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华大学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读书班辅导报告会

西华大学 2020-08-22


10月8日,学校在四教报告厅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读书班辅导报告会。此次报告会是我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读书班的第三、四场报告。全体校领导、副处级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以及部分学院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


上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敏丽教授作了题为《国内外农机化发展概况及我们的使命》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边慧敏主持。


上午报告会现场


下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常务副所长陈俊祥研究员作了题为《原子情怀 历久弥香——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两弹精神”》的主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主持报告会。

下午报告会现场



国内外农机化发展概况及我们的使命


报告会上,杨敏丽教授围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分析对比国内外农机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与会师生深受启发。


杨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三难”,即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难以适应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难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而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发展,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


杨敏丽教授作报告


杨教授介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相关的国际主要技术,并分析了农机化的国内发展导向。她认为,我国要构建新型农业机械化创新体系,通过《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契机,满足农业发展新要求,打造智能农机装备,同时要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研究三个层面,加快推进薄弱农机化技术创新。


对于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杨教授简要解读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表示要通过“两融合”(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两适应”(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三动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来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杨教授还通过两个丘陵山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案例,指出四川有条件做好农机全程化和产后处理,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发展。
报告会上,杨敏丽教授还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她表示,农业机械化大有可为,只要树立目标,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希望今后与西华的师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大家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边书记对杨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她指出,杨教授的报告既为我们传播了前沿理念,也分享了思想观点,对于拓宽视野,继续推进农机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边书记要求与会人员要认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学习研讨杨教授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每一个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都要深入思考和回答“守初心、担使命”这个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咬定目标、着眼大局、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学校成立60周年献礼。
杨敏丽教授简介

杨敏丽教授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敏丽教授长期从事农村发展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与装备系统集成、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与标准规程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政策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起草小组专家成员,主持和参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也是即将启动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主持人;她还是“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机械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研究等的主要参与者,为科学制定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被认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政策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原子情怀 历久弥香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两弹精神”


陈俊祥老人以《原子情怀 历久弥香——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两弹精神”》为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老一辈两弹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艰苦卓绝、奋力拼搏的故事,为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满怀热情的生动演讲。


陈俊祥作报告


86岁的陈俊祥老人曾参与过我国原子弹、氢弹科研工作,回忆起研制核武器的艰难研制历程,陈俊祥感叹道:“那时候的条件真的很艰苦,可谓是天苍野茫破天荒,深山密林藏硝烟,剑门蜀道薪胆苦,涪江明月照中天。”但是,领导国防工业和科研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保持坚定的态度,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说到这里,陈俊祥自豪地提高了音量。
通过讲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陈俊祥向在座师生揭开了那段艰苦岁月背后不为人知晓的故事,把大家带进了那个人人为国家奉献青春、奉献终生的年代。主题报告引人入胜,赢得阵阵掌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报告会上,陈俊祥提到了当年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关心。从陈俊祥的言语中无不感受到他的自豪之情,对国防科研者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他说到:“中国不仅仅是爆炸了一颗物质上的原子弹,更是一颗精神上的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是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之光。

报告会上,陈俊祥还为大家分享了很多感人故事,让他至今难忘的是“献青春、献儿孙、献终生”的化工专家董海山,虽然生活条件艰苦,气候条件恶劣,但董海山无怨无悔,知难而进,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将毕生精力献给两弹事业。陈俊祥为他写了一首《奉献之歌》表达思念与敬佩之情。


《奉献之歌》

辽阔美丽的草原啊,我把青春献给您!

去奔放,去搏击;

消融昆仑千尺雪,装点红霞百重衣,

破天荒  有我中华儿女。

茂密深邃的大山啊,我把儿孙献给您!

去开拓,去寻觅;

雄关漫道真如铁,化剑为犁从头起,

屯兵甲神州山河更壮丽。

奔腾咆哮的涪江啊,我把终生献给您!

去征服,去博弈;

科技强国显身手,老马识途志千里,

笑看那龙腾海天虎添翼。


最后,他寄语青年学子:“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日出东方,温暖永远不会变,海纳百川,信仰奔腾在血脉。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勇于创造灿烂的明天。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努力加油吧!”他鼓励在座师生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奋发图强,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奋斗科研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俊祥教授简介

陈俊祥教授1951年考入抗美援朝军干校,1953年调入西藏军区干部学校,1957年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3年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并于1995年退休。他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历任技术员、组长、科研室支部书记、副所长、常务副所长、所科技委主任、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等职。退休后,他继续为研究院工作,参与编制装置可行性论证、筹建科技馆、编写院史等工作。



据悉,9月26日上午,我校在四教报告厅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读书班第一场辅导报告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德贵教授以《共产党员要努力成为时代先锋》为题,从深刻理解主题教育重大意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自觉接受主题教育思想洗礼三个方面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精神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吴德贵教授作报告(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9月27日,我校在四教报告厅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干部读书班第二场辅导报告会,集中观看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单位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研讨班的有关内容,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防大学国际战略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刚教授作题为《突破战略围堵——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挑战》的辅导报告,提出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历史性变化、准确把握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从容跨越国家崛起面对的安全障碍。


报告会现场(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她在追寻科研梦想的路上不断前行

赞!西华师生艺术作品展致敬伟大祖国

▶国庆祝福持续!西华人花式表白中,就差一个你!

表白不停歇,西华学子对祖国的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内容来源:西华大学新闻网

作者:曾益、王利平、张人予

编辑:胡渊

编审:黄潇、王舒


点个「在看」表示你也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