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经典选读】NO.1| 《道德经》之 第十八章

2017-04-19 钟深常高禄黎尚谷 优才成长

(20170326 17:30~17:30)王利群摄于河南鹿邑太虚宫老子文化

     

第十八章 

1.18


18.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原第七章)

【译文】 天地长久。天地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非自己所生,也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与世无争,反而会德高望重;置生死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正是因为他的大公无私,才会成就他的丰功伟业。(钟深教授翻译)

【注解】

“圣人”:“圣”,甲金文意为把握规律的人,有道的人。老子借用天地的无为来指引圣人的无私无欲,表现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思想境界。

(钟深教授注解)


 

(王羲之书《道德经》一部分)

                                                     经典阅读 

   

老子《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科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宗教、军事、文学、艺术、科技、医学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德经》主张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当是人类的行为规范。无论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学问也好,都必须循道而行,实事求是:凡是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都会是正确的;凡是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即便眼前看似正确,但迟早会是错误的。以道修身,则身心和谐;以道处事,则人际和谐;以道治天下,则万邦和谐。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道德经》,仅五千字,但其广博精微的思想内涵却无法用文字的数量加以描绘,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老子《道德经》宝藏之满载,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便唾手可得。《道德经》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中国古代历史告诉我们,凡是拨乱反正的时期,《道德经》就会给国家和民族以智慧,使百姓受益。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在其《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思想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因此,汤因比曾直言不讳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





内容来自中华书局,统筹:启正;编辑:刘宏

新媒体编辑团队:易宏  黎尚谷  常高禄 王寿增

翻译与注解:钟深

编审:朱越利  王彤江 陈霞  王利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