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河九校巡礼|同饮延河水,常思宝塔山——延安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现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理工研究生会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2023-12-28

延安民族学院与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同饮延河水

常思宝塔山




忆往昔,思今日辉煌来之不易

追来路,望漫漫征途初心不改

延河水泱泱,孕育红色基因同根同源

宝塔山苍苍,指引九校学子同向同行




编者按

为继承和发扬延安红色基因教育理念,共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2019年3月16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正式成立。本着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整合优势、协同创新的原则,延河高校联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秉持“延安根、延河魂”的共同精神原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本次“同饮延河水,常思宝塔山”活动旨在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延河九校间的沟通交流。今天要讲述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其前身——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和中央民族大学及其前身——延安民族学院。



01

筚路蓝缕——延安情,家国情



在延安时期,延河两岸坐落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民族学院、陕北公学等30多所院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原名为“红军大学”,这是延安时期我党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专门学校。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1941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于延安成立,这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是我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事翻译的主要基地。


(图片依次为:

1959年国庆节时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东院校门、

毕业证、延安时期大门、

延安外国语学校英文系所在地车桥沟)


北京外国语大学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大地做教室,膝盖是课桌”。这是初创时学校教学和学习条件的真实写照。从延安到北京,北外一路走来,虽历尽艰辛,但壮志不改。一批亚非拉、中东欧非通用语专业的创始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起步,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专门外语人才。一批杰出的外交官和专家学者从这里出发,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在中国的对外交往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时期的另一所学校——延安民族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而创办的一所专门学校。1937年,中央党校设立少数民族班,同年,中央党校设立回族干部培训班,陕北公学成立蒙古青年队;1940年,陕北公学成立少数民族工作队;1941年9月18日,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延安民族学院成立。延安民族学院旨在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培养各民族抗战和建设新中国的干部,调查研究各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争取团结全国各民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培养民族干部的学校,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


(延安民族学院旧址)


(延安民族学院校训)


中央民族大学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成立;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中央民族学院)


(中央民族学院校门)


延安民族学院的成立,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序幕。延安民族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党、政、军、群工作和文教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与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他们活跃于抗日前方和后方,团结各族人民,为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延安民族学院的各民族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共同接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共同参加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整风学习和抗战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共同抗日、共同斗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艰辛努力。

\ | /


02

玉汝于成——强校梦,强国梦



历经几十载的发展和壮大,这两所大学在坚守中诠释传承,在突破中书写创新。北京外国语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北外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形成了“外、特、精、通”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教育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北外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余人,出任参赞2000余人,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学校东校门进行过翻新,翻新后镶在灰色大理石上的校名显得飞扬飘逸,更富特色。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外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3万册,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政治、法律、外交等多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无论春夏秋冬,学生们早已习惯在朗朗读书声中度过美好的早晨。静静坐在晨读园的“晨读姐姐”,始终以温婉秀丽的面庞,手捧课本,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陪伴着校园里的莘莘学子。


(图片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坐落在图书馆对面的小池塘便是北外著名的“小碧池”,这一汪绿水的景致“四时不同,四季亦不同”。炎日下它为大家休憩谈心增加清凉,明月当头它又成为校园中清幽静谧的一角。这里也是北外学子们团建聚餐的好去处,在这里常常能听见大家的阵阵欢笑,为校园增加了一抹青春的活力。

中央民族大学目前是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如今她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校考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作用和地位。2017年,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建设行列,民族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因党而生,为党而立,向党而兴”,是这所交织着光荣与梦想的学校的鲜明写照。


(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坐落在校园的西南角。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现有纸质图书200万余册、电子图书220万余册。馆藏古籍图书25万余册,包括宋、元、明、清各种善本1400余种,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如果你也钟情于历史文化,那么这里你一定不能错过。


(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不止是图书馆中丰富的古籍,学校中古色古香的教学楼、礼堂等建筑更为校园增加了一抹典雅的人文气息。


(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


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采用中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端庄典雅,是民族大学早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屋顶整体为三角形,两侧是复合瓦式结构,红梁灰瓦,古朴清幽。树影婆娑下,中国古典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坐落在校园中的日晷,像一位缓缓步行的老人,在记录着太阳脚步的同时,仿佛也在年轻的学子耳边低语:珍惜少年时。


(图片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16号教学楼最早使用名称为“第一教室”,于1951年完工。此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采用硬山顶结构样式,硬山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造型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远远望去,16号教学楼以三角形状掩映在树木中,红柱灰墙瓦盖,庄重灵动。

漫步于两校的校园,从延安窑洞外的露天课堂到如今的座座教学楼、海量图书和数字资源,学校巨大的变化和发展都在提醒着现在的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应该勿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

\ | /



新时代下,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央民族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特别鸣谢

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会、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会的大力支持!


往期推送


北京理工大学第十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常任代表第一次全体会议

责编 | 方港利

图文 |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会、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会、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会

排版 | 黄志杰

值班编辑 | 方港利

审核 | 甘振坤 姜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