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超2亿!这花不得了!
一株海棠,成就万顷良亩
一枚木瓜,美味传遍天下
一项非遗,惠泽千家万户
他们历经六年多的摸索
近二千个日夜的奋斗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
转化发明专利8项
主导或推动相关产业综合产值2亿多
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逾10项
他们就是
三峡大学“十大杰出青年”
生物与制药学院
益红棠科技助农团队
张爱玲有“三恨”,第一恨则是“海棠无香”。不起眼的海棠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紧要,并没有进入大众视野。但这样一株小小的植物却逃不过汪鋆植的火眼金睛。
在湖北省,有一种独特的海棠品种——“湖北海棠”,它不仅是当地的地标植物,还拥有生津止渴、抗菌消炎、养肝护胃多种功效,抗氧化、调节雌激素等多种药理作用,成为武陵山区广为人知的消暑饮品。同时,湖北海棠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科研潜力。在土家族的茶礼“施茶”中,海棠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展现了土家人的博爱精神。此外,海棠含有的多种化合物在科研领域也尚未被充分研究,其独特的应用价值还有待挖掘。
汪鋆植从小喝海棠茶长大,这让他深知其价值。他一直怀揣着为海棠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无法接受海棠的宝贵作用就这样被忽视和埋没,于是,在2018年,作为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的教师,汪鋆植果断地组建了一支学生团队,专注于湖北海棠系列产品的实验研发。“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埋没在大山里!”汪鋆植语气坚定。
▲汪鋆植
为了研制出有利于大众的海棠新产品,团队成员开始查文献、做实验、测数据。为了做好研究,他们更是走进深山,采集实验样品,观察记录野外数据,并与当地农户交流,了解民间关于海棠的产品。
▲团队成员向村民取经
第一次接触新产品,难免千头万绪。每当有同学开始气馁,汪鋆植便会为他们加油打气,“失败有什么可怕的!要学会在失败中思考。”汪鋆植指导他们一遍一遍地优化实验方案,总结分析每一次试验品的优缺点,不断改进实验思路,探索新路径,最终,他们研制的海棠茶、海棠酒、海棠系列护肤品相继问世,成功地将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
▲团队研制出的海棠系列产品
海棠与木瓜是我们很难去联系起来的两个事物,但有一种海棠——贴梗海棠,开花之后便可结出果实,果实被称之为皱皮木瓜。皱皮木瓜作为“鄂优十六味”“五大特色药材”之一,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典型的道地药材,习称“资丘木瓜”,具有“籽少、色正、皮皱”的特点和独特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
团队通过一系列样品研究发现,贴梗海棠红色花结出的果实相较于其他花色,含有更高含量的花青素、熊果酸等成分,这使其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然而,贴梗海棠的红花存在败育的现象,结实率较低。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三伏天里采收木瓜样品,测量、采样、分类,一忙几小时,年年坚持。团队成员杨曼婷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他们在测定各色木瓜样品中的成分含量时,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面对一大堆实验数据不停抓耳挠腮,“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会儿我们在看这些复杂内容时总会烦躁,时不时地用手揉着额头”提到当时的情景,成员们纷纷感慨不已。
“饭要一口口吃,实验也要一步步来。”好在汪鋆植一直不停地安慰他们,陪着他们做实验,并让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带着他们看文献,一点点地指导,直至顺利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做农业相关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沉心静气,忍受辛苦和寂寞。”谈起这段经历,汪鋆植感触颇深,“在快进度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吃得田间的苦,让我很感动。”也正是汪鋆植和团队成员们一年又一年的坚持,让皱皮木瓜不再只是山间野果,而是成为了健康与活力的象征:他们运用嫁接技术,把红花嫁接到粉花树上,使其提高木瓜产率、增加产量;再通过喷洒赤丰素等手段提高其品质,成功解决了红花败育的问题,最终实现了皱皮木瓜的丰产。
优秀的文化遗产不应该被遗忘
