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 政治与人生 - EP11

2017-03-04 01哲学团队 哲学园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往期

知识论 - EP01  形而上学 - EP02  伦理学 - EP03   美学 - EP04  宗教哲学 - EP05  X的哲学 - EP06  哲学教育 - EP07   自然期待 - EP08   无知之知 - EP09  理型与洞穴 - EP10   小结: 哲学入门 - EP10'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

原文链接:

http://philosophy.hk01.com/无睡意哲学/42130/柏拉图:政治与人生---EP11

甚么是:政治与人生 - EP11

01哲学团队

有关灵魂圆满的学说,其实柏拉图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论述。首先,在创造主创造的一切生物中,人是万物之灵、天之骄子,这因为人有理性灵魂。对于这点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Socrates)一样深信灵魂具备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但除了相信以外,他更想证明这一信仰的正确性。所以柏拉图把他的「理型说」与毕达哥拉斯派(Pythagoreanism)的神秘主义结合,为「灵魂至上」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正如他理型世界与感官世界的二元划分那般,柏拉图也截然分明地规定了灵魂与肉体的区别,灵魂是不可见、不朽乃至永恒存在的;而肉体则是可见却暂时存在的。

 

灵魂不朽和灵魂三分

 

对于灵魂的解释,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灵魂三分说」,即人的灵魂包含着理智、激情及欲望。理智能令人进行思考和推理,代表了灵魂纯粹的理性部分;激情是介乎理智与欲望之间的角色,柏拉图称其为「理智的天然辅助者」;欲望的本性是非理性的贪婪,人类以其感受爱、恨等物欲。当灵魂内部欲望及理智产生分歧时,激情愿意站在理智一边,但如果理智没有经过高尚的道德教育,那它就会败坏且与欲望结合反对理智。柏拉图坚信在灵魂的三分法中,理智应该扮演最高的领导地位,欲望及激情应该服从理性。只有这样灵魂才是纯洁高尚的,才能有真正的爱,并且意识到美和善本身。这种灵魂发展的学说不仅在他的「理型」概念中得以发展,更影响了柏拉图的美学、伦理及国家政治学说。

 

人生最高的善

 

在柏拉图看来,宇宙在本质上是一个合乎理性的体系。精神、理性是崇高的,理想的国家和社会以及真正的幸福必须是由理性主导的,是善的、有道德的;而真正的德性必须超越感官世界,根植于理性。基于理性,柏拉图的伦理学说集中讨论了「善」以及「恶」的问题。他坚信「善」是人的最高道德观念,也是灵魂的最佳状态,人类一切道德教化的努力,都是试图靠近这个至高的「善」;而我们的肉体在尘世间的需求和贪欲是一切苦难和罪恶的原因,沉迷在感官世界使我们逐渐远离了「善」。正如《高尔吉亚篇》(Gorgias)所说,柏拉图认为恶是灵魂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必须用哲学去医治,也只有在灵魂达到和谐状态时,即是内在理智领导其他两者的正常状态,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善」。

 

城邦正义说

 

在个人层面,柏拉图认为最高的道德状态即是「善」;而若是要落实在社会及国家层面,「正义」就是人类道德状态的统摄,也是柏拉图毕生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立足之本,他的大作《理想国》(Republic)就希望鼓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努力追求正义王国的建立。柏拉图明确提出,他想要建立的理想国度或是城邦,其目标是为了全体公民得最大的幸福,因为如果整个城邦国家得到和谐发展和良好治理,那么国家中各个阶层的人都会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份幸福。也即是说,他们在除了实现内在的「善」这份幸福之外,也会从理想社会中得到外在幸福。在这点也可看出,柏拉图的正义观由两层含义:其一,「正义」即是人类内在的「善」之体现。是当理性处于统治地位时,人类灵魂的最佳状态;其二,正义也是外在的实践和行为。正如《理想国》所说「实践做好事能养成美德」,他要强调只有做正义的事时,才能成为正义的人,只有正义的人团聚在一起,才可以建设正义的国。

 

三重阶级和哲人王

 

我们可以说柏拉图笔下一个城邦国家的正义、德性,不是单纯从人的内在灵魂推论出来,而是要通过城邦公民的行为实践去达到。在这个实践的维度上,柏拉图又提出了社会分工的国家论,他强调社会每人需专司其职,以使手艺更为精熟,产品更多更好,而人们互相交换和分享产品正是建立城邦国家的目的之一。满足了这些生存需求之后,柏拉图继而提出要有「护卫者」的出现,他们需要抵抗和驱逐入侵城邦抢夺资源的敌人,保卫城邦市民的生命财产;当然,一个城邦除了市民和军人,也需要一个领导,这就孕育了「统治者」的出现,这个统治者既要有保护国家的智慧及能力,同时也要在任何时候维护国家的利益。

 

正如《理想国》形容的,「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绝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情」。柏拉图所建构的一个理想城邦,正是由商人和劳动者、军人护卫者以及国家统治者三个阶层结合而成。而为了顺利地培养城邦的公民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为国家效力,柏拉图提出了人才的教育制度,简单来说,他的教育模式是从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的,他要求城市公民从小学习具体的知识,比如音乐、体育、数学等,而且需要结合实际的社会锻炼。在他们经历全部教育课程,再选拔其中知识丰富、天赋聪颖的人选,让他们继续学习辩证法及高等教育,让他们能够体悟「理型」这一形上学概念,经历完这些锻炼还能留下的,就已然是城邦统治者的天然人选,也正由于他们在最高的哲学教育里脱颖而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必然是一个思维敏锐的哲学家,柏拉图「哲人王」的政治理念即是由此而出。至于在教育体制中被淘汰的公民们,则也应该在社会中寻找属于他们的适当职位。

 

柏拉图的《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与各人的对话写成,是他对于城邦和世界运行方法的理解与想象。至于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这名称只是以柏拉图的名字来命名,而且是由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提出的。柏拉图提出Eros,纯爱,是指人喜欢完美、良善与追求理型。

 

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是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的最重要概念之一,他在第五卷指出管理阶层要由具有适当才能美德的人中选出,男女一视同仁。而「适当才能美德」,其中一点就是必须要精通哲学。当然,在他眼中懂得哲学的标准非常高——统治者需要由卫士(柏拉图眼中保卫国家的阶层)中选拔,继续接受天文学、数学、辩证法、哲学等等训练。还需要到社会各阶层获取工作经验,有政绩者才能担任统治者。同时哲人王需要过公社生活,共有婚姻与孩子……基本上是「我为人人」的概念。但最主要概念的是贤人政治,这一点与中国诸子百家追求的概念有些共同之处。

 

四枢德

 

《理想国》第四卷里,柏拉图提出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枢德,又将城邦分成统治者、卫士与工人三级,分别对应前三种美德。他指出城邦里这三个阶层能得到这三种美德,整个城邦就能达致理想中的正义状态。在日后的基督教神学里这四枢德被归纳进教义里,再加入保罗提出的「三超德」信、望、爱,成为基督教的教旨。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大抵就在政治理论和道德教育这两点划上了句号。从理型、正义到公民社会和理想城邦,柏拉图于哲学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筑基作用,许多人都说,哲学其实就是一门对于柏拉图思想的无限诠释,他之后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新柏拉图主义(Neo Platonism),乃至启蒙运动时期的笛卡儿(Rene Descartes)、康德(Immanuel Kant)、博格森(Henri Bergson)甚至到现代的巴迪欧(Alain Badiou)等,无不是以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为根基,再有所延伸下去。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