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系》第68期||客家文化之|椅枷,载不动的乡愁
古语“七坐八爬九九生牙”说的是婴儿的生长规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儿的生长发育周期总体有一种提前趋势,现在不少婴儿五个月大时都能坐了。客家人有一种专门供五个月至学步前大的婴儿坐的竹椅,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叫法,如坐椅、童椅、坐栏、枷椅等,不一而足。坐椅和童椅是一种泛称,太过于平常;坐栏和枷椅的叫法较为形象,体现了该种竹椅的特点,但总觉得“枷”字有“枷锁”之意,有一种禁锢的味道。此外,客家人还有一种富有客家语言特色的叫法“椅枷”,这是我个人比较钟爱的一种称谓,或许是身为客家人的缘故吧。在我的家乡,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椅枷哩”,多一个“哩”字,竟然多了一份亲切感,也好像是让逗婴者多了一份亲和力。
说起椅枷,感觉要从一首熟悉的童谣说起,似乎只有歌声才能勾起记忆深处那早已模糊的小村庄模样,只有歌声才能把你带回到它的身旁,也只有歌声才能顺着春风越过栅栏,在年轻母亲和椅枷里的孩婴脸上,同时打开一朵桃花。
记忆中的奶奶闻着花香出来,笑容可掬地坐在椅枷面前,轻轻握着婴儿的小手,不由自主就哼起了那熟悉的歌谣“称称/三百斤/四百两/掉(提)哩女女岽岽长”。当婴儿不肯坐了想要抱时,奶奶又急忙哼起了“西筛/推砻/做米/经奶/饭际/茄面辣/辣哩女女屎咳咳”。短暂的安抚毕竟止不住婴儿的哭声,奶奶只好把婴儿抱起,放在大腿上,变着法子哼起了又一版本“西筛/推砻/做米/经奶/经哩大,拿哩货(去)卖/经哩细(小),叽咕叽咕拿哩货(去)给(锯)”。
有时,爷爷也会掺和进来,拉着孙儿的小手,一边打着手势:
点指窝窝
田少谷多
雕哩坎(叼)食
挺砰哟嚯
见到老伴如些高兴卖力,做奶奶的又岂敢示弱。推拉着小手,满脸幸福地笑哼着——
老虚(老鼠)哩
开门哩
开开门哩来做马给(什么)
拿刀哩
拿到刀哩来做马给
倒(砍)竹哩
倒到竹哩来做马给
做篓哩
做到篓哩来做马给
捡黄芪(黄栀子)哩
捡到黄芪哩来做马给
粘衫哩
粘到衫哩来做马给
嫁昵(女儿)哩
嫁哩脑嘿(哪里)
嫁哩牛栏背
牛婆打个屁
熏哩冇条气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孩婴听着童谣长大,客家人的椅枷在童谣中也渐渐苍老,老过了远去的奶奶、爷爷。椅枷,成为了客家人的一宝,获得了“客家摇篮”之美誉。
有幸再次零距离地观看和抚触一只椅枷。它是一只竹椅,有脚踏层、坐垫层、扶手靠背层三层组成,有普通竹椅的轻巧,有沙发的安然与稳靠。靠背处可以放些如小棉被柔软、舒适的衣物等,供小儿保暖用。椅枷的上前方有一个可以自由推拉的竹板,抱孩婴进出时,可推开竹板,孩婴坐稳后,为防止其翻出,可将竹板拉紧,再用竹梢插入竹板上预制好的竹孔里,这样就稳稳妥妥地让孩婴坐好了。竹板可作为一个玩耍的平台,上面可放些小玩具、奶瓶等物什,以吸引孩婴的注意力。竹板上的竹孔有一直排,可根据孩婴壮瘦适当选择。简洁灵巧的设计,体现了客家人注重实用的风格和智慧。当然,椅枷也有木制的,客家人一般都能就地取材并物尽其用。
在劳动力缺乏的年代,一只椅枷,能省很多麻烦。母亲大汗淋漓地从田间回来,孩子哇哇直叫等着吃奶。母亲只好简单地洗把脸、擦把身子,先为小孩哺奶。等孩子吃饱,母亲就把他抱入椅枷安放好,接着又去忙了。椅枷,是客家人忙里偷闲的好帮手,是客家人风里来雨里去的间歇保姆。在艰苦的岁月里,没人抱的客家孩子就在椅枷里承受着一份孤独与寂寞的煎熬,并慢慢长大。我不知道客家人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秉性跟这种婴幼期的椅枷亲历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但我坚信,孤独是灵魂走向高处的一个必经过程。
一只椅枷,一般能让一个家庭的两三代人受用。光滑的扶手,由最初的青皮色转为黄色,再转为褐色。不断加深的颜色,像填进了一个家庭的悲欢和那光阴的故事。
一个楞头楞脑的小儿从这走出,走向远方。
回来时,他发现这所老屋有些陌生,村庄的路已不见旧貌,他努力地想要搜寻和唤醒记忆深处模糊的影像,当他从楼道里翻找出那只椅枷,拂去那满身的尘埃,用清水洗净,他忽然发现那扶手的深褐色里,竟然藏着他似乎一生也难以载动的乡愁:那张唱着童谣的慈祥的脸呢,她哪儿去了?那张有着桃花般灿艳的笑脸呢,她又哪儿去了?那个小铃当呢,那只小奶瓶呢,它们都哪儿去了?
恍惚中,仿佛有首朦胧而又熟悉的童谣在耳边轻轻响起:
月亮光光
照水上上
新做鞋哩十八双
奶(哪)双好
给(这)双好
给双留哩讨(娶)大嫂
大嫂十八岁
又伟(会)做饭
又伟(会)打碓
做到给饭喷喷香
赖哩(男孩)食啦上学堂
昵哩(女孩)食啦过家娘
猫哩食啦上屋岽
老虚食啦打阔笼(眼)
嗲嗲(爷爷)食啦捡狗粪
其实童谣里唱的是什么,你无需理解,你只记得它跟一只椅枷有关,跟你最亲密的人有关,跟一把轻摇的蒲扇有关,跟清霜里一盏幽怨的月光有关,跟你心中最隐秘的柔软有关……
你在静谧处,仿若心有所归,心却又在飘。
燕哩飞飞
飞过嫁嫁
嫁嫁留你歇(睡)
转货(回去)摘竹叶
竹叶精精青
飞过观音岭
观音岭上一伙鸡
放一出来满天飞
终于,你发现,那满天的云彩,像满天飞舞的鸡的羽翅,只是,在白色的大幕上,多了深褐色的载不动的乡愁……
关于童谣的说明:
本文例举的童谣是社富童谣。是兴国南、赣县北以南塘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极富有个性特色的客家方言为基础流传下来的童谣。很有收藏价值。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