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分钟,见证900万武汉人的坚守!

汪曦晔 大楚网 2020-03-25

1月23日10时,武汉艰难而又决绝的按下了它的“暂停键”;

1月24日除夕夜,解放军驰援武汉;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正式接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3月10日,14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数为0,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

50多个日日夜夜,武汉,一直在与病毒赛跑!


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宋枕涛、魏铼等900万普通武汉人。在这50多天里,媒体人宋枕涛、魏铼奔走数千公里,跑遍武汉疫情一线,用镜头记录下武汉人民执着的抗疫之路,见证了这座英雄城市的不屈不挠。


大楚网将这些镜头收录进4分钟短视频中,以著名歌唱家韩磊演唱的《在此》、《一路执着》两首歌曲为背景,推出公益视频《在此,一路执着》,透过两位记者镜头记录下的武汉“静动”对比,再现各界凝聚信心、抗击疫情、守望相助的风貌。

 

大楚网4分钟短视频《在此,一路执着》


韩磊看过短视频后,特意通过腾讯·大楚网,为武汉加油鼓气。


视频:著名歌唱家韩磊为武汉加油。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抗击疫情,致敬武汉人!

让我们一起期待武汉春天,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13天蹲守、9000张图片

记录两座抗疫神山拔地而起



1月22日,宋枕涛所在的楚天都市报出版了春节休刊前的最后一期报纸,他和大多数武汉人一样,即将结束一年的工作,正盘算着和家人如何度过难得的七天假期。


滞留在武汉火车站的旅客和超市内被抢购一空的耐储食品

 

凌晨两点,当得知武汉市内交通即将全部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的消息后,宋枕涛决定连夜赶往武汉火车站和城区内的地铁站拍摄。


当他看到熟悉的城市关闭出城通道,火车站前站满了执勤的警察,药店门口都写着:没有口罩!超市内的耐储食品被抢购一空的景象时,宋枕涛的心情愈发沉重……

 

宋枕涛蹲守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进行拍摄


1月24日,除夕。武汉市政府决定在蔡甸区迅速建设一座专门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天还没亮,宋枕涛一打听到准确施工地点,立马整理装备,驾车赶往40公里外的蔡甸区。

 

火神山医院拨地而起


偌大的施工现场,近百台大货车拖着建筑材料等候进场卸货,70台挖掘机正在泥土地上开足马力平整场地,宋枕涛决定用延时摄影的方式来记录建设火神山10天的过程,通过无人机飞到400米高空,展现医院从无到有,平地崛起的过程。要知道,采用这种最“笨”的方式拍摄,就意味着画面不能间断,必须在之后每天的同一时段坚持拍摄,直到医院落成。

 

25日,宋枕涛将无人机升空,详细记录飞行高度、镜头俯仰角度、精确记录构图……每个角度间隔3秒、各拍摄250张图片,每个角度收获10秒钟的延时画面。他回忆着说,这一轮操作下来,一个场景的耗时将近40多分钟。

 

挖掘机列队正准备开工


26日下午,刚拍摄完火神山现场的宋枕涛又接到第二座武汉“小汤山”——雷神山医院开建的消息,他顾不上吃饭,又立马驱车赶往位于江夏区的建设现场,赶在太阳落山前拍下了挖掘机列队准备开工的画面。

 

建设者从四面八方“逆行”回汉昼夜鏖战

 

此后的13天里,宋枕涛跑了1300公里,横跨长江两座施工现场,用手中9000多张图片记录下了15000名建设者昼夜鏖战的全过程。

 

正在抢建雷神山医院的女工们


武汉火神山医院附近的工人以“车”为桌,正吃着午饭

 

每天上午9点,宋枕涛从报社出发,开车50分钟到离火神山现场最近的封控点,取下折叠自行车、背着20公斤的摄影器材骑行2公里抵达施工现场,拍摄延时画面后,他又进入施工现场抓拍工人的工作镜头……到了中午,泡面和压缩饼干,已经成为宋枕涛的午餐标配。随后,他得驱车40分钟赶往江夏区拍摄雷神山,拍摄完毕后再花3个小时处理当天素材。

 

从封城到现在,宋枕涛没有回过一次家。其实,每次开车去雷神山现场,他都会途经家人暂住的小区。车窗外,不到500米就是小区大门。“父母比较担心我,让我顺路带点饭菜路上吃,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降低风险,我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宋枕涛接着说,“父母年纪大了,给父母送过两次菜,但都是隔着窗户看了两眼,报个平安。”

 

2月2日,火神山医院迎来落成交付的日子。宋枕涛一早就赶到现场,将当天的延时素材拍摄完成后,立即赶回车上,打开笔记本电脑,进行现场处理,将最后一天的素材加入,调整配乐、渲染输出……中午11时,这条60秒的延时视频经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发布,一小时内点击量即突破10万+。“别人往后,我们只能往前。”宋枕涛说,疫情和灾难面前,每一位记者都是这样的。

 

奔波在采访途中的宋枕涛

 

至今,宋枕涛依然行走在采访的路上,他见到的医护人员、快递小哥、环卫工、志愿者们,疲惫的眼神中依然透着坚毅……

  