在深入挖掘海棠的奥秘之际,益红棠科技助农团队始终怀揣着对传统的深厚情感,也邂逅了唐氏正骨疗法中的“唐氏接骨散”,这一秘方源自1800多年前的《华佗接骨方》,而湖北海棠和皱皮木瓜正是其不可或缺的药材成分。
为传承这门技艺,团队特邀唐氏正骨疗法第六代传人指导,致力于延续这份古老智慧。团队成员深知其治疗跌打损伤的宝贵价值,也为它逐渐淡出而忧虑。“优秀文化遗产不应被遗忘。”汪鋆植团队坚定地说,“它们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团队经过精心筹备,成功地将唐氏正骨疗法申请为宜昌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成就让团队成员们无比喜悦,因为这预示着这一古老疗法将被更广泛地熟知和传承,使更多人能够从中受益。
然而,在深入研究“唐氏接骨散”等药方时,团队发现“唐氏接骨散”中部分药材资源稀缺,有些药材甚至具有潜在的毒性或刺激作用,同时散剂的形式也限制了其利用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药材的提取、成型工艺以及质控指标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创新与优化,成功将传统散剂“唐氏接骨散”改良为具有“煎剂做法,制剂特点”的“唐氏接骨膏”,使其更加适应现代使用习惯和需求,这不仅提高了药方的利用率,也为非遗项目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还发现湖北海棠具有降低血尿酸等作用,于是他们研制出海棠砖茶,与“唐氏接骨膏”配合,内服外用,为缓解痛风症状提供了新的方案。此外,团队还不断整合资源,推动校企合作,以“唐氏接骨散”为基础,开发了皮肤抗菌凝胶等新产品,创新性地建立“云物间”平台,将各方力量紧密相连,构建了循环应用新模式。
“我们希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希望把非遗传承下去,虽然个人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每一份努力都是值得的。”团队成员王娟说。
正是这份坚持和热忱,让他们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贴梗海棠种植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果稳定在10万吨,可就地加工干果8000吨,年产值1.8亿元。每当有外地人问起木瓜,村民们都激动不已:“那可是我们的致富果!”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当地群众笑得合不拢嘴。
6年来,益红棠科技助农团队携手并进,沿途播撒智慧的种子,也收获了一串串硕果。
凭借扎实的研究,团队先后荣获了三峡大学十佳创新创业团队,“互联网+”比赛湖北省银奖、铜奖,化工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中赛区二等奖,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三等奖等荣誉。此外,团队还指导企业建设了全国第一个湖北海棠原种保护基地并获得了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认同,项目入选湖北农业土著品种基因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GEF)项目推广点。
他们还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转化发明专利8项,主导或推动相关产业综合产值2亿多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逾10项,而让成员们最自豪的却不是这些成绩,“使非遗项目走出了宜昌,得到了更大平台的关注,这才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成员贺欣宇满脸骄傲。“我们希望推动更多年轻人投入到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社会!”团队成员汪圆彬满怀激情地道出了团队共同的心声。
如今,团队成员王娟、贺欣宇、汪圆彬等纷纷踏上新的征途,相继被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花红衬绿叶,果丰育英才。他们用汗水振兴了产业,以非遗为载体升华了梦想。今天他们是三大最美的花,明天他们是民族复兴的栋梁。
海棠红艳艳开了一地
瓜果沉甸甸富了一方
他们接过非遗的旗帜,改良了配方
人们不再苦痛,乐呵呵挺直了腰
“益红棠”团队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不断地采摘着果实,细嗅着芳香
也激励着一代代三大青年
稳步前行,续写着辉煌的篇章
● 特等奖!特等奖!
● 考试安排!
● 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何伟军走访东阳光集团
来源:生物与制药学院
文字:江涛
编辑:杨晶
审核:肖金克
终审:杨叶
投稿邮箱:ctgusxdx@163.com
欢迎您为益红棠科技助农团队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