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教会你说话的人,正在等你的电话

2017-10-05 武威阳光教育

点击"武威阳光教育"关注我们



●●●

夜里10点了,出租屋外万家灯火,我如同这个巨大城市的蜉蝣,整日奔忙,才想起已经快半个月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

 

拨通电话,妈妈一秒就接起,有些吃惊却依然温柔:“这么晚了,宝贝有事吗?”

 

“没事,就是想你们了。”

 

任时光匆匆流去青丝变白发,感激和爱,我不舍得留在最后的时光才说出口。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是渐行渐远。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是港中文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你还在我身旁》,短短几行字,几乎把我看哭。

 

正如《山河故人》中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

 

这天下所有的感情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和孩子,最终要分离。


别烦教你妈用手机,她曾教你用勺子。

 

别烦妈妈在电话里唠叨,她曾教会你说话。

 

上大学时,一直是保持一周给家里打两个电话的频率。

 

有时候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父母在电话那头无非是多叮嘱几句:好好吃饭,早点睡觉别熬夜。

 

只有父母,才有耐心听我絮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毕业后,独自在北京打拼,时间不再充裕,烦心事更多了。跟父母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低。有时候在加班,或者跟朋友在一起,只能匆匆挂断。

 

后来有一天,微信上接到一个微信加好友申请,点开一看,竟然是我妈。我很吃惊,一直只用老年机的她竟然也开始用微信了。

 

她听说现在年轻人都用微信,几乎不打电话了,所以换了新手机,想要跟上我的节奏。

 

因为长大,父母努力靠近,我们却无意中把父母推开。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为什么不喜欢给父母打电话?”

 

有人说:“讲真我给父母打电话的动机99%都是父母想念我,要求我打电话。我自己极少思念父母。”

 

有人说:“我妈一发火就跟我埋怨我从来不关心她,从来都不打电话给她。对于这个情况,我一直都是鸭梨山大。越埋怨,就越来越不想打电话。”

 

还有人说:”每次爸爸妈妈打电话来,爸爸永远都说‘我希望你回家工作’,妈妈说‘我希望你回来做个小学语文老师’。但是明明跟他们说过好几次了我不想。”

 

无外乎是代沟问题,嫌父母唠叨,不理解自己;或是自己没有达到父母所期盼的样子,心有不甘又无能为力,也不愿跟父母谈起。

 

代沟,是时间和经历带来的矛盾。父母和孩子成长于不同的年代,身上有不同的烙印。这种两代人思想上的本质差异,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彻底消解的,唯一可以缓和关系的,是包容。

 

都说人老了就会变成小孩儿,我们就试着像对待小孩儿一样,给父母多一些包容

 

季羡林在《我的母亲》中说: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

 

而人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很多苦苦追求的东西都如梦幻泡影。精力、梦想、欲望、物质、还有亲人,都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

 

人生,无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如微博网友@印乘所说:

 

“我吃东西越来越清淡,对待人情世故越来越宽容,不乱发脾气也学会了忍让,慢慢地有了一颗成长的心。也开始害怕听到任何与病痛有关的事,最大的心愿变成了全家人身体健康。

 

相比一两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远方的心,我更希望花十分之九的时间在温柔灯光下和妈妈吃完的一餐饭。”

 

不要吝啬那点时间,不要嫌弃妈妈的唠叨。


那个教你说话的人,正在等你给她打电话。


往期回顾

爸妈必看丨中秋节 ,这样给孩子讲个故事,孩子保证喜欢

阳光作文 | 天凉好个秋,小阳来教你如何写 “秋天”

你给的压力,就是孩子不听讲的源头!

月圆中秋,梦圆凹凸;双节到了,凹凸喊你回家团圆

《诗经》里的植物长啥样?53幅手绘画搭配诗句,这么背诗简直美翻了!


阳光多一点,这个世界就美好一点~

我在阳光,我骄傲!

武威阳光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