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起,重走西军电的长征办学路……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是毛泽东同志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题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5周年
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
是西电的光辉历史
1931年2月
在毛泽东、朱德等
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
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江西宁都小布镇举办
开启了西电的光辉办学历程
后来发展成为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
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
1934年10月
红军通信学校从江西瑞金出发
跟随红军长征
开创了“长征路上办学”的光辉典范
通校师生为红军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
无线电侦察被毛主席誉为“长征路上的灯笼”
为传承长征精神、赓续西电红色基因
西电师生在
“重走长征路,砥砺强国志”活动中
踏上重走长征办学路的暑期社会实践
让我们跟随五支实践队的步伐
在路途中探寻红军长征足迹
重温西电先辈的英勇事迹
队员们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前合影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
在讲解员和思政课教师呼啸的生动还原下
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校的办学历程
队员们聆听讲解,瞻仰革命旧址
队员们在“一苏大”旧址听呼啸老师讲思政课
在“一苏大”旧址里齐唱国际歌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
让队员们不仅了解了这片红色热土的历史
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毛主席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战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在瑞金叶坪镇洋溪村的办学旧址前
队员们齐心协力
将“中革军委无线电通讯学校旧址”的标牌
从房间里抬了出来
擦拭干净,并重新固定
以表达对历史的敬意和纪念
队员喻丰说
洋溪村的办学旧址条件非常简陋
只有三间屋子
我们的先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依然坚持高质量的办学
这种精神真的非常让我钦佩
队员们在瑞金叶坪镇洋溪村的办学旧址前合影
队员们听老师讲解
在瑞金市叶坪镇松坪村
队员们寻访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
的第二个办学地点
围坐在办学旧址门前的红军树下
队员们聆听思政课教师呼啸讲述学校的故事
那个时候
国民党围剿苏区,物资匮乏
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但苏区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
让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
队员们合唱了学校的第一首校歌
体会到“政治坚定,技术精明,体格健壮”
对于红色技术人员
和新时代西电人的重要意义
这一天
我们不仅寻觅了学校的历史足迹
更深刻体验了
革命斗争岁月中的艰辛与奋斗
坚定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信念和承诺
烈士碑前给烈士敬献花篮,默哀
队员们缓步绕行烈士碑
队员们在烈士碑前默哀寄托哀思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期间
小布人民数以千计参加红军
为中央苏区的创建
和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
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烈士纪念碑前
队员们庄严地行注目礼
缓步绕行烈士碑时
仰望烈士碑前方的国旗
仿佛能感受到烈士们欣慰的目光
感慨于祖国如今已走向富强
队员们与
小布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赖玉华展开亲切座谈
赖经理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向队员们生动具体地讲述了
红军在小布镇办学的历史
龚氏家庙
是中国工农红军
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
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发源地
毛泽东同志曾在小布镇万寿宫
多次给无线电训练班的学员们
上过形势和思政课
队员们怀着敬意
参观于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不易
深刻感受到伟大革命精神的力量
在讲解员生动讲解下
队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原因
以及于都人民为长征所做的贡献
这警醒着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在于都
队员们重新认识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深刻感受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我们坚信
长征精神将继续激励
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努力奋斗
几经辗转
队员们终于找到了
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
福建长汀的办学旧址和相关官方立牌
队员兰靖麒说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我深刻领略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
也更加深入地探索了
学校的悠久办学历史
这段历史的光辉
凝聚成我们学校优良的学风
和严格的教学要求
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
我们应当如何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
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
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想说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
我们重走江西瑞金、福建龙岩的红军长征路
站在长征第一渡口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
我们重访小布镇、长汀县的
红军通讯学校办学路
重温“半部电台起家”的峥嵘岁月
和老校长王诤将军的传奇人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将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工作
铭记历史,开拓创新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小队成员
用一天的时间翻越老山界
重走红军古道
山路蜿蜒,崎岖不平
队员们相互搀扶
在覃泓铭同学和肖煜昕同学的带领下
高唱《中国工农红军通校校歌》
表明攀登的决心与信心
汗水与毅力交织
正如长征途中不屈不挠的团结精神
成功登顶的那一刻
仿佛真的能够看到
通校师生一路上
背着黑板扛着电台的身影
也理解了为什么毛主席称其为
长征路上的灯笼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申超
为队员们带来一场“云端的思政课”
让大家对无线电事业
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来回近八个小时的车程
小队成员只为寻找
第一封长征以来
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出的
万万火急电报电令背后的故事
作为红军通信保障的核心力量
中革军委三局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
