口气,脱下排爆服,发现浑身早已被汗浸透了。
“排爆手没有退路,机会也只有一次,只能赢,不能输。”
地点:某河道
危机:大量废旧炮弹,情况未知
倒计时:未知
他们谁都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废旧炮弹,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极为罕见。这些炮弹埋在地下多年,引信是否失效,是否还存在爆炸危险,是否还有毒剂弹等等都不清楚。
9月的天气,烈日依旧当头,曝晒下,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只要有一枚炮弹爆炸,后果就不堪设想。
排爆手赵飞和队友们立即在河滩安全区域搭设遮阳棚,极其小心地将炮弹一枚一枚转移至遮阳棚下,经分拣清点,有手榴弹、迫击炮、榴弹、穿甲弹等累计800余枚废旧炮。
最后,他们在运输车辆的车厢铺上35公分的细沙,在车厢周围放置沙袋,将炮弹小心翼翼地转移到运输卡车上,一路护送这些危险品送入专门处置地点。
电影是精彩的,现实是残酷的
“35公斤的防爆服,不是用来保命的”
赵飞
上海消防总队特勤支队龙阳中队特勤二班班长
19岁参军入伍,16年来,参与处置各类涉爆现场处置180余次,拆除可疑爆炸装置近40枚,收缴废旧炮弹1100余枚,各类重大活动勤务驻防150余次,安检场地面积400万平方米;先后荣立3次三等功,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受到嘉奖表彰。第十九届“浦东十大杰出青年”。
照片上赵飞穿的排爆服就是排爆手的“战斗铠甲”,重量35公斤,看似坚不可摧,但对排爆手来说,仅仅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因为当遇到专业、威力大的炸弹时,排爆服并不能绝对保证排爆手的生命安全。
在真实的排爆现场,排爆手只有依靠专业素养保命。
细心、耐心和绝对的专注,是排爆手训练的基本诉求。
电影里是这样的↑
真实的训练是这样的↑
简单地说,就是“夹黄豆”
排爆手,是一个把危险留给自己的职业。所以,训练就是生命。
“希望我的家人不要去看《拆弹专家》”
电影里,有很多催泪的场景↓
但是真实生活中,排爆手把职业的骄傲藏在心里,并不希望家人了解太多。
“怕他们会担心。”赵飞如实说。
“不管这份工作是多么危险,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我热爱排爆这个岗位,特别是当我成功处置了一个个的可疑爆炸装置,顺利完成一次次的排爆任务时,我觉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为从事这个职业深感骄傲和自豪。”赵飞说。
“但是家人肯定是担心的”他又说,“2008年5月10日是我在老家结婚的日子,两天之后就发生了汶川地震,当时我主动要求返队加入抗震救灾队伍中,14号我就归队了。”这些事赵飞都记得很清楚,即使妻子表示支持,他内心依然感到亏欠。
“拆弹专家”不是他的名字,
他是一名排爆手,
他是我们的战友和朋友。
排爆手,
是我们身边真正的英雄。
为你点赞!
(特勤支队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