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高考作文题大全,重温我们的青春记忆 | 优才文摘 No.607

2017-06-14 优才成长


今年,共有940万名考生走进2017年高考考场。上午结束的高考语文考试,全国共有九套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天津自主命制六套。

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历来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么今年九套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目都是什么呢?“壹学者”整理汇总如下,赶紧看看你有什么好思路吧!


全国卷I

(试卷使用省份:河北 河南 山西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安徽 湖南)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

(试卷使用省份:甘肃 青海 海南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宁夏 新疆 西藏 陕西 重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下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卷III

(试卷使用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包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大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世界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会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 有记叙,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山东卷

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天津卷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督导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几点,读到时代的应急,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壹学者”邀你一起看看过去40年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重温属于你的那份青春记忆。 



70年代
1977年
  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





1979年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80年代
1980年
  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达·芬奇故事)。






1981年
  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
  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






1987年

  1.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2.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






1988年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9年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90年代
1990年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
  1、描写圆的想像物;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3年
  一、一段圆规的说明文(200字)


  二、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要求:①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②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神态。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1、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6年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1、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2、以“我更喜好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7年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998年
  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2000年及以后






2000年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3年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5年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

  全国卷Ⅰ: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2007年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2008年

  全国卷Ⅰ:根据一段汶川特大地震的文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年

  全国卷Ⅰ: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

  全国卷Ⅰ 漫画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2011年
  全国卷Ⅰ :《期待长大》。  






2012年

  全国大纲卷: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年

  全国大纲卷: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

  全国大纲卷: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根据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

  全国新课标卷Ⅰ: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6年

  阅读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内容来自壹学者,版权属于原作者,谢谢!


延伸阅读:


6/40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40项研究。既适合于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于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应用心理学的人。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连载



就像你所看到的,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有些不同,因为在这里我们探讨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发现了有关睡眠和做梦的一些基本现象,为第二项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维廉姆·戴蒙特关于做梦剥夺的研究,但为了让读者对此有所准备,我们首先介绍阿瑟瑞斯基的发现。


1952年,当尤金·阿瑟瑞斯基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就在进行有美睡眠的研究。他研究的一部分是观察睡眠中的婴儿。他发现,当这些婴儿睡眠时,总是周期性地出现主动性眼动,而在其他时间里,仅偶尔出现慢速眼动。他认为这些主动性眼动可能与做梦有关。然而,婴儿不可能告诉研究者他自己是否在做梦。所以,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他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成人。



阿瑟瑞斯基和他的同事纳撒尼尔·克特曼征召了20名正常成年人作为被试。灵敏的电子测量仪器通过电极连接在被试眼部周围的肌肉上。电极的导线一直延伸到隔壁房间,研究者在那儿监控被试的睡眠。然后被试就可以正常地入睡了(每个被试参加观测不止一夜)。整个夜晚,无论在主动性的眼动期还是很少或根本没有眼动的时期,主试都可能把被试叫醒并对其进行“审问”。叫醒被试的目的是询问他们是否在做梦,是否还记得梦的内容。结果相当耐人寻味。


对所有被试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被试总共被唤醒27次;其中20人详细报告了很形象的梦境,其余的7人报告“感觉到在做梦”,但无法回忆详细内容。在无眼动睡眠期间,共唤醒被试23次;其中有19人没有报告任何梦境,其余4人模糊地感到好像是在做梦,但无法描述其梦境的内容。在有些情况下,允许被试整夜睡眠而不被打扰。结果发现,在平均7个小时的睡眠过程中,被试出现3-4次主动眼动期。


阿瑟瑞斯基对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或者有梦睡眠的发现,在今天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在当时看来却并不是很引人注目。他的发现引出了大量关于睡眠和做梦的研究,而且其数量与日俱增。多年来,随着生理记录仪器和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阿瑟瑞斯基的发现并揭开睡眠的神秘面纱。


例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当你入睡后,睡眠共经历四个阶段,开始是浅睡眠(阶段1),接着进人越来越深的阶段。然后,当你达到最深的睡眠阶段(阶段4)后,便开始依次返回到最初的阶段,你的睡眠会越来越浅。当你即将再次进入睡眠的第一阶段时,就会出现一个叫做REM睡眼的特殊阶段,做梦大多出现在REM睡眠阶段。然面,与普遍想法相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在REM睡眠期间人们并不经常挪动身体。来自大脑的电化学信息能够麻痹你的肌肉,使你的身体不能动弹。有了这样一种生存机制,人才不会用肢体去演绎梦境,从而避免了伤害自己或者出现更糟的后果。




短暂的REM睡眠期后,你又重新开始睡眠的四个阶段,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ON - REM或简写为NREM)。整个夜晚,REM睡眠和NREM睡眠交替出现约5-6次(大约人睡90分钟以后第一次出现REM睡眠),随后NREM睡眠越来越短而REM睡眠越来越长(因此,这就是人在清晨时做梦较多的原因)。顺便提一下,每个人都会做梦。虽然有部分人声称他们从不记得做过梦,但研究证明所有人都会触梦。


