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故事|第二期:百年修业,世纪湘农!回首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修业学堂的故事!

新媒体中心 湘农青年 2022-12-16


  【栏目导语】百年光阴弹指过,未尽磨染是初心。时光的零星碎片,构成了过去的我们,构成了你我的共同记忆,书写着故事的一撇一捺,浇筑着湘农人的赤诚初心。


  本栏目聚焦于讲述湘农和湘农人的故事。我们将细细讲述那些闪耀在湘农百年岁月中的灿烂星辰,展开农大校史的漫漫长卷;述说校园故事,唤起湘农学子的真挚感情;传播校园里的梦想和热爱、励志的人和事、青春的笑与泪,弘扬湘农人的农大精神。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翻阅过去的故事,从新的篇章出发,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故事|第二期:辉煌校史,昭昭开篇!和小农一起来看看修业学堂的诞生!》





















明德风波推建成



















  1903年3月,留日归国学生胡元絯 、刘佐辑等创办明德学堂,是为当时湖南最早的新学。原高等学堂教务长周震鳞来到明德主持校务,兼任历史地理课程,黄兴也于该年秋天来到明德。明德学堂内部逐渐组成了一股新的革命势力,与以刘佐辑(依附王先谦)为代表的旧势力关系紧张,明德风波事件终于在秋天爆发。(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报》)


  在这次风波之中,一部分思想激进的学生由此对明德失去了信心。许睢、王桢干、郭棕翰、李著勋、廖家均、魏先根、何积粮、梅伟杰、彭鼎年、黄昌溶、周教敷、张尔还等12名学生决计退出明德,另办他校。他们请周震鳞、俞蕃同、许直三人出面,呈请湖南政府,批准创办了“修业学堂”。(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报》)


 

(原高等学堂教务长周震鳞)


  周震鳞对此回忆道:“壬寅癸卯之际,革命进行方始,余身当疑谤之卫,乃创此校,以为同志聚义之所。修业学堂成立后,作为明德学堂的一个重要补充,成为湖南革命派活动的新阵营。(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报》)

    














各路志士纷相助



















  可以想见,以十二学生之力,在湖南新学初兴并无范例的情形下,要建设一个全新的学校何其不易。创办人之一许直先生捐百元作为房租押金,租得长沙南城高码头民房为校舍,朱剑凡亲戚魏某捐四百元,作为办学经费。俞蕃同、周震鳞、许直为总办,主管校务兼教学,长沙诸名师如钱绍骥、朱子淘、周震勋、刘台生、翁巩、郑日功、许奎元等前来义务担任教员,1919年,毛泽东也来到修业小学高小部担任历史教员,继其师徐特立之后成为修业学校的一员,十二名退学学生成立中学甲班———如此,得到长沙知识界诸多名人同情与资助,修业学堂于旧历1903年8月18日正式开学了。(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报》)


     

(修业学堂校门)
















绝境之处辟生道




















(韭菜园旧校址)


  1906年湖南全省遭受二百年不遇之水灾,中学以上均停支学署补助费,修业学堂因此经费短缺,难以为继,有人主张停办。在此困境下,对外负责的俞蕃同毅然主留小学部,嘱咐彭国钧、黄海润勉为撑持,逾年再办中学。此后两三年间,修业学校的办学经费全赖俞先生支持。(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报》)


  北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统治时期,湖南地方军当政,政局动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修业继续艰难前行。(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史》)


  1919年6月,修业校友组“春柳社”,这是长沙第一个话剧团,他们自编自演,宣传爱国救国,抵制日货。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修业创办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 主张以平民主义来打倒强权。(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史》)















学科改制旨救国



















  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口号从未停止过,与此相伴随,职业教育也从萌芽到一步步地走向制度化、成熟化。到“五四”前后,在修业艰难前行的同时,因为教育界、实业界乃至政界的提倡,职业教育很快成为潮流,这为修业的改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方向。(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史》)


(修业农校实习牧场)


  学校从1918年酝酿改制,到1923年农业部正式招生,学校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转变,以此为基础,修业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成绩与经验都获得了空前发展。1923年,校董姚明确地提出“救国帜志”的办学目标,并进而形成传统,为湖南,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有志之オ。“修业”师生进一步坚定了立足复兴中华农村走实业教育救国之路的信心。(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史》)


  正是修业师生上下一致,齐心协力,赴难救国,敢为人先,修业学堂才能代代相传,势头迅猛。(摘自《湖南农业大学校史》)















一心求学寻真知



















  

(修业学堂校歌)


  校歌中的“十二人”是修业学堂时期不得不提的一段历史,因为在修业学堂最初就是由十二名学生发起并携手创建的。他们分别是:许睢、王桢干、郭棕翰、李著勋、廖家均、魏先根、何积粮、梅伟杰、彭鼎年、黄昌溶、周教敷、张尔还。十二名进步青年因湖南绅士界新旧势力矛盾而决定退学自建学堂,这一倡议得到了周震鳞先生的毅然支持,在众人的推举下,周震鳞先生担任了第一任总办,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办学。(摘自 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公众号)


  “半读半耕、愈穷愈振”是修业学堂办学的真实记录,由于办学经费困难,全体学生以愈穷愈振的斗志和乐观精神,一边劳动耕作,一边探求学问;教职员们也热心任事,一人兼数职,辄更深阅课卷,黎明又起工,亦皆精神焕发,无不安贫乐教,课余每弦歌不断,置艰难困苦、饥寒交迫于度外。(摘自 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公众号)




END





  1951年,修业学堂被赋予了崭新的名字——“湖南农学院”由毛主席亲笔题写。湖南农学院建设后涌现出一代奠定农业学科根基继往开来的学者,从修业学堂到湖南农学院再到湖南农业大学,跨越了百余年的历史,伴随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复兴历程映射出湘农在峥嵘岁月中心怀社稷、解民之艰、习苦耐劳探索不止的精神历程。(摘自 湘农青年往期推送)







往期回顾

· 我们的故事 | 第一期:朴诚奋勉,求实创新!走进湖南农学院第一任校长李毅之先生的故事!







封面图 / 张锐昕

素材来源 / 往期推送 网络

《湖南农业大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公众号

文案 / 李灵 张禹煣

编辑 / 汤佳琪

责编 / 黎康 李伊能

指导老师 / 覃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