确保了红军指挥系统的顺畅运行
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在这里
唐蔺钊同学向大家展示
如何发送电报
那一刻
大家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同西电前辈们并肩作战
湘江之畔
界首渡口
一场“湘江边的思政课”
让大家了解了
通校师生边战斗边学习的感人事迹
体会“过了湘江就是胜利”的深刻含义
同时,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
《弹片之笔 信念之光》
再现了西电校友李贻玉先辈
以弹片为笔
书写知识、信念和斗志的壮举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内
《血色湘江》舞台剧
以艺术的形式
展现了红军34师
誓死保卫党中央的坚定决心
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座谈会上
带队教师韩鹤林和纪念馆尹馆长
商谈建立大思政教育基地
同时,应馆方邀请
申超老师现场讲授“场馆里的思政课”
以西电精神传承为题
突出了西电发展与共和国同行的时代底色
座谈结束后
所有成员一起向烈士碑园敬献花篮
并在韩鹤林老师的带领下
进行宣誓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绽放绚丽之花
队员一起向烈士碑园敬献花篮
湘江战役之脚山铺阻击战中
中央红军一边与敌人血战
一边教小红军读书
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
通校师生是否真的在这里办过学
队员们来到大塘尾村对此进行求真
队员们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来到红军上课旧址
大家怀着激动的心
继续寻找相关知情人
最终从一位姓蒋的爷爷口中得知
90年前红军在这里上过课
还有电台滴滴答答不停
由此证明了通校师生在这办学的历史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内
队员们继续寻找答案
看到了中央红军第一个电台(复制品)
详细了解了蒋爷爷口中
那段战争故事的全过程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前
曾驻扎防守瑶族乡龙塘江村
现在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也是长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队员们克服胆怯心理
向游客们讲西电长征路上办学的故事
得到了大家的喝彩
队员们用所带的西电小将和木制电台与游客拉近距离
队员们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
最后,团队召开了总结大会
队员们纷纷感慨
此次活动非常成功,收获满满
未来,必将践行活动初心
传承长征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楼佳妮同学表示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
每一个革命纪念地点
每一次与当地群众交流
都让她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西电办学历史
和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这次实践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
更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提升
实践队队长、学校青年管理干部韩鹤林感慨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次活动成功的背后
离不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努力
这正是长征精神中
集体利益高于天的最好写照
我们通过自身演绎复现长征路上办学的场景
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学校历史的了解和自豪感
更有利于西电青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刀靶红军烈士陵园
队员们低头默哀
缅怀先烈
随后同学们分头行动
寻找本次足迹探寻的主角
西电校友、无名烈士“小号兵”
红军无线电通信学校曾下设司号队
“小号兵”曾在校接受训练
但可惜他的姓名身份已不可考
队员们在此
以默哀、献小号、思政故事等形式
向小号兵这样的无名英雄
表达崇高的敬意
为了寻访无名校友生平事迹
队员们前往拜访
新民镇教师向选红
向老师带领队员们
亲眼目睹了“小号兵”留下的遗物
司号盘
新民镇红军纪念馆
在向选红老师的带领下
同学们先后寻访了
“小号兵”牺牲的沈家大院
红军烈士墓碑原址
国民党阻击红军强渡乌江的碉堡
85岁高龄的陈龙江先生为队员们讲述了红军战斗故事
国民党阻击红军强渡乌江的碉堡
来自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的
2023级本科生王国荣说
此次实践不仅让他切身体会到
红军战斗的艰辛
更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来到遵义会议会址
队员们逐步感受红色革命精神
探寻通信学校足迹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屈蓉
为队员们进行了一堂
"场馆里的思政课"
向大家介绍了军委二、三局与
红军通信学校间的故事
以及学生们刻苦学习的精神面貌
队员们前往
娄山关战斗遗址
探寻更多革命踪迹
在亲眼见到娄山关的奇险后
队员们更被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深深折服
情不自禁地朗诵起
毛泽东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
物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金驰说
不管是遵义会议的红色精神
还是娄山关的斗争精神
都让他倍感震撼
队员们出发前往
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的
猴场会议的旧址
感受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队员们深入了解了
猴场会议的召开背景与内容
参观结束后
队员们向其他游客发放了
“重走长征办学路”
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与“红色西电”宣传册
为进一步了解猴场会议
队员们拜访了
猴场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周伟
并对周馆长进行了采访
采访结束后
周馆长带领队员们
了解了猴场会议旧址里的陈列品
并赠送给队员们一本
《猴场会议资料汇编》
实践队和猴场会议纪念馆
达成了初步共建“大思政课”馆校合作意向
为了更深刻地感受
红军通信学校学员们精神面貌
队员们穿上红军服
上演了一场“提前分配”情景剧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
屈蓉老师为大家介绍了
四次渡过赤水的前因后果
以及通信兵们在四渡赤水中
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也是我校被毛泽东誉为
“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的重要原因之一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
2023级研究生梁洁说
通过深入了解四渡赤水的故事
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汲取历史智慧
赓续红色血脉
带队实践结束后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辅导员谢雨航有感而发
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
我们仍能和西军电的足迹同频共振
校友号兵墓前
我们吹响九十年后的军号
猴场会议旧址
我们重温九十年前的初心
“教育强国,西电何为”的时代课题
我们从历史中找到了答案
禄劝县皎平渡镇
因“巧渡金沙江”而闻名于世
在走访调研时
队员们找到了被称作“将军树”的杉乐树
据当地村民说
当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曾将战马拴在这棵树上
即使岁月流逝
但当年栓马留下的印记仍清晰可见
在皎平渡渡口遗址
思政课教师郭瑞在金沙江边
为队员们讲述渡江过程中
无线电通讯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及红军通校毕业生作出的历史功绩
在四川会理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
实践队深度了解了红军胜利渡江后
