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暖心!为陪老母亲 全职太太带娃返乡卖包子

2017-10-28 黄奕璟 大楚网

看到这张图的时候,大楚妹和小伙伴们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香味,都嘟囔着肚子饿了。


忍着口水,询问同事这家店的地址,却从中得知了一段暖心的反哺故事。



凌晨5点,湖北省宜都市长江清江交汇处岸边上的一家包子铺开门营业。几盏灯光点缀的小店里繁忙中透着温馨,母亲王秀生麻溜地包着包子,女儿季媛媛忙得一刻不停,揉面、擀皮、蒸包子、拖桌椅…


左边是母亲王秀生,右边是女儿季媛媛。



没人能想到,一年前的季媛媛还是省城武汉一个不折不扣的全职太太。


说起重新回到土生土长家乡的原因,季媛媛说,主要是为了陪伴独居宜都县城的老母亲,“妈妈说她住不惯热闹喧嚣的大城市”。自己和妈妈也无时不刻怀念曾经开创这个包子小店,并坚守过快三十年的父亲。烟火之中,仿佛一家人在一起,都不孤单。 



季媛媛是家中独生女,从县城高中毕业后,到省城武汉念书,成家立业生娃。2008年,为怀二胎,季媛媛辞去武汉一高校的工作,在家带娃。


2013父亲季因病去世,全家陷入无比的悲痛之中。母亲就把红火的包子铺关掉,去了武汉的女儿家。虽然和季媛媛生活在一起,但两人都避免待在一个空间,不然说起父亲就得哭一场。没多久,王秀生还是回到宜都老家,到徒弟店里帮忙,不为挣钱,还是因为独居的日子太孤独。



随着季媛媛的小孩逐渐长大,王秀生也慢慢老去。2016年,王秀生跟女儿聊天时,说起几个重病的亲戚朋友:“他们病了身边还有人,抢救及时,都救过来了。我如果到了那天,肯定是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得楼下的人闻到味道才会发现。”季媛媛心如刀绞,跟在武汉开公司的老公商量着想回老家,老公一开始没同意,最后还是妥协了。


2016年夏天,季媛媛带着两个小孩回老家后不久,母亲就跟她商量起再开老店的事。母女两说干就干,2016年年底包子铺就在当年父亲开店的原址重新开张了。王秀生负责食材馅料,季媛媛负责经营。她们的店在一个巷子里,甚至连个招牌都没有,很多老食客却像闻到味一样找过来了。


第一波光顾的客人到店,此时天还没亮。



季媛媛告诉我们,她的父亲名叫季富强,原本是工厂工人。父亲因病下岗后,从1985年开始在宜都江边开店卖包子,以羊肉包子堪称一绝,红火了30多年,人称“季狗子”。


她们包子铺开张以后,一些老顾客都慢慢回来了,城市小,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来吃老味道。刚刚重新开店的时候,她有很多个早晨都在紧张中度过,根本听不到客人在说什么,两个月之后她才适应。现在她的状态特别好,以前觉得自己啥都不会做,现在觉得自己啥都可以干。



季媛媛称自己家的包子是她自信的来源,老面发酵,皮薄肉厚。刚出锅的时候热气腾腾,咬上一口,满嘴肉香。



铺子里卖得最好的是羊肉包子,很多人从外地回来,走的时候都要带上几笼。特别是到了节假日,有些人排几个小时队也在门口等着。季媛媛说,很难想到,这小小的包子凝聚了无数小伙伴的乡愁,很多吃着包子长大的孩子们,如今都曾像她一样在家乡之外成家立业,但总忘不了这个味道。季媛媛通过物流快递,将包子冰冻装箱后,发往国内各地,最远甚至发到上海、甘肃、深圳……她回忆道,父亲在的时候,一次最多发出过500个以上的包子。



早上6点半到9点是高峰期,季媛媛忙得连女儿都没空招呼。女儿在店里吃完早饭,就由阿姨送去学校。



9点左右,季媛媛就开始收摊关门了。母女俩一般留几笼包子解决早饭,就开始张罗第二天的食材。王秀生采购食材的肉店都在附近,吃完早饭后她习惯徒步走过去。



采购的店铺都合作了十几年,王秀生习惯边采购,边跟店里的老板娘拉拉家常。老板娘笑说她不会享福,王秀生回道:“在武汉一出门就要坐车,我又晕车,生活节奏又快,肯定是家里(乡)好。”



此时的季媛媛则准备前往宜昌市,她在那里跟朋友合作了一家新店,想将季家包子的制作过程标准化。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曾写到:“从一个没有家的故乡,回到一个有家的异乡”。关于未来,季媛媛没有考虑那么长远,既然回到了家乡,那就把包子做好,把妈妈照顾好。至于店外,长江下游数百公里外的武汉,那也有自己心里记挂的一个家。



妈妈稳健的背影,是季媛媛如今心头最大的踏实和满足。




来源:加油奋斗者  黄奕璟


责编:李寻欢



大楚网 ∣ 有用有趣有料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