3000公里跑遍武汉疫情一线

和女儿视频过春节


 

“你确定要进去吗?”护士长反复问道。“确定!”魏铼的回答里没有一丝犹豫。

 

换上防护服的魏铼开始了拍摄和记录


奔波辗转在武汉各大医院和疫情防控一线的魏铼

 

1月23日下午4点多,在中南医院急诊室的隔离病房外,湖北日报记者魏铼正与医护人员沟通进入隔离病房采访拍摄相关事宜。除了医护救援队伍,媒体记者也正在逆行前往这个病毒风暴之中。

 

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魏铼刚当记者不久,对隔离疑似病人的采访印象深刻,他知道一旦进入了隔离病房,自己就有可能是一个危险的潜在病毒携带者。23日中午,他就赶回家中收拾好简单的衣物,将9岁女儿交给父母照顾和简单交代了几句后,就直奔医院了。

 

魏铼的鼻梁已经汗湿、眼镜也起了雾

 

走廊很长,除了他和护士长两个人的脚步, 魏铼似乎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他在缓冲区穿上连体防护服、双层橡胶手套、医用N95口罩、面罩,瞬间他的近视眼镜就开始起雾了。和想象当中有所不同,这里不是一片冰冷的白色,门窗上鼠年大吉的卡通图案,为这里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

 

医护人员正在隔离病房里有序地工作

 

魏铼缓缓推开缓冲区的隔离门,他看到和他穿戴一样的医护人员在病床边正忙碌有序地工作着。在隔离病房里,一切动作都变慢了,一方面是层层的防护装备限制动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的需要。

 

医务人员在病床边照料重症病人

 

在隔离病房里,重症病人们没有家属的陪伴,每天只能见到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除了治疗,他们的饮食起居也都由医务人员照料。在拍摄中,魏铼看到一位正在输液的老伯不停地呻吟,说很难受,身边一位医务人员轻握着他的手,一边安慰着“没事的,很快就好了”,一边帮老伯揉搓插着留置针头的右手。

 

魏铼特意多带了一台相机,以防相机被污染而影响拍摄进度

 

一个多小时的拍摄后,魏铼回到缓冲区,按照程序反向脱下面罩、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再把暴露的相机和镜头用医疗垃圾袋包裹密封好。此时,他身上的T恤早已湿透了,要知道医护人员还要在病房持续工作着。

 

躲在通风管里避风的魏铼

 

2月初,武汉天气冷得厉害。而且还不时下雨,这种湿冷下,体感的温度可能比零度还要低。


在火神山医院房顶外面拍摄的魏铼被寒风吹得难受,就临时躲在还没装好的通风管里避风。

 

开车赶到方舱医院进行拍摄

 

江汉方舱医院

 

从除夕坚守至今,魏铼开车已经跑了3000多公里了,每天基本上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跑遍武汉市的各大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武昌方舱、江汉方舱、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采访回来,整理照片、赶稿,魏铼在办公室忙到晚上9点多,终于结束了这一天。

 

同事“变身”理发师正帮魏铼理发

 

“过年期间,女儿和我视频的时候就一直嘱咐我要记得戴口罩,注意安全防护,开车慢一点……看得心里酸酸的。”魏铼默默说着。

 

魏铼临时居住的宿舍

 

因为常常往返医院和隔离区,从除夕开始起,魏铼就一直住在临时协调的宿舍里,只能通过微信或视频见一见女儿和妻子。“现在要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嘛。”他笑着说。

 

记者逆行的背影

 

“就像钟南山院士说的,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这些天来,魏铼最感触的就是这句话。

 

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第一批病人


乘包机返回家乡的湖北小女孩正和机场工作人员打招呼

 

风雪中值守社区的普通党员干部


军机载解放军战士驰援武汉

 

随后的日子,在魏铼的镜头中有除夕夜乘军机驰援的450名军医,有首批走进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的上海医疗队护士,有乘包机返回家乡的湖北人,有坚守社区保障车队的网约车司机,有为市民送物资的解放军战士,有向记者们挥手的火神山医院首批病人,有在风雪中值守社区的普通党员干部……

 

至笔者截稿时, 这两位记者已有59天没有回过家了。和许多人一样,作为媒体人的宋枕涛和魏铼也期盼疫情早日结束,而这座按下暂停键的城市能早日重启。那个时候,宋枕涛能回到温暖而熟悉的家中,紧紧抱住他的一对儿女,陪陪久久未见的家人;而对魏铼而言,他只想做所有武汉人都想做的一件事,吃上一碗热乎的热干面……




摄影图片:湖北日报魏铼、楚天都市报宋枕涛

视频剪辑:黄永征宜

文字:汪曦晔

音乐授权:韩磊工作室

特别致谢:韩磊

责编:李欢 

出品:腾讯大楚网


相关阅读➢ 今天上午9点,湖北这个市“解封”了!
➢ 武汉疫情会出现反复吗?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这样回应!
➢ 最新!武汉32个小区被取消或暂停“无疫情小区”
➢ 最新通知!复工后如何返回武汉?
➢ 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