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兄弟俩同时登上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们是怎么从山村走出来的?
温州永嘉一个山村家庭,培养出两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最近,这个消息在温州人的朋友圈里“炸”开了。
两兄弟同登“顶尖科学家榜单”
前不久,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
这份榜单是由斯坦福大学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与Elsevier旗下Mendeley Data发布。榜单以Scopus数据库为依据,基于引用次数、H因子、HM因子等综合指标,根据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6个细分子领域,囊括共约16万名来自各领域的著名科学家。
上榜的学者,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科学影响力,为所在领域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者。
国内共有5272名科学家上榜,多名浙江学者榜上有名,其中,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的讲席教授陈建飞和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胜勇,同是温州永嘉人,而且还是从同一个家庭走出来的兄弟俩。
记者联系了陈建飞和陈胜勇的二哥陈建良,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兄弟姐妹一起学习成长的一些经历。
陈建良提供的资料显示:陈建飞,出生于1963年,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浙江大学(1987-1992)、英国诺丁汉大学(2001-2002)及爱丁堡大学(2002-2013)等国内外知名大学任教,2019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
陈建飞
他研究方向涵盖土木工程及松散材料力学两个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先进离散元、有限元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松散材料力学、筒仓内的散颗粒流动及其与仓体的相互作用三方面,并且在上述三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陈胜勇,出生于1973年9月,哲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任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胜勇
温州山村家庭走出来的顶尖科学家
陈建飞和陈胜勇的老家,在温州市永嘉县沙头镇的珠岸山村。村子在永嘉县城以北,距离县城近30公里的山中。
陈家有兄弟姐妹8人,陈建飞排行第三,陈胜勇排第五。
陈建良说,他家兄弟姐妹8人小学都是在村里小学读的,初中在离家5公里的渠口济时中学读的。
五兄弟合照。左起:四弟陈建胜、三弟陈建飞、大哥陈修楚、五弟陈胜勇、二哥陈建良。
他们的父亲陈茂光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大大小小10口人的口粮全部都靠他一个人在田里耕作而来。
“我们温州山多地少,家里10口人,每个人能分到3分田,如果全部种水稻,那显然是不够吃的。”他说,为了填饱肚子,父亲每年会在大部分田地里种上一季高产的番薯,收获后制成番薯干,作为全家人的主要口粮。
父亲小时候上过初小(一年级到四年级),母亲没有读过书。两口子把学文化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我记得父亲说过,只要我们有能力升学,他俩就咬紧牙关供我们读上去。”陈建良说,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总是教导他们兄弟姐妹要努力学习,不能懈怠。
家庭经济全靠父亲支撑,非常艰难。陈建良说,母亲是一个勤劳又十分节俭的人,她做完家务后,会到珠岸山上采集野茶、草药回来,粗加工后,卖出去换一些钱回来贴补家用。
陈建良说,在当时的农村,家里的劳动力多少对家庭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而上了初中,就要住校,意味着没法再给家里提供劳动力,反而每学期要学费,每周要生活费,这对当时的一大家子来说是一笔负担。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们兄弟姐妹在上初中之后,都会在每周一每人挑40斤左右的柴下山,在渠口的集市卖掉,卖柴得来的钱,他们会在星期六中午放学后到供销社买上四十来斤盐带回家。
“家里开了一个代销点,我们带回去的盐会卖给附近的村民,可以获得一笔收益。”他说,他、大哥以及三弟建飞当时的学费基本上是靠卖柴和盐解决的,此外每年还能有余钱买一些布匹做新衣服。
五弟陈胜勇出生相对晚一点,读初中的时候家庭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父母都是节俭而热心肠的人,关于教育也有自己的想法。父亲陈茂光当年是珠岸山村的村支书,为了改变山村的贫困和落后,他曾发动周边村民一起集资投劳,修建水库、建电站、办学校,项目缺少资金时,甚至还从家里本来就不多的积蓄中掏出一部分。
“他是能省的钱都会想尽办法去省。”陈建良说,父亲甚至有次为村里办事情,因舍不得花钱坐车,徒步60公里走到目的地。
母亲的节俭也是如此,家里所有的日常开销都是母亲在照料。“她会精打细算,从口粮中省下粮食来换成钱,改善家里的条件。”陈建良说,一家10口人原先居住的地方,是一间40平方米的小房子,当年,母亲硬生生节省出360元,盖了3间总面积120平方米的木结构房屋。
父母的节俭,让家里的孩子们都对自己的学习机会特别珍惜。兄弟姐妹8人在学习上都很认真,其中5人拿到了大学以上文凭。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并不容易。
“为弟弟们的荣誉开心,但不意外”
在陈建良看来,兄弟姐妹8人在读书方面都很争气。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们兄弟姐妹的学习成绩,主要得益于培养出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的较好学习氛围。
上世纪70年代末三弟陈建飞第一次参加高考,因为营养不良体检不合格,最终没能被学校录取。之后半年在永嘉中学借读,靠自身毅力,成了当年永嘉的高考状元,被浙江大学录取。
五弟陈胜勇,在物理方面有专长,经常在竞赛中得奖。“他那年是带病去高考的,连续考试三天,发烧三天,每天是拔了吊针进考场,出了考场继续吊瓶。”
“老实说,他们这次进入顶尖科学家榜单,我们都感到很开心,我的兄弟我了解,他们一直都很优秀。”陈建良说,陈建飞和陈胜勇自从上大学后,就经常在各自的领域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这次的荣誉并不意外。
陈建良说,他最关注的还是弟弟们生活工作顺不顺利,身体好不好,“对我来讲,兄弟姐妹们的健康幸福,比任何好消息都有价值”。
“三弟和五弟以前常年在国外,难得相聚,现在都在国内,我们基本上每年都能聚上一次。”
“好在现在通信方便。”他说,他相信兄弟姐妹们未来都会在各自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就。
推荐阅读
▼
▶一大拨综合体来袭!温州市区前5个月共成交34宗经营性用地,将新建配套物业近百万方
▶温州第三代市民卡上线!老卡需要换新卡吗?来源 | 都市快报
编辑 | 海勇 审读 | 林丰责编 | 施世潮 监制 | 陈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