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睡意哲学 | 阿多诺:文化批判 - EP68

2017-05-09 01哲学团队 哲学园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往期在文末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


原文链接:http://philosophy.hk01.com/無睡意哲學/53012/阿多諾:文化批判---EP68

阿多诺:文化批判 - EP68


批判理论的鼻祖「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ool),指的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Institut für Sozialforschung,IfS)的学人。各种代表人物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马库色(Herbert Marcuse)、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等,他们的思想体系可谓之百花齐放,呈现大相径庭又互为辉映的「星丛」(Constellation)思想体系。

 

有别于苏维埃官定的「列宁—史太林」版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被归类为「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它批判(且继承)新康德主义者韦伯(Max Weber)的社会学方式,亦对实证主义(Postivism)的社会科学观作了如此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是一套由实证经验导向,或以纯粹的理论科学,进而提出要检视科学范式(Paradigm)背后不断地、辩证地穿透发展的途径。

 

每位思想家的思想体系都呼应着时代历史及人生体验。法兰克福学派的学人也不免于此。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随即美国与苏联两大势力的对抗在欧陆展开,形成冷战时代的分庭抗体。战后美国推动的欧洲复苏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亦称为马歇尔计划 The Marshall Plan),欧洲大陆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在等待重建复苏。

 

1947年,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合着出版的《启蒙辩证法》(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问世,质问和批判欧陆自启蒙运动开始的思想史,奠定了批判理论在当代欧陆思想体系的重要性。所谓批判,并非只是负面表述的批评,全面重新分析判断当前的社会现象。虽「批判」(Kritik; critique)一词早在康德的「批判哲学」就已经为哲学的专有名词,但法兰克福学派承袭德国观念论与法国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的传统,将「批判」理论与欧陆传统思想体系断裂开来。

 

文化工业批判

 

《启蒙辩证法》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石。〈文化工业——启蒙作为大众欺瞒〉(Kulturindustrie - Aufklärung als Massenbetrug; Culture Industry - 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从社会心理学与哲学观点分析,文化工业如何在世界作为强权的催化剂——无论是战时的德国、苏联、甚至是号称「自由主义灯塔」的美国等。文化工业的权威宰制乃为上对下的控制,是人为的计划,文化工业的批判大抵可分为两个面向的理解:


(一)商品拜物教。马克思主义者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是以商品交易价格的个殊性,取代市场所有普遍的等价交换关系;在文化工业批判中,商品拜物教除了马克思主义所言的认识错误外,也具有现代性社会的类宗教性质,商品的交易价格变成唯一衡量所有社会关系的标准,如无法以商品形式交易的物品就必然被排除在外。


(二)行政管理的工具理性。在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下运作,工具理性通过标准化和官僚体制分门别类,可以及时快速享受的文化商品可以留下,其他则否,使得人类活动趋为同一。也就是说,文化工业的现象为,只能当作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逸趣,或是餐馆的背景娱乐广告歌(或是如阿多诺不喜爱的爵士乐);此外,藉由工具理性的行政管理分门别类,更方便区分枯燥无用的知识跟能够实时享受的文化商品。在日趋讲究快速享受和消费的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的行政管理更方便区分有无用的知识。然而,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危机,也正不断步入《启蒙辩证法》中所预示的:工具理性本为「除魅」(Entzauberung; Disenchantment),即去除蒙昧。不过,这种做法却掉入商品拜物教的新神话。

 

美学的救赎

 

阿多诺的母亲是著名的歌剧女伶,自幼就培养了深厚的音乐底子。他曾经前往维也纳,向奥本.伯格(Alban Berg)拜师。伯格是开创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序音乐家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的弟子,也研究贝多芬的晚期音乐。对于文化工业之批判,阿多诺的美学研究,尤其是浪漫派到现代音乐的乐理分析,对其思想体系有相当的影响。

 

二战期间流亡美国洛杉矶时,阿多诺结识文豪托马斯.曼(Thomas Mann)。两人合作《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叙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雷维库恩的生平》(Doktor Faustus: Das Leben des deutschen Tonsetzers Adrian Leverkühn erzählt von einem Freunde; Doctor Faustus: The Life of the German Composer Adrian Leverkühn, Told by a Friend)的撰写。深谙乐理的阿多诺对于《浮士德博士》中乐理剧情的安排有所贡献。尽管如此,阿多诺与托马斯.曼对结局的安排有所争执:究竟音乐能否让世间自奥斯威辛的苦难得到救赎?

 

《美学理论》(Ästhetische Theorie; Aesthetic Theory)是阿多诺死后根据整理手稿所出版的,也是阿多诺集思想体系大成之作之一。纵观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的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观念史的现代主义发展,尤其是各家艺术流派与艺术家的论断,阿多诺藉由历史发展的唯物论,检视当代欧陆思想体系的美学理论,诸如艺术自主性、本真性、升华等。

 

就阿多诺论证艺术自主性,现代主义尤其唯美派(Aesthetism)的「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的问题:历史并非以线性发展,而是跟当代的断裂。所谓的自主性,是艺术自身正在抵抗不可化约的内在与外在之间冲突。因此对于一种美学现代性的追求,各家学派作者才有如此多样的宣言,可窥见当代前卫艺术的不可预测性。尽管如此,艺术是在社会之中:现代性社会中镶有资本主义的运作,艺术不可自行脱离于这样的结构,因此艺术自主与文化工业的商品拜物教是其内外在冲突不断的辩证。

 

奥斯威辛之后

 

