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德的沙龙之旅

2017-05-10 哲学园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康德的沙龙之旅

By cibala 


哲学家的世界 | 第 18 集

来源:哲学新媒体

原文链接:http://www.philomedium.com/novel/79807


沙龙聚会


1763年,哥尼斯堡 (link is external)。


这天,哥尼斯堡艳冠群芳,风华绝代的社交名媛凯瑟林伯爵夫人,为庆祝新婚,在自己的沙龙里办了场讲学。讲学的主角是哥尼斯堡有名的人体时钟,温文儒雅的康德硕士(当时硕士相当于今日博士)。


康德先生今天看来有一点紧张,表情有点因僵硬而不自然。他今天穿着多排扣红底长外套,外套上佈满纹饰。下半身是黑色的长裤配上马靴,马靴缀着装饰的铁链。虽然服饰本身的质料差了一点,但样式是当时相当留行的打扮。


这并非康德第一次出席社交场合,但如此侷促不安却是第一次。他翻看着手中的怀錶,过不了多久,又再看了一次。他发现自己傲人的时间感被紧张给打乱,因此而更加紧张。


人面桃花般豔丽的女主人凯瑟琳伯爵夫人走了过来。今天她穿着澹黄色底的合身上衣,胸前缀满花结、皱摺雷丝滚边与宽边缎带,细窄的袖子显示其好身材。下半身是同色系的蓬鬆多摺裙,与上半身同系列的缎带装饰,鞋子是一双红色有根的尖头鞋,鞋上除了皮革装饰之外,还是铜片制成的小饰品。


女主人凑近了康德身边,轻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康德突然像中了邪一样,睁大眼睛,身体也挺直起来,他的脸红了起来,配上特有的头形,像一只红椒。女主人见此嫣然一笑,齿若编贝。


僕人敲响入场的响铃,到场的贵族有八人,加上康德与女主人共十人,一起往讲学的房间移动。讲学房是标准巴洛克风的房间,对比强烈,让人眼花撩乱的地毯与窗帘,胡桃木小桌上铺着华丽桌巾,一旁是缝着绒布垫的造型木椅,十分奢华。


在享受智慧飨宴以前,贵族们的社交活动是少不了的。社交场合的标准发言是,先夸饰称讚彼此的头衔,然后用空洞的语言称讚彼此的德行,接着炫耀自己的交友关係,最后矫情地辞谢对方的慷慨。康德是当中唯一的平民,只能勉强作笑相陪。


对康德来说,漫长如两小时的 20 分钟终于过去,整个课程要开始了。女主人先简单恭维式地介绍了康德,然后开始带大家进入讲题。


「我今天请康德先生来谈的,是个与道德、幸福乃至于上帝的重要问题。康德先生拥有敏锐的思维与丰富学养,我们就一起来分享康德先生如涌泉般的智慧吧!」


大家简单地鼓掌。


康德抿了一下嘴唇,发出了这一周来抑扬顿挫最明显的声音。


「得蒙美丽的女主人所邀,今天的我想跟大家作简单的哲学讨论,主题是幸福、道德与上帝。我将从幸福与道德的两条原则开始,分析它们的冲突,最后再从此冲突反思我们对于上帝的期待。讨论共分两段,我从第一段开始」


康德讲完这第一段话,居然有人已经因此而开始打瞌睡,人类的睡意的确十分惊人。


「我想先从生活中的具体例证深入思考两条福德关係的原则。所以想请问各位有没有认识身边的人因为德行出众而受人敬重的例子,请简单举给我听。」


「有!」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再一次免不了恭维、炫耀以及矫情的辞谢。不过那个睡着的人至少因此而醒了过来。


