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秋韵十年情|他们牵手秋韵走过十年

西瓜君 西华大学 2020-08-22


这是一场绝对不可错过的视听盛宴

这是一段同属于西华人的青春记忆

这是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大餐

这就是西华秋韵晚会


明天,一年一度的西华秋韵又将拉开帷幕

这是一台献给每位西华人的晚会

西华秋韵从2008年开始举办

这台饱含迎新和庆祝意义的晚会

似乎带着祈雨的神奇功能

西瓜籽们戏谑地说:秋韵至,大雨到

就这样,西华秋韵

不知不觉已经陪伴一届届西华人走过了十年

还荣获了

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这十年的日子里

西华秋韵迎接了无数届新生

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

陪大家从进校到毕业

明天是秋韵十周岁的生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陪我们走过大学韶华的秋韵

是谁陪伴她走过了这十年路


王蜀苏

校宣传部老师

2008年至今参与西华秋韵前期策划、主持人选拔工作



“从第一届秋韵开始,我就参与策划、主持人的选拔——最初的秋韵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盛大,是在体育馆举办的。因为场地的限制,光是在本部就演了有两场。然后演出团队还要奔赴人南校区和彭州校区各演一场。”

 

最初的西华秋韵在体育馆举行


“2008年,汶川地震,咱们西华的校友叶浪为此创作了一首诗歌叫《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将这首诗选为了当年的朗诵节目,这个节目我也上了台。经历了地震的伤痛,当我们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所有人都情难自制,后来有学生和我说,她坐台下都被感动哭了。”


王蜀苏老师觉得“秋韵”这个晚会名字取得很好,如果不是秋韵,也许每年初秋那场令人难忘的大晚会只能是西华大学xx届迎新晚会;正是有了“秋韵”这个品牌,所有西华人拥有了共同的记忆。在西华,没有什么会比一场西华秋韵晚会更能迅速且深刻地帮助新生、新教师们完成作为一名西华人的自我认同。


台下观众呼声热烈


“近年来我们选择在西华秋韵的晚会上进行‘西华之星’的颁奖,从团队到个人、从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体、公益、自立自强等方面评选出优秀的西华榜样;还有对“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让西华最受欢迎的老师上台展示风采——这些环节并非赘余,它们实际上是向新人们树立西华的榜样。一场秋韵之后,你更会深深爱上咱们的西华。”


“西华之星”及优秀教师们接受表彰


十年很短,从小学到大学,仿佛就是十年间一眨眼的功夫,十年也很长,孩子长大,父母老去,无声无息刻印着岁月的年轮。

 

“参与秋韵的工作很累,经常加班回不了家,照顾不了家里的事。有的老师曾经家里孩子准备高考,有的老师曾经正逢亲人去世,也许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但在工作中仍然保持着对秋韵的激情。因为我们不止拥有自己的名,还被冠以了西华的姓。


西华秋韵的现场也给王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年,演出到一半,天空忽然下起瓢泼大雨,雨越下越大,考虑到演员们的安全问题,学校决定取消最后两个压轴节目。

 

可即使这样,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所有的来宾和观看节目的小西瓜籽们都没有离开。所有人淋着大雨度过了这场难忘而深刻的西华秋韵。那一晚,究竟是谁先感动了谁,已经不太重要了。

 

“我总觉得西华秋韵晚会是一个孩子,她从偶然中来,带给了无数西华人快乐,给了无数西华人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她是个好孩子,我想她会越来越好。”


路耀武

音乐与舞蹈学院系主任。

2008年至今任西华秋韵舞台总监、执行导演


“做了十届秋韵了,要说我对秋韵的感情?很复杂。首先是开心,我是一名艺术工作者,热爱舞蹈,热爱艺术,秋韵晚会是我兴趣所在。”每一年西瓜籽在秋韵现场看到的华丽的舞美,有序的节目都出自于路耀武老师的指挥安排。

 

舞蹈节目《莲》


“其次是疲惫,像秋韵这样高水准的晚会,必须花费一个季度去做前期的筹划准备。大家在九月看到的演出,实际上从五月开始就已经开始了策划、甄选、排练。西华秋韵筹备小组很多是手上有教学任务的老师。在准备秋韵之外,我们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带着人彩排到凌晨三四点,睡两三个小时,八点钟准时要出现在学生面前上课。九年了,这是准备秋韵的常态。”


第四届西华秋韵,凤凰卫视当家花旦沈星与成都电视台主持人张毅受邀担当晚会嘉宾主持。


“最后还是开心。西华秋韵不仅仅是一场迎新晚会,它还是我们西华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在西华这样一所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里,我们的学生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呆板。不管是艺术生,文科生理科生,所有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能办出非常好的文艺晚会。这样的晚会有我的一份力在,是非常骄傲非常激动的事情!”

