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建松:15年创建2000亩冷库

2016-06-28 温州商报


    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他远离家乡到云南, 投资全部家当创办了自己的棉被生产作坊。

    为了解决新鲜蔬菜在运输途中难以保鲜而被大量损耗的难题, 他从市场角度出发抓住商机, 生产的 “蔬菜保鲜被” 价格便宜好用受到了蔬菜收购商的欢迎。

    为了进一步帮助菜农, 让鲜嫩蔬菜在经历远距离运输时保持新鲜感, 他大胆入手 “冷门” 生意, “一砖一瓦” 建立起了位于昆明呈贡地区的第一个保鲜冷库, 同时这也是温商在云南建立的第一个蔬菜保鲜冷库。

    为了快速拓展冷库市场, 他紧抓生鲜蔬菜采购需求,组建专业建筑团队, 从第一个到两百多个, 在他占地2000亩的冷库中, 每天运往广州、 四川以及东南亚等地的蔬菜价值达到了5000万元。

    他是陈建松, 来自温州永嘉的一名云南温商, 昆明嵩明金杨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昆明市呈贡区浙江商会会长。

    陈建松是个不太善于言辞的温商实干家。在他腰间每天都会挂着一大串钥匙, 这是已经身为企业掌舵人的他, 却仍勤于一线工作的最好 “见证” 。





01项目

远赴云南创业是献给自己的 “成年礼”


>>陈建松投资建设的农庄内部。 


    1991年, 刚满18岁的陈建松已经开始在老家从事棉花生意。在亲朋好友的指引下, 他选择来到云南创业。第一次站在高原的红土地上, 他其实很茫然, 但同时也敏锐地感觉到在这块充满生机的红土地上, 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商机。

    “刚来云南的时候, 身上就带来一点现金和几床棉被, 开始是想先跟着同乡一起先做做棉花看看市场, 所以一个人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就过来了。 ” 陈建松说, 落脚到昆明呈贡以后, 从熟悉的棉花生意着手, 一步步购置机器, 雇佣工人。很快, 他就在当地办起了自己的棉被生产作坊。

    有了自己奋斗的一小片田地, 依靠着温州人天生的经商头脑, 陈建松的棉被生意起步还算不错。 “最开始的一两年, 平均一天大概可以卖出20床左右的棉被, 但是销售量上涨得比较慢。 ” 在当时的昆明棉被市场上, 棉被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行业竞争也相当激烈。为了更加安心地创业, 陈建松将妻子也从老家接到了昆明, 由两人一同打理棉被厂的日常生意。



>>陆良冷链项目建设受到云南政府关注。
>>占地上百亩的金泰冷库

改造蔬菜棉被从小作坊到棉被工厂

    俗话说 “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 , 在妻子的协助下, 一方面让陈

    建松在工厂日常工作轻松了许多,生意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转机。另一方, 通过自己对市场的细心观察, 很快, 陈建松就在生鲜蔬菜运输领域找到了新的 “棉被” 商机。

    棉被工厂的销售量从 1994 年的几千条, 到一年后的 2万多条, 再到一年后的7万条,几乎每年都是成倍地往上增长。

    回忆起那段时间工厂里的忙碌景象, 妻子潘剑静还是记忆犹新: “那段时间工厂里每天的生产都很忙, 为了解决及时送货的问题, 我还专门去考了驾照, 买了一辆红塔货车当送货司机, 有时还会

一直送到半夜两三点。 ”


在云南开出的第一家 “温” 姓冷库

    通过六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悉心经营, 棉被生意已经走上了稳

步增长的轨道。就在陈建松刚刚完成原始资本的累积之后, 并没有放慢继续前行的脚步, 而是在机会来临时, 再次选择了迈出创业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原因主要在于生鲜蔬菜市场的每日体量较大, 而市面的已有保险冷库设施设备还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 陈建松的脑海中很快就有了在呈贡地区尝试搭建冷库的计划。从冷库的选址到搭建, 再到冷库设备的学习和了解, 这个过程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冷库的他来说, 并不简单。

