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选读】NO.1| 《道德经》之 第十七章

2017-04-18 优才成长


(20170326 17:30~17:30)王利群摄于河南鹿邑太虚宫老子文化

     

第十七章 

1.17


17.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原第五十二章)。

【译文】 宇宙大爆炸创造了宇宙,是天地万物的起源。既然得知天地万物的起源,就能认识天地万物;既然认识了天地万物,就会自觉回归到宇宙的终点,这样才能终养天年。如果挡住诱惑、守住底线,就能终身无忧;如果欲壑难填、贪得无厌,就会后患无穷。只有知晓黑洞和奇点,才能把握阴阳规律;只有厚德载物,才能自强不息。只有把握雌性的厚德载物,才能回归自然的阴阳规律,自己才不会遭殃。这是生生不息、永续不绝的道理。(钟深教授翻译)

【注解】

“天下”:这里指宇宙、天地和万物。“没身”:指终身。“兑”和“门”的组合就是“阅“,”阅“指合法夫妻的天伦之乐。因此这里的“塞”和“闭”指合法之事;“开”和“济”指非法之事。“小”:甲金文意为雌性生殖器,这里翻译为黑洞和奇点;“明”指阴阳规律。“柔”:甲金文意为女性繁衍后代生生不息;“强”:甲金文意为男性生殖能力强壮不已。“光”:甲金文意为女性头上的光环,这里指生育能力。“袭”:甲金文意为人类繁衍不绝。(钟深教授注解)

 

(王羲之书《道德经》之十七的一部分)

                                                     经典阅读 

   

老子《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宗教、军事、文学、艺术、科技、医学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当是人类的行为规范。无论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学问也好,都必须循道而行,实事求是:凡是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都会是正确的;凡是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即便眼前看似正确,但迟早会是错误的。以道修身,则身心和谐;以道处事,则人际和谐;以道治天下,则万邦和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




内容来自中华书局,统筹:启正;编辑:刘宏

新媒体编辑团队:易宏  黎尚谷  常高禄 王寿增

翻译与注解:钟深

编审:朱越利  王彤江 陈霞  王利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