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骨文、24节气……好美!

西华大学 2022-06-11


4月20日
适逢谷雨
一起来西华
了解甲骨文明、24节气
感受最美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传承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第四届华夏文字节西华大学专场活动在四教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以“山川万象·24节气”为主题,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的指导下,由西华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甲骨文明世界文化之旅研究院共同主办。与会人员一起穿越历史,重温文明演进历程,回溯文字起源,共探甲骨文中蕴涵的生命意象。


会议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西华大学印尼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潘范妮在线参加活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及各学院师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活动。西华大学原副校长朱晋蜀,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受邀参加活动。

24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在国际气象界,24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24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天行自有常数,时节自有轮转,节气的历程亦是人类悲欣生息的生命历程。二十四节气作为古典时间,记录着东方人类在所有朝代创造的文明遗产——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所有的美都在其中,也都在甲骨文里。西华大学地处天府胜地扬雄故里,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此次承仰上古文脉,毅然接过第四届华夏文字节的大旗。

点击视频,回顾北京冬奥会的24节气

会上,王震中教授作了致辞,他代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对第四届华夏文字节的隆重开幕表示祝贺,并介绍了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把谷雨作为华夏文字节的缘由。他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其中重要的载体就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特征,很值得中华儿女骄傲。他同时指出,从符号到文字的起源过程中,虽然考古发现中国的遗址有很多,但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只有甲骨文,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和文明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致力于华夏文字节活动的开展,是因为以甲骨文为龙头到华夏文字节是一颗硕大的智慧果,它可促进人们对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字和东方智慧的学习与吸收。

王震中教授致辞

在朱晋蜀教授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隐藏在陶寺立柱中的24节气”影片,给大家科普了天文知识。朱晋蜀教授现场讲解了春夏秋冬四个甲骨文的含义及演变,并对自己制作的“隐藏在陶寺立柱中的24节气”影片作了相关说明。

学校原副校长朱晋蜀教授作讲解

现场播放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攀用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六种字体书写“春夏秋冬”四个字的过程,朱晋蜀教授同步讲解了春夏秋冬四个甲骨文的含义及演变。

点击视频,一起学习

现场,在徐攀老师的指导下,4名同学身着汉服,用甲骨文学写“春夏秋冬”四个字,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云祺现场朗诵了唐代诗人元稹的古诗《二十四节气》。

学生在徐攀老师的指导下学写甲骨文

谭继和研究员作了题为“与君约略说节气”的学术报告,主要从“中国农历是中国古代农学的一大独特创造”“24节气的文化内涵——中国民俗”“24节气的民族精神——龙文化”“乡村文脉、根回乡村:24节气融入当下”四个方面作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谭继和研究员错综古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给师生非常多的启示。

谭继和指出,24节气对于今天的现实作用,首先就在于通过传承24节气等传统文化的星火,走今天民族复兴的新路,同时也要弘扬24节气,要不忘本,24节气蕴含的文化就是它的魂与根,需将纪念活动办到民间,用到群众身边,运用到社区去,更要走进学校,把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大地上。其次,24节气是祖宗传承下来的,要将其文化根本刻入心灵,让它走进群众的精神家园。只有把这样一些民族文化史植入自己心里边,才谈得上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在国际上才可能拥有更多文化话语权。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研究员作报告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作了点评,他指出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师生零距离地、深入地接触到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和文明智慧。华夏文字是中华民族思维的结果,中国每一个文字的背后都蕴含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是鲜明的文化的活化石,里面有太多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以24节气为代表的中国节庆、节俗、节礼、节事文化又是天地人三才融合思维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即便是在今天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民族的智慧依然带给我们绵长的护佑。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作点评

现场学生感悟


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内涵深刻,参加后受益匪浅。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文轩:

经过这次活动嘉宾老师的讲解,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智慧,使我们对传承不断的中华文明有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自信。


汽车与交通学院 刘芳世:

此次活动内容非常丰富,让我认知了古典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我受益匪浅。活动也推动文字的发展,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武晓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文字是文化的根。今天有幸参与第四届华夏文化节活动,不仅领略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神奇奥妙与内涵,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字的强大生命力和丰富意蕴。



机械工程学院 曾陈林: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化脉络永相承,甲骨文是象形文化的传承。以春夏秋冬为题切入,节气文化,让我遥想到了《二十四节气歌》。如今我们正少年,意气风发。如今我国正青春,飞速前进,中华文化定将长远流传。

管理学院 赵砚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中足以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吾辈儿女保护华夏文化任重而道远。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黎宇航:

开展华夏文字节,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认识和更深的理解。通过华夏文字节,激发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传统文化也会因我们的热爱不断延伸发展,渊源流长。

据悉,4月20日,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中文日。本次活动以甲骨文明为主线,以24节气为时间,以山川万象为空间,让大家认知了古典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活动旨在推动文字的发展,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

真的好美

传承传统文化

西华大学在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