五分钟过去,康德彙整了一下大家的意见之后,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疑问。


「那麽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人虽然德行出众,但生活本身却蒙受诸多不幸者。」


此语一出,大家陷入了一个短暂的寂静。毕竟,在公开场合谈论别人的不幸或不平是有点危险的。不过或许因为并不少见,还是有人愿意分享。


贵族甲说了一个德行出众的贵族却蒙受不平的例子,故事本身我们就不多说,但在说故事时,他脸上的不平之气对在场的人来说是很明显的。


「我想问一个多馀的问题,各位是否为这些人不平的遭遇而惋惜?」


在场所有人都立刻或大或小地点着头。


「那各位的叹息,是基于单纯的不忍,还是另有原因?」


「总感觉有点不公平。」女主人答道「我想这种不平感应该是很明显的」


在场所有人都立刻或大或小地点着头。


「谢谢。不公平,不应该,不正义都是同一个方向的答桉。还有吗?」


众人陷入沉寂。


「我对各位的公正与怜悯感到敬佩。各位既然是由衷地为有德者的不幸叹息,甚而感到不平,我们就得到关于福德关係的第一条原则,有德者遭受不幸是不应该的,有德的人应该要能得到幸福才对。这条原则并非由可感的证据支持,因为世间的不幸并不会构成停止我们这样设想的阻力。这条原则是从我们对公平的理解与反省自然而然得来的,这是合乎理性思考的原则。」


在场所有人再次或大或小地点着头。


「请谨记此原则,我们先推导另一个原则,然后再回头比较这两者。各位若有孩子,想必关注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一开始,我们不排除以可感事物诱发行为,当孩子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时,我们就给予他称讚或喜好之物,鼓励他养成良好德行。这是相当常见的教育方式。」


「的确是如此。」有孩子的贵族家长点点头道。


「那各位是否同意,这些奖励只能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而不能当作道德本身的意义或目的呢?」


「您能否更进一步说明?」贵族乙问道。


「我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只是把行为的奖赏,当作行为的目标,例如遵守诺言就能获得奖励,这时遵守诺言的行为只是出于「自利」。道德教育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就必须让自己或被教育者了解,奖励只是工具。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你自动自发而不是出于奖励地去做。」


康德讲完这一段之后,不少贵族开始点头,但还是有人有些疑问。


有位贵族提出疑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道德不应该是为了有好结果而去追求,如果有一天这种外在的诱因消失了,那这个人的行为就可能违反道德?」


「不完全是,我说的要比这要严格一些。我并不只是担心一个人可能去做不道德的事,而是强调即使追求的是好的行为,出于自利的追求也会破坏行为本身的道德性。一个人即便一生都没有违反过道德规律,但若他只是因为遵守规则对自己有好处而遵守,这并不能说他的一生恪遵道德准则。」


「很有道理。道德的确不应该由利害出发而论。」女主人附和道。


「我们还可以借用莱布尼兹《神义论 (link is external)》当中的思考,如果追求善行的人就能得到幸福,做恶的人就会惨遭横死,不只人不敢追求恶行,剩下表现出来的善行,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些只是人为求自保而不得不遵守的规律。」


在场所有人第三度或大或小地点着头。


「所以我们得到第二条与福德关係有关的原则:道德不该是幸福的手段。因此,道德行为是「不应该」得到奖赏的。这条原则也是从对道德概念进行理性的反省分析后得到的答桉。」


在场所有人第四度或大或小地点着头。


「我们把刚刚两条原则排比在一起,第一条原则:有德的人遭受不幸,是不应该的。 第二条原则:道德不应该是获得幸福的手段。由第一条我们可以推出,有德者应该得到幸福,由第二条我们可以堆出,幸福不该是道德的目的,因此有德者不应该得到幸福。」


在场所有人第五度或大或小地点着头,但康德要的不是这个回应。


女主人开始跟上思考的进度,她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这两条原则是冲突的吗?」


康德对女主人露出肯定的微笑,这一瞬间两人都想起了,康德以前在当女主人的家庭教师时的美好时光。


康德继续道:「是的。这引出了福德问题之间的两难,若道德者应该得幸福,则会违背第二原则。若道德者无法得到幸福,则违背第一原则。这两难大家意识到了吗?」


在场所有人第六度或大或小地点着头。


「理性不应该推出矛盾或两难的情况,面这问题的两难,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在场所有人第一度或大或小地摇着头。