    目前, 陈建松在云南投资建设的冷库项目总面积已经超过2000亩, 冷库每天的生鲜进出货值平均也达到了将近5000万元。依托于市场进行着有序扩展, 加上骨子里的实干精神, 使得陈建松在云南的冷库生意越做越强, 逐渐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民营冷库经营商之一。并且在中国西部市场, 以及缅甸、 老挝等南亚、 东南亚市场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在他看来, 冷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光是仓储一天的用冰量就达到了70万个, 这就要求相应的配套设备必须及时完善和升级。 “从生鲜蔬菜保存用的泡沫箱, 到保温降温使用的制冰机, 我们都会针对冷库消耗品进行专门的生产和升级, 保证储藏条件可以满足不同的产品和市场需求。 ”



02人物

建造庄园为商会安家


    在位于昆明呈贡区政府仅十公里的一处绿林中, 是陈建松在去年刚刚建设完成的生态农庄。整个农庄占地面积为50亩, 除了大片有机农田、 果园和大量树木以外, 还有刚刚入驻的昆明市呈贡

区浙江商会。

    田中刚刚种下的番薯, 温室中等待收获的黄瓜、 南瓜, 还有道路边已经结出果实马上就能成熟的杨梅、 蓝莓、 枇杷,专程从温州带来的苦菜……站在农庄中放眼望去, 可以很容易被这里的一草一木深深吸引, 彻底放松自己, 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从去年开始, 陈建松打算在每年的元旦, 邀请所有商会会员, 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前来聚会。他乡会亲朋, 举杯共好友, 在他看来就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

    农庄中的每一条道路, 每一片田地,都是由陈建松自己来设计, 对他来说, 这里的蔬菜和果实, 就是他闲暇时怀念家乡最好的方式。除此之外, 农庄里摆放着的各式珍贵木雕, 还有自建的豪华水下KTV会所, 这些都体现了陈建松在工作之外, 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作为一名出生农村的在外温商, 陈建松把自己骨子里对于农家土地的热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农庄里, 充分展现了他脚踏实地的成功品质。而作为商会的会长, 把自掏腰包建造的庄园毫无保留地

为商会 “安家” , 更是表达了他对昆明市呈贡区浙江商会的真切感情。

03对话

把 “冷门” 生意做成行家

记者 (以下简称记) : 从生产棉被到建造经营冷库的转变, 过程中经历过哪些困难?

陈建松 (以下简称陈) : 一开始做的时候确实对冷库不太了解, 我就自己学着先在纸上设计, 去实地测量了解冷库设备。当中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也交了很多的学费。慢慢有了经验之后, 包括现在通过脚步的多少, 我就可以对冷库的尺寸进行测量。


记: 冷库在建设之前如何选址, 如何保证在半年内可以完成建筑工作?

陈: 因为不同地区的生鲜蔬菜具有季节性, 我们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建设新的冷库。冷库的构造算不上特别复杂, 每个冷库的前期设计工作, 一般都由我自己就可以完成, 再加上一直合作的建筑团队,实际施工起来比较熟练。


记: 一个冷库集中管理起来比较容易, 200多个大小不同的冷库,如何实现每个冷库内部的高效仓储管理?

陈: 首先对于每一个冷库, 从设计到建设完成, 我都会全程参与, 这让我对所有的冷库都充分了解。按照每个冷库中心创建公司, 分派不同的人员单独进行日常运营, 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体统筹管理。


记: 冷库作为物流领域的一个环节, 在 “互联网+物流” 的转型升级过程中, 你会注重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陈: 冷库其实是仓储库存的一种, 主要还是在库存管理方面, 一个好的库存管理模式要从入库到储存再到出库的每一个环节入手, 需要注重整体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细节。


记: 除了棉被和冷库产业以外, 未来还有什么发展的打算?

陈: 其实在云南我涉及的产业还有很多, 酒店、 物流、 超市、 生鲜蔬菜批发市场等等, 这些都是与冷库相关的产业链条。因为云南算得上是一个农业大省, 所以未来我想更多的可能, 会结合冷库中产生的生鲜流通数据, 进行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些尝试。


记: 这几年政府对温商回归的政策力度一直很大, 你有回温投资的打算吗?

陈: 响应温商回归的号召, 是我们在外温商肩上回报家乡的一份责任。一直以来, 未来让家乡变得更好, 对于家乡的公共建设我都会坚持参与。


>>菜园与蔬菜温室


>>农庄内部


温商全媒体记者 朱则金 赵琛璋 胡志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