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此倾注生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要靠你和我……”不久前,伴随着一首悠扬的英文合奏,国际青年志愿服务U站落户宝安。
站长弗朗西斯不无感慨:“作为一名加纳公民,我在深圳宝安工作生活了近16年,希望能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会服务,帮助来深圳、来宝安的外国人,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从一根热线电话到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从志愿服务的社会化、项目化到制度化、专业化,深圳义工联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
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86万,占常住人口的13.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理念成为城市“十大观念”之一,“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的口号也在深圳广为流传。
今天小编也告诉各位义工一个好消息
👇
凭义工证可五折游深圳16景区 4日,深圳市旅游协会与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携手深圳全市16家知名旅游景区推出2020年“深圳义工惠游鹏城”景区门票五折活动。
在2020年 6月至12月期间,深圳市义工持深圳志愿者(义工)证进入深圳欢乐谷、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东部华侨城、深圳世界之窗、深圳光明农场大观园、青青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海上田园、Free Sky 云际观光层、玫瑰海岸、深圳中丝园、地王观光•深港之窗、华侨城甘坑客家小镇、欢乐海岸海洋奇梦馆、金色海岸海上观光游、玫瑰小镇等全市16家知名旅游景区,可享受门票5折优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后,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来深就业、创业,远离家乡,无依无靠。面对这些问题,1989年,19名热心人士组成义工队伍,开通“关心,从聆听开始”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为遇到困难的来深创业者提供帮助。
1990年4月,由46名义工组成的深圳市义工联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随之而来的是,现代理念意义的志愿服务模式在国内正式诞生,聚焦帮困助弱、扶老助残助幼等社会问题,涌现出以丛飞、孙影等为代表的一批草根爱心人物、道德模范,“深圳义工”成为享誉全国的闪亮名片。2011年底,深圳在全国首次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其发展经历了1.0、2.0、3.0三个阶段。1.0阶段的特征是志愿服务的社会化、项目化、活动型,其经验是闯出了社会动员的“深圳模式”,并通过提供社会服务的形式,使得志愿服务被社会广泛接受并普及。2.0阶段的特征是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岗位化、信息化,通过成功总结志愿服务U站的岗位化服务模式,推动U站的连锁品牌运作,打造“志愿深圳”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志愿服务立体发展格局。当前,深圳正推动“志愿者之城”建设进入3.0阶段,即以制度化、专业化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发挥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我们要面对和及时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如环境治理、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等。”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环境治理的实践中,他们动员大量专业志愿者参与河流水质监测、河道巡河保护等。在公共安全领域,志愿者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突发灾害应急救援等工作。
深圳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不仅局限于开展基础性的公共服务,不仅是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实现“雪中送炭”。
如何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面?据悉,团市委将把“推动社会参与、实施专业参与、实现全过程参与”的模式,复制推广到食品药品安全、垃圾分类处理、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动在全市各街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U站,建立完善“社会监督+配合执法”的志愿者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服务模式;组建专业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实施“督导员+志愿者”的垃圾分类定点劝导机制;依托全国首个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将志愿者培养成为“紧急救护员”“安全网格员”“安全协管员”“安全监督员”“安全宣传员”的“五员”,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形成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有益实践。
采写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沈勇
监制 |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