「放弃理性?」女主人露出调皮的笑容道。


「这是个方法,却不是个好方法。这好像为了怕肚子疼而停止进食,为了怕下雨而从不出门一样。我们有更能针对单一问题的解法,这解法也能让我们更深入思考福与德关係本身。还有其他人有问题吗?」


在场所有人第二度或大或小地摇着头。


「当两难出现时,我们必须反省此两难是否出于将理性能力推的太远所导致。以上两原则中,「应该」所指的是「事件发生的顺序」,比方说一个人做了好事,接着产生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事件的顺序」。但其实理性无法要求事物的发生依照思考的顺序。」


众人陷入思考,康德继续总结。


「做为有限的人类,我们无法决定事实如何发生,因此德福关係中的「应该」其实是仅仅限于理性范围内的『配得』。有德者不是应该的到幸福,而是配得上得到幸福,如果他真的得到幸福的话。『配得与否』则是理性思考范围内的问题。不管有德者是否能得到幸福,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道德者是配得幸福的」。把事情应不应该发生都是错误的思考方式。」


女主人与另一位理解力较佳的贵族,开始发出了「我听懂了。」的惊叹声。接着听众们陷入了一段小小的讨论与骚动。一阵子之后,越来越多人发出弄懂得惊叹声,康德知道他的演讲成功了。


「目前的结论是,有德者配得幸福,这是福德问题两难的解决办法,有疑问或反对的吗?」


群众们没有进一步的问题,不过应该不是没兴趣所致。许多人都露出「我终于动了脑袋」的兴奋表情。


「如果这一点没有疑问,那我们要从此推出最后一个总结。既然我们认为有德者配得幸福,这「相配」是理性的概念,其背后应该有「使之相配」的理性基础。但是这里所谓「使之相配」的理性基础,却远超出一般人的知识范围,因为我们自身无法连繫道德秩序与自然秩序。」


「所以那是怎麽一回事?」女主人回道。


「我认为必定有某些「理由」使得我们期待这样的相配,这个理由能够连繫这个世界上的道德秩序与自然秩序。除了某物之外,我想没有更适合的了。」


大家都摇头说不可能的,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考习惯,女主人回答了。


「上帝?」


「是的,上帝,只有上帝本身能是连繫这两者的存在。这不是上帝存在的论证,却是「我们期待上帝存在」的论证。单单从福德关係本身的分析,就可以推出,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公正的上帝来让原本相配的福德一致,使之成为德福相配的合理基础。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性思考,就可以看出期待上帝的主持正义并不是不合理的。这是今天最后的一个结论。」


众人又开始陷入一阵讨论与骚动。紧接着又是一两个人的弄懂开始,大家渐渐了解到康德思想的力量。讲学最后在康德简单重複几个回答问题中结束,几乎每个人都陷入了思考的狂喜,这的确是场思考的盛宴。


讲学结束之后,女主人过来同康德谈话。


「康德先生,太精采了。我从未亲眼见过如此精彩的讲学。推理缜密,结论又精彩绝伦。」


「託您的福。」康德回道。


「大部分人只能有其中一个就是能称得上有名的学者,而您却两者兼备。」


「託您的福。」


女主人将僕人支开到另外的房间去,她想与康德私下谈话。


「康德先生,您对我的新婚事看法如何。」


「自然是集明智与荣耀于一事的选择。」


「你真得如此认为吗?」


康德对这句话没有答腔,反而是把眼光转了开来,两人陷入一片沉默。最后是伯爵夫人先打破了沉默。


「我并不轻视平民,但您应该很清楚,我俩身分的差距。我想跟您说,或许正如您所说的一样,虽然事实上您现在的身分是未婚,您的聪明才智应该是足以匹配上任何女人的。」


「当然也足以配得上一位伯爵夫人的。」


这是伯爵夫人在康德耳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然后她离开了他的身边。


伯爵夫人与康德终因身分的差距不可能有结果。潜心于学术的康德终身未娶,不过他在哲学上的卓越才智没有被埋没,晚年的他在学术上有成,成为近代哲学中最耀眼的新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