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选读】NO.1| 《道德经》之 第十四章

2017-04-15 钟深黎尚谷常高禄 优才成长


(20170326 17:30~17:30)王利群摄于河南鹿邑太虚宫老子文化

      

     [原文]

第十四章 

1.14


14.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原第五十章)

【译文】 

   人一出生,就面临死亡:活着的占十分之三;死掉的占十分之三;母子在生生不息、繁衍后代过程中死掉的,也占了十分之三。女性明知生育的危险,为什么还要继续生育呢?因为这是女性厚德载物的品德和敢于担当繁衍子孙后代的责任。听说善于循道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或老虎,在疆场上驰骋不会因此受伤或死亡。犀牛的尖角、老虎的利爪和兵器的锋利都拿她无可奈何。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她不在死亡的视线范围里。

【注解】 本章提出了母性的厚德。“出生入死”: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

“生生”:同“申”;“申”的甲金文意为一个女性又孕育了另一个女性,是生生不息的意思。所以,“神”这个字,就是对女性生生不息、繁衍后代的崇拜。

“兕”:指犀牛。

 


(王羲之书《道德经》之十四的一部分)


                                                   经典阅读 

   

老子《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宗教、军事、文学、艺术、科技、医学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当是人类的行为规范。无论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学问也好,都必须循道而行,实事求是:凡是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都会是正确的;凡是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即便眼前看似正确,但迟早会是错误的。以道修身,则身心和谐;以道处事,则人际和谐;以道治天下,则万邦和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






内容来自中华书局,统筹:启正;编辑:刘宏

新媒体编辑团队:易宏  黎尚谷  常高禄

编审:朱越利  王彤江 陈霞  王利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