进入会理县的开展工作
及会理会议的相关情况
在纪念馆中
队员们回顾了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
重温了红军长征过彝区时的感人故事
体会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站在大渡河边
队员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共同朗诵《飞跃大渡河》
队员们用饱含深情又铿锵有力的声音
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红军战士们致敬
在参观中巧遇西南民族大学实践团队
实践队探访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旧址
实践队参观了红军指挥部遗址和徐向前故居
在走访过程中
实践队向当地群众
探寻西电当年在此地的办学印记
并详细了解了
红军在双石镇的英勇事迹和战斗过程
在夹金山纪念馆中
郭瑞老师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
无线电通讯在红军长征的关键作用
两位队员讲述了藏胞送衣
与红军能过大雪山的感人故事
在纪念碑前,实践队重温了入党誓词
队员陶颖溪认为
这次重走长征路
我们不仅重温了历史
更在当地群众中
感受到长征精神的延续
我印象最深的是
杨奶奶73岁仍守护着红军遗址
她说她的坚守
就是为了我们后人有迹可循有人可问
我作为西电学子
更应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
经此一行,成员们收获颇丰
红军长征在每个成员的心中
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晏波讲述道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他向队员们介绍了西电的优秀教师
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
与技术侦察工作创始人之一
无名英雄“蔡威”
他为红军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
腊子口——英雄血染的峡谷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险的关卡之一
天险难越,敌军重兵把守
然而英勇的红军战士们
以无畏的勇气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
最终突破腊子口天险
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丁香书院2022级本科生王婧芬表示
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该珍惜
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继续发扬红军的不怕困难
勇于胜利的精神
明灯照前路,决策定乾坤
榜罗会议点亮了红军北上的明灯
是战略方向转折的关键点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晏波老师讲述道
榜罗会议是长征的“转折点”
生动描绘了
毛主席宣传落脚陕北政策的场景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2023级硕士生张旭东说
场馆中展示的伍云甫战士的日记
让我了解到了他的光荣事迹
作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始人之一
伍云甫在长征途中
保障了我军无线电通讯联络
为中央红军内部及与其他红军队伍的
通信联络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会宁——长征终点的胜利宣言
三军会师之地
长征胜利的凯歌在这里奏响
胜利的喜悦穿越时空激励着后人
三军会师会宁城,长征凯歌传四方
瞻仰纪念碑、宣读入党誓词
队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自豪
那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荣耀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2级本科生朱昱成说
红军长征精神在今天
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为了革命事业
许多红军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英勇事迹告诉我们
只有不怕牺牲
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将台堡会师
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次会师
胜利结束了伟大而艰巨的长征
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团结和巩固了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促成了中国革命从转折走向胜利
来自丁香书院的王婧芬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
都应该保持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
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
六盘山——红色山脉,信念之峰
是壮丽的自然景观
更是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
在这里,队员们共同体验信仰的力量
队员们顶着烈日
沿着红军的上山小道攀登六盘山
蜿蜒的山路和层峦叠翠的山脉
感受到了《清平乐·六盘山》中
描写的坚韧与豪迈
行走间深刻体验到了红军不畏艰难
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通信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吉星说
重新走一走长征路
看一看红色景点
像是与我们的革命先辈一起长征
爬到山顶,我们朗诵了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充分感受到了
毛主席对待长征胜利的乐观和喜悦
吴起——红军落脚陕北的起点
胜利的号角从这里吹响
新的征程由此开启
吴起之地新起点,长征精神永相传
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本科生游霄童说
长征的胜利
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长征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火种,通信起源
在志丹感受科技在革命中的力量
了解通信对革命战争的贡献
电子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嘉说
毛主席曾经夸赞
西电培养的无线电人才
是长征路上的“千里眼,顺风耳”
参观志丹办学旧址之后
真正理解了这六个字的含金量
革命精神的传承圣地
保安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曾汇聚了众多革命领袖
漫步在保安旧址
一排排整齐的窑洞静默无声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斑驳的墙面上
时间在这里凝固
让我们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感悟历史的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启动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号召
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探寻艰难办学历程的实践感悟中
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学校红色基因
从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办学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中
汲取信仰的力量、
初心的力量、奋斗的力量
做党光荣传统和学校红色基因的忠实传人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风雨兼程中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赓续红色基因
西电人一直在路上
内容来源 / “重走长征路 砥砺强国志”实践队
视频及图片 / 吴泽朋 刘亦凡 李博润 覃泓铭
杜世豪 高平利 游霄童 郝震焜
排版 / 徐琛雯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