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拿全国一等奖……她解锁新体验的脚步永不停止

西华大学
2024-10-19



她是一个探索者,在项目中,寻找方向与灵感;她是一个赶路人,在日夜里,埋头创作与设计;她是一个收获者,数不清的奖状,见证了她的努力与坚持。她叫吴佳露,来自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建筑学专业,现已保研至西南交通大学。“尽最大努力,不预设后果。”这是她给学弟学妹的寄语,同样也是她成功的重要秘籍。



人物名片



吴佳露,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保研至西南交通大学继续深造。本科期间多次获校一等奖学金。2021年参加“‘易居杯’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022年参加了近十项竞赛并均取得优异的成绩,获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作品展全国二等奖、第十一届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全国特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未来设计师四川赛区三等奖、“仙海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3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智慧文旅创新创作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铜奖等各大奖项。2021年,参与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立项并顺利结题。‍‍‍‍‍‍‍‍‍‍‍‍‍‍‍‍‍‍‍‍‍‍‍‍‍‍‍‍‍






保研之路:漫漫征程,勇往直前


优异的成绩往往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在学习上,效率是最重要的,我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吴佳露说。上课时的她极其专注,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避免落下任何一个重点。学习时,她甚至会因为注意力过度集中而忽略身边朋友说的话。当然,除了要有足够的专注度,取得优异的成绩还需要恰当的学习方法。“平时上课,我会把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录音。然后根据录音来完善笔记,到了期末边听录音边整理笔记,进行整体性复习。”她说。


面对困难不言弃,方法总比困难多。谈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吴佳露表示自己是一个很喜欢纠结的人,最初面对建筑学的专业课题,经常很难确定一个最佳设计方案。“我脑子里的想法太多,临近期末也很难做出选择,后来我会把想出的很多设计方案一起发给老师,再根据老师的评价来取舍。”她说。面对纠结不定的情况,老师的建议犹如灯塔,为她指引方向。



如果将吴佳露的保研过程代入王国维所说的三种人生境界中,决定保研有一种“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的浪漫。“前两年,我对保研不是很了解,但在参加竞赛的途中遇到了上一届升学的学长学姐,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基于成绩的考量,我发现自己可以试一试。”她说。


和所有想追求保研的人一样,吴佳露也难免陷入迷茫。学院里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内心本能的恐慌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让她陷入了焦虑。“去年年初,我有一个月窝在家里,天天思考怎么解决焦虑,然后去预设我的未来和最坏的结果。但我发现与其逃避不如直面困难,因为压力是一直存在的,焦虑是伴随产生的,所以不如走一步看一步,尽全力去做,不预设后果。”吴佳露说。于是,她便主动向一起准备保研的同学询问进度,着手写文书,激励自己继续前行。“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她说,与其在原地踌躇徘徊,不如坚定信念去行动,前方总有路。”


漫漫征程,勇往直前。保研这一路,她并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谈及收获,她最先提到的便是友情。“这一路,我收获了很多朋友,他们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不管是渐渐熟悉的学长学姐,还是在保研夏令营中遇见的其他高校的同学,我们直到现在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我真的感觉很幸福。”她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结交朋友是吴佳露自我提升的方式之一。



一路走来,良师亦不曾缺席。“学习过程中多找老师沟通,和老师多沟通能及时发现错误,避免返工。老师们不仅会认真倾听我们的想法,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新思路。在我的学习、生活以及竞赛中,老师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吴佳露感激地说。


除此之外,保研之路还带给了她心态上的成长。她说:“前两年,对我来说主要是处理好竞赛、实习和学习三者带来的压力;如今则是如何对抗焦虑,在夏令营过程中面对优秀的同学稳住自己的心态。现在回头看,我觉得这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正所谓功不唐捐,种下的每一粒种子,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最终都会以不同的形式收获。





竞赛之路:良师益友,一路相伴


初尝竞赛,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的竞赛是‘易居杯’全国房地产策划大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团体竞赛,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们每天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对任务书的想法与创新点,然后一起讨论分工、撰写项目策划书。队友主要根据前期的调研数据确定项目方向,我再根据方向进行具体的楼盘设计。进入国赛后,我们进一步梳理了项目策划书,做出了对应的汇报文本,最后我们全组5个人一起上场进行项目汇报。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她说。


团队竞赛不单单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队长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每个队员沟通能力的挑战。在成员共同努力下,团队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吴佳露一直在默默学习成长。“通过这次竞赛,我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遇见了合拍的队友以及指引我们前行的学长学姐。他们教会我如何带团队,也告诉我在学习上要稳住心态、稳住成绩。而那些默契的队友也为后来的竞赛打好了基础。”她说。


多项竞赛,齐头并进。经过大一大二的沉淀与积累,吴佳露在大三开始带队参加竞赛,先后带队参加了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作品展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未来设计师四川赛、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等,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很长一段时间,吴佳露和队友都是踏月而归。



与此同时,吴佳露还需要兼顾课程设计。“我很难去协调课程设计和竞赛的时间,很多时候课程设计交图的时间会和竞赛冲突。最开始,我会选择熬夜。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会选择提前完成课程设计或者提前完成竞赛,尽量平衡每一项工作完成的时间。”她提到。在一次次调整中,吴佳露逐渐摸索到了平衡时间的方法。“首先是效率,不管是学习还是竞赛,在有限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做最多的事;然后是团队协作,加强队员间的沟通协调能节省掉很多不必要的讨论时间。当然不只是竞赛需要团队,学习上也需要团队协作,大家相互帮助,事半功倍。”她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佳露最终也收获了十余项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奖项。回想起竞赛,那一个个与朋友在回寝路上嬉笑的夜晚浮现于脑海,吴佳露说:“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基于竞赛的经验,吴佳露在课程设计中也会带队,小组通常会提前两到三周完成任务。吴佳露分享了她带领团队的“秘籍”:“首先,你需要了解每个成员的性格,大致清楚每个人适合什么任务,因人而异分配工作。其次,在开会和日常工作中应该尽可能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让大家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工作中。”





实践之路:投身实践,探索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吴佳露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专业。谈及实习,吴佳露回忆起自己暑期的难忘经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家初创公司做古街更新项目。以往,我没有接触过具体的项目,并且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知之甚少。前期,我们实习小组主要负责协助古建筑的测绘与建模,我们每天顶着烈日在废旧的古建筑里比对测绘数据。”这段实习与她构想的建筑设计工作相距甚远,但她仍从中学习到了许多。“一方面,我了解到更多关于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的知识,另一方面,我对建筑设计行业有了更具体的概念。”除此之外,吴佳露也曾在设计院实习。实习总能带给吴佳露新鲜的体验,并让她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和弥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



过去三年多,吴佳露时时与学习、竞赛以及实习周旋,有时也会倍感压力。“以前我喜欢逃避,现在我认为还是要直面造成压力的问题,不管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先试着向前走。”她说。


繁忙之余,吴佳露热衷于旅游,她笑道:“我不是在学习就是在旅游。”旅途是放松身心之旅,亦是学习之旅。聊到原因,她说:“旅游可以开拓视野,也可以观察其他地方的建筑,多一些想法。”未来正如一段段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惊喜。“未来,我会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不断去探索更多可能,更多方向。”她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些耀眼的成就皆是日复一日的沉淀。整装行囊,吴佳露将再次出发,在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





作者 | 周玉馨 林欣鹏 刘檬岭

编辑 | 张彬翌 文桥娇

编审 | 陈彧 王舒


为优秀的西瓜籽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华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