 

首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冠军团队献上精彩演出


08年起做秋韵,十年来每一届秋韵晚会里都藏着路老师关切的目光。今年51岁的他并不觉得时间会成为他的束缚,只要学校需要他、秋韵需要他,无论是下一个十年,还是下下个十年,他都能继续燃烧。

 

路耀武指导演员进行秋韵彩排


“最初你稚嫩,然后我们一起一步步地成长,我很开心,我老啦,可你长大啦!”路老师对秋韵温柔地说。


李德福

西华大学啦啦操队队员

2013届体育表演专业毕业生

参与西华秋韵演出


“第一次参加西华秋韵,当时大一刚进啦啦操队,没什么经验,跳的都是不太重要的角色,但当时对于一个新生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与我一届的同学们坐在台下看我们跳啦啦操,为我们鼓掌,那种成就感真的很棒。那个时候我就想着:是了,是这个舞台,是这个学校了。”


啦啦操表演是历届秋韵的火爆节目


与前面两位老师相比,李德福在西华秋韵的资历并不算资深,但好在,情深与否从来不分先来后到。西华秋韵之于李德福,如游鱼觅清水,飞鸟寻青空。更幸运的是,许多演员大多数只有一次上台的机会,而李德福却参加了五年。



“因为我本身学习体育表演,又是啦啦操队的,每一次秋韵就像一次专业成绩的万人大检阅,水平如何摆在那里,松懈不得。从配角,到主演,再到现在的男一号,角色份量在变,实际上个人也在成长。我没有浪费大学生活,秋韵可以替我作证。在舞台上所获得的掌声就是最大的荣耀。”


即使下起小雨,西瓜籽们也要看完演出


演员们依照顺序等待彩排


秋韵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也许它是盛典,也有可能是受表彰的殿堂;也许它是证明自己的仪式;也有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秋韵到底代表了什么?不曾踏足这方舞台的人,或许永远不会知道。


留学生表演节目


“如果西华秋韵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那么我想我们的默契已尽在不言中。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能表达我的心意了——”

 

“我们,不见不散。”



从2008年到2017年,十年,十届秋韵。当年的懵懂的新生,现在能自嘲自己是“老腊肉”了,或许已经走入社会,或许成家立业。一届秋韵,一届西华人,岁月推着人让前走,没有人能回到过去。


庆幸的是,记忆能穿越时空,

让我们听听,“那些年”的秋韵记忆——


@杜飞月圆夜变身


@张小妹他妈

毕业六年了,去年带着女儿回学校看秋韵。舞台越来越有范,节目依旧震撼!女儿问:“妈妈,这是什么表演啊?”我说:“宝贝,这是妈妈大学开始的地方,西华秋韵!”


@Lllli-

大一的时候贪玩没看秋韵,到现在因为各种原因都没能看完一场完整的秋韵晚会。感觉挺后悔的。舍友笑我:没看过秋韵,算啥子西华人哦!


@8484我呀

临近毕业才发现在西华的一切都那么值得留恋。那年大雨中的爱尔兰踢踏舞,还想被震撼一遍……


@林中一棵松

我是来自97级的西华人,那时西华还是四川工业学院。还没有秋韵,总感觉有些遗憾,看到往几年的秋韵晚会视频和照片,心生向往,希望今年的秋韵也能够一如既往的好,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回来母校和学弟学妹们一起看秋韵。 


@我跟你说我会生气的

作为一个17级新西华人,很开心一入学就能参与秋韵的排练!在这里遇到了很多有趣的学长学姐,很多很棒的人!期待即将展开的大学四年!


@庞大哥

已经毕业将近二十年,当年还没有秋韵。在西华度过了人生中最惬意的四年,太想念母校了!前年和同学回来看了,大合唱很好!希望秋韵越来越好!西华越来越好!


@Biggerrrrrring

今年刚毕业,准备考研。住在西华附近。最近听见秋韵在临江操场彩排的声音了。以前总觉得吵,可是现在听见莫名的想哭。我知道有一年的西华秋韵是为了我的,可是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啊。


@谜子

08年,第一届秋韵,在体育馆看的秋韵。那年我19岁;17年,第十届秋韵,今年我29岁,在上海,希望能在微博上看到秋韵的直播。

还好,十年之后我不老。


记忆总是很美好,所以我们时常怀念。怀念那年九月,那年无需门票的秋韵,那场专属于自己的万人演唱会。时光是好人,但很偏心,它把所有美好、精彩都赋予了年轻人。


还好,我们都年轻,也永远年轻过。


还好,那一年秋韵,我们曾一起走过。

P.S.西华大学第十届“西华秋韵”文艺晚会已经进入最后排练阶段,下有西西在彩排现场获取的节目彩排相片送上——

明天秋韵十岁趴

咱们22号临江操场不见不散哦!


作者、编辑、摄影:庄潇

美编:卿晗  编审:聂虹、黄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