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兰德与丈夫、崇拜者间惊世骇俗的“四人爱情”

2017-08-12 哲学园

【独家预售,9.3发货】

橄榄古典音乐01

《古典音乐·如何爱》


长按二维码购买


来源:《信息时报》 凤凰读书

如涉版权请联系编辑微信 iwish89

哲学园鸣谢




1938年,安·兰德开始创作她最受欢迎的小说《源泉》(最初的名字是《二手生活》)。主人公是一个建筑师,1943年出版。为了收集这部小说的素材,她曾为一位纽约的建筑师无偿当打字员。《源泉》接二连三被美国十二家大出版社拒绝之后,像所有不可预见的奇迹一样,《源泉》开始畅销。
    

《源泉》的主旨可以用书里的两句话来描述。


一、“伟大的人物没法被控制”。


二、“文明是朝着一种个人社会的发展过程。野蛮人的整个生存状态都是公开的,受他所属部落的法规统治。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


1944年,在美国《读者文摘》上,兰德进一步讲到:“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指个人有权为了自己生活,选择自己的个人幸福并为实现这样的幸福而努力。在这种选择中,每个人都是唯一和最终的决定者,任何他人都无权决定他的幸福。”


这一段论述后来被思想界总结为“自私的美德”。兰德通过《源泉》,告诉年轻人:一个人应该作为英雄存在,以他自己的幸福作为他生活的道德目标,以创造性的成就作为他最高贵的活动。


当时的美国,依然是一个清教徒的世界,女性只担任爱、照顾和牺牲的角色。但是兰德对这些慈善、爱和牺牲不屑一顾。在1943年发表的小说《源泉》里,她特意设置了一个“连穿衣都是为了慈善活动”的“慈善太太”——爱穷人、爱牺牲、爱义工,但这不过是以牺牲为借口好夸耀她的德行罢了。在战后,被清教徒困扰的青少年们迅速被兰德吸引了。
   

这个坚定且美貌的女人,像一个男人一样强调理性,《波士顿环球》的专栏作家凯茜·杨19岁第一次看到兰德的书。“读兰德的哲学是一件令人愉快的洗脑过程。兰德拒绝把个人主义看成罪恶、提倡自我牺牲的道德原则,这对当时人们的行为准则是一种激进的挑战,一种观看世界的全新途径。”在50年代,她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这种攻击和争议给兰德带来的只能是兴奋。为了反击,她专门建立了一个“安·兰德研究所”,发起了一场捍卫自己哲学观念的“客观主义哲学运动”,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她一直在美国各大学巡回演讲,回击各种关于她的批评。阿特拉斯耸耸肩1946年9月,安·兰德开始创作《阿特拉斯耸耸肩》。这本书整整写了10年,直到1957年才出版。其间,安·兰德遭遇了她又一次爱情。这段感情,也为她的思想落下了一笔佳话。


1950年,安·兰德和弗兰克永久居住在纽约,认识了一个叫纳撒尼尔·布兰登的学生。兰德比纳撒尼尔年长25岁,纳撒尼尔从14岁开始就是兰德的崇拜者,他常常与未婚妻巴巴拉一起到兰德家做客,与兰德的丈夫弗兰克也成为熟知。最终产生了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兰德与纳撒尼尔产生了一场“婚外恋”。


面对这场爱情,兰德非常冷静,在相互表白后的当天,她就说服纳撒尼尔向各自的伴侣公开了他们的感情。她对巴巴拉说,“这并不意味着纳撒尼尔不爱你,或者我不爱弗兰克,你必须理解这一点。”经过短暂的犹豫,4人达成了一项难以置信的“安排”协议:保持各自的婚姻,但兰德和纳撒尼尔每周可以有一天“私密幽会”。


更戏剧性的是,后来,安的丈夫弗兰克和巴巴拉也成为情人。《阿特拉斯耸耸肩》的初版就是送给弗兰克和布兰登两个人。


这场爱情,也充分反映了安·兰德的性格。这个女人,从来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在1943年出版的《源泉》中,她借主人公霍华德·洛克之口宣称,世界上没有任何靠得住的权威,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她处处都和主流对抗:主流要求女人宽容忍耐又有恩慈,她则漠视女人在传统领域中的地位,大声宣扬独立判断和个人意志。因此,兰德从来不会害怕别人的反对,对她来说,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就是她自己。她的个人生活是她理论的最大的论据。而《阿特拉斯耸耸肩》一书则被她视为包含了她全部的客观主义哲学观。


不过,这段爱情并没有持续太多时间,几年后,纳撒尼尔陷入了与一个年轻女子帕翠西娅的秘密恋情。被激怒的兰德与纳撒尼尔愤然绝交。后来,纳撒尼尔也与巴巴拉离婚,娶帕翠西娅为妻。在兰德去世之后,纳撒尼尔与巴巴拉分别发表回忆录,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这段感情经历。


1982年,在弗兰克去世3年后,安·兰德因心力衰竭离开人世。至死,她都在和各种主流思想作斗争,不服从任何约束。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哲学家,但主流思想界在她有生之年都不肯承认她在哲学界和思想界的地位。

1999年,在她逝世17年后,她终于成为好莱坞的主角,他们把她和布兰登的故事拍摄成电影《兰德的激情》(ThePassion Of Ayn Rand)。而电影正是根据巴巴拉的同名传记作品改编。同年,美国邮政系统为兰德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她的小说《源泉》,也在2002年被选入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书。当年热爱她的青少年们,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而兰德的“个人自由”和“客观主义”成为他们所倡导的美国精神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兰德名言
    

有机体的生命就是价值的衡量标准,延长生命即为善,威胁生命即为恶。只有“生命”的概念才能使“价值”的概念成为可能。如果连生命都不存在了,何谈价值? 


一个集体、一个种族、一个阶级、一个政权——这个集体的共同欲求,就是每一次专制统治的借口和所谓理由。历史上每一种罪恶滔天的丑行,都是以利他主义的名义犯下的,可曾有那一种自私的行为,能够敌得过凭借利他主义原则所实行的大屠杀呢?其过错究竟在于人们的虚伪,还是在于利他主义的本质呢?最可怕的刽子手就是最真诚的信奉者。


人类被教导说,“自我”就是邪恶的代名词,而“无私”是美德的最高境界。可是创造者就是绝对意义上的自我主义者,而那个所谓的“无私的人”正是那个没有思想、没有感受、没有判断、没有行动的人。因为这些能力都只能属于“自我”。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诞辰100周年

历时30余年

他终于把这套重量级的学术著作

写成了全球的畅销书!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长按二维码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