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波速食新品牌「叮叮袋」如何构建产品和渠道竞争力

包装范 2023-01-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商业情报NBT Author 杨奕琪

作为成长于微波速食这一新赛道的新品牌,「叮叮袋」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造传统餐饮供应链,生产出适合C端微波场景的好产品;另一方面要在方便速食口味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突围。而在渠道越来越碎片化、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的背景下,「叮叮袋」也要构建更符合的销售网络,形成长期、稳定的竞争力。


作者 | 杨奕琪

来源 | 新商业情报NBT(ID:newbusinesstrend)

成立于2021年5月的「叮叮袋」是一个微波速食品牌,面向18-30岁的懒人群体。今年8月,叮叮袋获得青山资本独家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针对微波即食场景,叮叮袋推出了螺蛳粉、猪油拌粉和意面等产品,只需微波加热、袋内即食,无需餐盘,也省去了餐后清洁洗涤的过程。今年,叮叮袋会覆盖主食、小食和早餐三大场景,因为这几个场景是食用频次高的刚需产品,尤其是米粉面等主食。



叮叮袋创始人张翔曾在旺旺集团负责通路企划,后在来伊份担任电商市场总监,并负责创新产品开发的小组。区别于传统食品公司的组织结构,张翔通过这个小组将产品端和市场端连接起来,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热点进行产品创新,曾带领团队打造了获多项天猫奖项的龙宫海味礼盒、益生菌每日坚果等创新食品。


在此期间,张翔研究过食品研发更先进、创新的日本市场,发现日冷、味之素等食品头部公司都在2018年推出了更方便的微波速食。这样的产品创新当时在国内还没有供给,张翔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日本微波速食产品的兴起有两个波峰,一个是在便利店等商业微波炉铺设率提升时,另一个是90年代初期家庭微波炉的增加。而中国在2018年时三线以上城市的家庭微波炉保有量达到69%,并在近几年逐年增加。与日本90年代的增长背景类似,同样是城市化率的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


与拉面说、自嗨锅等速食不同,叮叮袋的微波速食包装是一个带有排气口的袋子,当微波炉加热时袋子内部产生蒸汽,形成内部热对流,当蒸汽使得袋体形变到一定临界点,排气口能够自动打开进行排气,宛如一个热气循环的迷你高压锅。


相比起在便利店买的微波炉便当,这种包装速食受热更均衡,不会出现“上面热,底下凉”的情况。与外卖相比,张翔认为这种方式更能保证食物口感、保留食物锅气,这对中餐来说非常重要,但也是很多标准化的方便速食难以实现的一点。叮叮袋的产品在加热时不需要开袋,因此能保留热气在袋中,加热完一撕开,就会冒出热腾腾的香气。



不过,由于微波速食还是一个新兴品类,在研发和供应链端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方面,这种包装袋供应商在国内只有零散的四五家,都是给日本和美国供货的,还未在国内应用,寻找供应商合作有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叮叮袋合作的供应链原来是服务B端餐饮店的,提供冷冻面块等生制品,送到餐饮店直接水煮即可。但是,叮叮袋是面向C端的微波速食,这些供应链过去没有做过toC的产品。


因此,叮叮袋需要从研发到生产流程和生产方式进行共创和调整,并通过不断测试来匹配包装袋和内容物。


微波速食的包装袋有很多不同的排气方式,需要根据内容物的品类选择适配的包装袋,并结合内容物的重量、体积对包装进行改造。例如,与打孔型包装相比,隧道型包装的排气量大、速度快,因此更适合加热鸡翅、烤肠等肉类,如果用这种包装来装粉面,就会导致汤汁蒸发快,破坏粉面的口感。


 左为打孔型包装,右为隧道型包装 

 

在内容物上,与餐饮场景的需求不同,叮叮袋需要供应链在无菌条件下将面块、酱料块、固形物一起装进包装袋,并且保证产品不化冻、不会出现微生物超标。而且,在微波场景下,粉面的淀粉成分、结构以及预煮、预冷冻的时间也跟餐饮场景不同,因此需要不断测试。尤其是米粉,如果工厂技术不成熟,冷冻完的米粉再次加热就很容易碎成渣。


很多传统食品公司都会有产品经理,采购供应链的产品进行贴牌销售。张翔表示,叮叮袋没有产品经理,但有两位产品研发人员,与外部供应链共创。他们会从研发端的酱料、意面冷冻,再到生产线的流程和无菌化处理跟工厂一起调试、打样、反馈,参与程度会细致到内容物的投放次序、加工温度、放油的时间等,这些细节会影响到内容物的成型。