阿多诺写在《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Kulturkritik und Gesellschaft; Culture Critique and Society)的「在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在阿多诺的思想体系中,奥斯威辛集中营代表的是现代性危机下的灾难,以全面工具理性算计剥夺人命尊严。1966年,为广播节目准备的《奥斯威辛之后的教育》(Erziehung nach Auschwitz; Education after Auschwitz)一文,阿多诺分析出奥斯威辛的野蛮灾难不会再重演,仰赖于教育制度致力去消解权威性人格,也就是实现康德说的自律自主(Autonomie)——反思、自立及不服从的力量。

 

权威性人格,是阿多诺流亡美国时所参与的社会心理学计划,目的在于探讨怎样的心理素质倾向服从权威,也就是说,是甚么人一方面服膺于外在权威,另一方面又藉此建立起自己的优越感,这样从外到内潜移默化的心理素质。

 

权威性人格为甚么崇拜现存的权威体制,其实与人类世界的生存焦虑有关: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财产,担忧忙碌的生活与崩坏的价值观,更倾向强而有力的权威,得以快速解决危机,而毋须面对令人身心俱疲的生活。

 

阿多诺的《半教育理论》(Theorie der Halbbildung; Theore of Half Education)提示,权威性人格出自于文化工业的压制管理,培养出只注重工具理性算计、追求快速利益享受的,进而在整体社会发展出更多服膺于现实权威的人。而他试着呼应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人文主义的博雅教育作为「奥斯威辛不再」的解方,追求知识的过程、不断自我反思的辩证过程,能够消解权威性人格的养成。

 

虽然阿多诺批判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压制,但他也观察到单靠教育系统——已被文化工业的商品拜物教以及官僚体制的科层化所绑架——并不就能使消解权威性人格的人文博雅教育得以可能。阿多诺也以知识普及为业,不断在报章杂志或广播电视上发表对谈。至今这样的公共文化仍在欧陆知识界发展,在大众媒体上仍能见到知识分子就着当代社会的议题辩论,车站小贩书局架上也仍能找到这些学人的著作翻译。阿多诺曾以瓶中信(Flaschenposten; messages in a bottle)为喻,将这些讯息放诸远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知识论 - EP01  形而上学 - EP02  伦理学 - EP03   美学 - EP04  宗教哲学 - EP05  X的哲学 - EP06  哲学教育 - EP07   自然期待 - EP08   无知之知 - EP09  理型与洞穴 - EP10   小结: 哲学入门 - EP10'   政治与人生 - EP11  逻辑作为方法 - EP12  整体先于部分 - EP13  小结:古希腊三哲 - EP13'  太一与灵魂 - EP14  教父哲学 - EP15  形而上学传承 - EP16  五路论证 - EP17  意志与剃刀 - EP18  人文主义的兴起 - EP19  小结:经院哲学 - EP19'  我思我在 - EP20  心物二元 - EP21  泛神论 - EP22  自由与必然 - EP23  单子 - EP24  神义论 - EP25  理性主义 - EP25’  利维坦 - EP26  心灵是块白板 - EP27  政府论 - EP28  柏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 EP29  休谟:怀疑论 - EP30  休谟:心灵只是舞台 - EP31  小结:经验主义 - EP31’  先验于感性 - EP32  无睡意哲学 | 康德:命题与数学 - EP33无睡意哲学 | 康德:物自身 - EP34无睡意哲学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 EP35无睡意哲学 | 康德:美的契机 - EP36无睡意哲学 | 康德:崇高与目的论 - EP37无睡意哲学 |  康德:何为启蒙 - EP38无睡意哲学 | 小结:德国观念论(上) - EP38'  无睡意哲学 | 第四批判 - EP39 无睡意哲学 | 限制概念 - EP40无睡意哲学 | 同一哲学 - EP41无睡意哲学 | 肯定哲学 - EP42无睡意哲学 | 绝对观念论 - EP43无睡意哲学 | 自我觉知 - EP44无睡意哲学 | 绝对精神:德国观念论(下) - EP45无睡意哲学 | 正反合 - EP46无睡意哲学 | 艺术与自由 - EP47无睡意哲学 | 自杀论 - EP48无睡意哲学 | 小结:德国观念论(下)- EP48'无睡意哲学 | 宗教的起源 - EP49无睡意哲学 | 理解社会行动 - EP50无睡意哲学 | 理性就如铁笼 - EP51无睡意哲学 | 资本主义的危机 - EP52无睡意哲学 | 阶级斗争 - EP53无睡意哲学 | 社会学三大家影响 - EP54无睡意哲学 | 社会学小结:涂尔干、韦伯、马克思 - EP54'无睡意哲学 | 人生就如钟摆 - EP55无睡意哲学 | 如何解脱痛苦 - EP56无睡意哲学 | 信心之跃 - EP57

无睡意哲学 | 审美三阶段 - EP58无睡意哲学 | 酒神和太阳神 - EP59无睡意哲学 | 上帝死了 - EP60无睡意哲学 |  没有事实,自由解释 - EP61无睡意哲学 | 生命哲学先驱:叔本华、齐克果、尼采 - EP61'无睡意哲学 | 放下理论偏见 - EP62无睡意哲学 |  欧洲思想的危机 - EP63无睡意哲学 | 存有与此在 - EP64无睡意哲学 | 转向与分期 - EP65无睡意哲学 | 身体图式 - EP66

无睡意哲学 | 梅洛-庞蒂:科学与语言 - EP6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