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想嫁的故宫师傅又来了!这次他们把养心殿搬空了…

2017-03-25 娱乐拆穿姐 大楚网

能把“上寿康宫”

说得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云淡风轻的

也就是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了。

而这一次,他们要去的是养心殿。


嗯,这地儿观众很熟啊,《甄嬛传》里常有。


也是你们“黄桑”霍建华在《如懿传》里的家呀。


今天要安利的是它——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新纪录片《故宫新事》


之前爱看《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的,这下终于有了新的菜!


目前只播出了一集,每集20多分钟。豆瓣评分已经高达9.2了!而且没人打1星、2星。估计嘛,情怀分也是很多的。


《故宫新事》独辟捷径,抓住了故宫的新事——“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走进那些一般游客不能到达的角落。


简单来说,养心殿,一个已经存在了将近500年的地方,内部已经破败不堪,急需重生。


2016年6月,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让这座古老宫殿内凝滞了百年的事件,再次流动了起来。


“世纪大修”将历时5年。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手中复旧如初?



第一集讲的就是养心殿内的文物撤陈、除尘和展览的过程。这也被称为“最高难度搬家”。共计有1890件文物都被装进量身定制的箱匣里,运出存入库房。


装箱也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严谨的过程。1890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为其量身定制好的箱匣。文物的包装至少有四层,以确保每一件文物,在运输与储藏过程中,完全不会受到撞击、潮气、过于干燥,或是虫蛀的影响。


Look,师傅们精细地为玉石梅花盆景装箱。


顺便小科普一下,养心殿可不是只有几间房。这可是一个建筑群啊。


养心殿建筑群为一封闭院落,主体建筑呈“工”字形,分为前殿、后殿。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接抱厦六间。明间设宝座,上悬雍正皇帝御书“中正仁和”匾。东暖阁为慈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西暖阁辟为数间隔室,有“勤政亲贤”、三希堂、无倦斋、长春书屋、小佛堂、梅坞等。后殿东为“体顺堂”,西为“燕禧堂”,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寝宫。


殿内的灰尘都积压了百年,撤陈的时候看起来简直是一场考古!


看到泥土哗得掉下来了吗!在故宫,在养心殿,每一粒尘埃都是历史啊!


更重要的是,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朋友,还能在这里发现熟悉的网红师傅们!


#我在故宫修文物#点映火了。王津师父被左拥,被右抱,被摸手,小亓已经保护不了了!


比如木器组的屈峰。


书画装裱组的杨泽华。


漆器组的闵俊嵘。


金石钟表组的王有亮。


当然也有一些新朋友出现:李永兴、孔艳菊、屠学军、李中路等等。就是可惜没有看到我们的男神王津师傅。


其实,百余年来,鲜有人能涉足养心殿内。所以即使对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来说,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养心殿,也十分难得。


《故宫新事》的画面拍得很讲究,虽然是全新的团队制作的,但历史的温度和质感依旧不变。片中精致的古物与沉稳的匠人精神,便是传统文化在国家相册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撤陈之后文物并不会一直沉睡在库房。2016年9月,268件最具代表性的养心殿文物被送往首都博物馆展出,这也是它们百年来第一次走出四面红墙的紫禁城。



被镜头放大后的文物与建筑依旧很美,也能看到故宫师傅们对待文物的精心与稳重。毕竟,他们是我们最爱的故宫修复师啊!


对故宫和故宫修复师的感情是一回事,回过头来说说《故宫新事》这部纪录片本身。

个人观点,这部纪录片的优缺点很明显。


优点,当然是题材和角度。记录匠人匠心,又是难得一见的养心殿,自然吸引人。而看得出,拍摄者也是带着虔诚的心去的。


但是,如果和《我在故宫修文物》比起来,《故宫新事》恰恰缺少了那种接地气的萌感。


对于《我在故宫修文物》,姐记得太多有趣的细节。那样一群特别牛逼又特别淡定的人,轻描淡写地修复着牛逼哄哄的文物,闲来还打个杏儿、逗逗御猫的后代、坐在嬛嬛的宫里发发呆……太生活化啦!比任何古装剧穿越剧都好看。


反观《故宫新事》,有点像流水账。像“人需修身养性,对于古物的修缮与养护,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样的解说词,在表达方式上,也过于简单直接和书面化,不够润物细无声。


新人导演宗雨萱除了担任导演工作以外,她还是这部纪录片的旁白。只不过身兼二职也带来了评论的两极化。有人认为女声娓娓道来挺好的。



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旁白略单薄,有点做作。⬇️




其实,故宫最近一直挺萌的。

2020年,紫禁城将迎来600岁生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要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宣布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之后,单院长就在很多场合提到了养心殿的修缮工作。



不久前单院长就曾透露过,今年包括他自己在内,约750名故宫的工作人员要搬出紫禁城。待几个博物馆修成以后,故宫的开放面积将达85%。


只是有点淡淡的忧伤,男神师傅们再也不能在宫里上班了啊~



为了再多看看修复师们在宫里的身影,不如找个时间,忘掉周围的喧嚣和浮沉,听听故宫新事?


这些年当过“网红”的故宫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豆瓣评分:9.3 2016年出品



去年,一部小成本纪录片意外地在90后聚集地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被顶到首页,随即红透半边天。


它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部纪录片打破了关于故宫的多重既有想象,它不是什么深宫密院,故宫里的人也不高高在上。更重要的是,那些红墙里的日光、猫、树上的杏子,都让“岁月静好”变得真实可触;而那些“择一业过一生”的文物修复师因为修复了浮躁的人心,成为年轻人口中的“男神”。


《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豆瓣评分:9.2 2012年出品



紫禁城、广场、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狮子、太庙、社稷坛……一百座建筑的沧桑命运。


如果《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以极窄的身位切进一个微小切口,那么这部每集五六分钟、总共100集的纪录片,则带着贯穿历史的全局观。它调用了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又使用富现代感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美学价值的演绎悉数道来,属于大事小说,大筑白描,大美无言。


在这一系列中,故宫化成了一道长长的谱系,里面有中华民族的珍宝轶史,还有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哀荣。观众面前铺开的,是建筑、历史和思考。


《故宫》

豆瓣评分:9.1 2005年出品


有人说,故宫的题材无论怎样拍,都只能及其一而无法拍其全貌。而《故宫》作为21世纪以来第一部以宏大叙事开启的相关纪录片,从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以及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全方位展示故宫的辉煌瑰丽、神秘沧桑。


当国之瑰宝与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在片中展开,观众触摸到了历史跳动的脉搏,感受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看罢此片,有观众感慨:“故宫在一次次的浩劫中存活了下来,是奇迹,更是幸运。透过故宫看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演变,不起眼的一砖一瓦,背后都有一个个曲折的故事。”


片子播出之后再掀故宫热,不少外国人为此倾倒,来中国旅游,也有很多人通过该片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历史。



来源:娱乐拆穿姐,文汇报




大楚网 ∣ 有用有趣有料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