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微波速食赛道,但张翔表示,有一些品牌认为微波速食的创新点是包装袋,因此直接将原有餐饮供应链的产品应用过来,未经任何改造,导致产品口味、口感都出现问题,例如炒饭油耗味重。他认为,“最核心的创新是与供应链的共创研发和调整”。


目前,叮叮袋的产品以螺蛳粉、意面、猪油拌粉三种主食为主。这三类产品在整个方便速食面的赛道出现频率非常高,这与需求程度和大众认知度相关。以意面为例,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意面口味就是番茄肉酱、黑椒牛柳和奶油培根,这是中国消费者点单率最高的三大口味。


 叮叮袋推出的意面口味 


这就容易导致产品同质化。但如果品牌为了差异化推出一些创新口味,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又很低。也就是说,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产品的相似性是很难避免的。


张翔认为,能够形成竞争力的方式是抓住先发优势。叮叮袋与一家服务于香精、香料头部集团的数据服务商合作,在满足经典口味的基础上及时获取趋势风味。


食品风味的应用是有次序的。以藤椒口味为例,这一风味最早是数据公司在2017年左右提供相关数据给到香精香料公司,由他们研发定型。2018年,方便面巨头先应用到方便面中,头部餐饮供应链到2019年才把这一风味应用到连锁餐饮,再后来才应用到零食产品。


“我们跟数据公司合作的原因就是,我们要最早最了解到趋势风味,我们不能是最后应用的,不然风味就过时了。”张翔强调。


此外,就整个方便速食赛道来看,叮叮袋这类微波速食能更好地平衡好便捷和口感。与空刻、拉面说、李子柒等需要水煮的方便速食相比,叮叮袋的食用方式更方便、花费时间少;而与冲泡类的方便速食相比,叮叮袋的产品口感更佳。


以螺蛳粉为例。一些品牌推出了无需水煮的冲泡螺蛳粉,虽然食用方便,但他们使用的是粉丝而非传统螺蛳粉使用的圆米粉,口感是不一样的,“这种产品跟方便面是一个时代的,没有什么竞争力,很难产生复购”。


今年9月,叮叮袋的产品正式在天猫上线,并开始在抖音、小红书进行短视频种草带货。产品刚刚上线一个月,叮叮袋便开始布局线下,目前已经入驻北京盒马、BHG等高端精品渠道。


 叮叮袋的产品在北京盒马 


张翔认为,线上是品牌的立基,是触达消费者和推广品牌的阵地,但线上品牌过于依赖流量投放和价格优势,消费者的忠诚度不高,难以长期、稳定地建立品牌心智。而且,冷冻食品的线上履约成本高,线下是更好的选择。更长远来看,如果渠道和收入来源过于单薄,也很难保证长期竞争力。


因此,他坚决从一开始就线上线下一起推进。张翔表示,线下是流量和品牌沉淀的地方,因为线下业态的消费群体稳定而精准,“可能就是方圆5公里内的消费者”,这反而更容易建立稳定的复购和长期黏性。


像叮叮袋这样寻求走到线下的新品牌越来越多。与张翔的思考类似,这一方面是因为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对一些品类来说利润甚至比不上传统渠道;另一方面渠道正越来越碎片化,谁也无法保证未来各个交易场景会切割多少市场份额,如果不占据全渠道,就有可能被边缘化。


但进入线下对很多线上新品牌来说并不容易。叮叮袋的优势在于,张翔本人曾经做过线下通路企划,拥有经销商资源积累,了解线下经营与线上的区别,善于处理经销商关系。张翔表示,叮叮袋合作的是冷冻产品的资深经销商,其中还有知名新锐雪糕品牌的代理商,“他们非常认同我们的产品理念,然后也愿意跟着新品牌一起成长”。


在张翔的规划中,叮叮袋未来的线下销售比例会更大。他计划先在一线城市打造样板市场,再复制到其他省市,并通过经销商渗透到铁路、机场等更广阔的销售通路,形成更复合、更大规模的销售网络,建立起扎实的渠道竞争力。


当然,中国的微波速食还是一个新赛道,远不及日本欧美市场成熟,叮叮袋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不过张翔认为,食品行业是靠供给推动需求的,“你看这个产品是不是很新奇,看上去挺好吃,价格也不高,就会有人尝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入局,大品牌也开始推出相关产品,未来海外品牌也会到中国推广销售。结合日本欧美市场的发展路径,他认为这个赛道在接下来五六年里能进入成熟期。

高树品牌策划--打造品牌,提升销量。

总监咨询微信1:cehuafun
总监咨询微信2:cehuafan

策划&供应链 13501979518

品牌策划、快消设计、读者互动请扫码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