所有的这些认识都产生于阿瑟瑞斯基在加世纪50年代早期对REM睡眠的研究发现。继阿瑟瑞斯基之后,维廉姆·戴蒙特向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睡眠和梦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大约从阿瑟瑞斯基的发现开始,戴蒙特就对研究梦的基本功能以及梦的意义充满极大的兴趣。


1理论假设


对戴蒙特影响最大的发现是人人每晚都会做梦。正如戴蒙特在他的文章中所说的:“由于睡觉的人每晚都会无一例外地出现大量的梦境,你可能会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量的梦是否成为人的生命所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就使他提出了几个鲜明的问题:“如果梦被完全地或部分地剥夺,人是否还能继续正常地活动?梦在心理学意义上是必需的,还是在生理学意义上是必需的,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戴蒙特决定通过剥夺被试做梦的机会来尝试回答这几个问题。起初,他尝试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来阻止被试做梦,但药物本身对被试睡眠模式的影响太大,以至于无法得到有效的结果。所以,他决定使用“有点过激的方法”,就是每当被试在夜里进入REM睡眠以后,就把他们叫醒。


2方法


这篇论文报告了一项研究计划中前八名被试的情况,该项研究与睡眠和做梦有关,且现在仍在进行。被试全部为男性,年龄从23至32岁。被试在他们通常的入睡时间来到睡眠实验室。为记录脑电波图形和眼球运动情况,主试把小电极连接到被试的头皮和服部周围。与阿瑟瑞斯基的研究一样,这些电极的导线穿墙而过连到隔壁房间里,使被试可以在安静而黑暗的房间中入睡。



研究的程序是这样的:开始的几个晚上,允许被试整夜正常地睡眠。这样做是为了给每个被试建立平时做梦数量的基线和总体上的睡眠模式。


一旦获得这些资料以后,下一步就是要剥夺被试REM睡眠或有梦的睡眠。在以后的几个夜晚(不同被试被连续剥夺REM睡眠的时间从3-7夜不等)。每当电极传导的信息表明被试开始做梦时,实验者就要唤醒被试,要求他们在床上坐起并证明他已经完全清醒,几分钟后才允许他们再次入睡。


戴蒙特提出的一个重点是,在此研究中,主试要求被试在除研究以外的其他任何时间都不能睡觉。这是因为如果被试睡着了或打了个盹儿,他们就可能做梦,这会影响实验结果。


在完成做梦剥夺的研究阶段后,被试就进入了实验的“恢复阶段”。在恢复阶段(1-6夜不等),允许被试整夜安然入睡而不被打扰。继续像以前那样,对他们这一阶段的梦进行监控并记录做梦的数量。


之后,给所有被试放几天假(这绝对会令他们很高兴,毫无疑问)。接下来他们中有6人回到实验室,继续进行另一系列干扰睡眠的研究。这次实验中唤醒被试的夜数及每晚的次数“完全重复了做梦剥夺阶段的情况。惟一不同的是唤醒被试的时间,即改为在两次眼动(做梦)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唤醒被试。当做梦开始时,允许被试一直睡下去而不被打扰,当梦自然地结束以后再唤醒他们”。最后,就像在做梦剥夺阶殷以后所做的那样,给被试相同数量的“恢复夜晚”。这被称为“控制恢复”阶段,包含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这样一种可能,即无论被试做梦与否,剥夺做梦的效果都不能简单归因于每晚被叫醒的次数。


3结果


在建立基线的夜晚,当被试不被打扰地睡觉时,他们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小时50分钟。被试用于做梦的平均时间为80分钟,或占整个睡眠时间的19.5%。戴蒙特从前几夜的结果中发现,被试与被试之间用于做梦的时间惊人地相似。事实上,其做梦时间的变化仅在正负7分钟之内!



4做梦剥夺实验结果的总结


现在,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做梦剥夺或REM睡眠剥夺所产生的影响。与此有关的第一个发现是:在做梦剥夺阶段,为了阻止被试进入REM睡眠所需要的唤醒次数。正如你所看到的,第一夜,实验者为阻止被试进入REM睡眠,唤醒被试的次数在7-22次之间。然而,随着实验的进程,为了阻止被试做梦而唤醒被试的次数越来越多。在最后一个夜晚,唤醒被试的次数达到13-30次。平均来看,在做梦剥夺结束的那一夜,被试试图做梦的次数增加到最初的两倍。


第二个,也可能是虽能说明问题的发现,被试在经历了几个被阻止做梦的夜晚以后,其做梦时间明显增加。数字反映了恢复阶段第一夜的情况。这一夜所有人的做梦时间平均为112分钟,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6.6%。戴蒙特指出,有2名被试的REM睡眠时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增加。如果把他们排除后再来计算全部做梦时间,其平均值为127分钟,占整个睡眠的29%,这比基线夜的平均值增加了50%。


虽然只报告了第一个恢复夜晚的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被试在接连5个夜晚会连续表现出做梦时间的增加(与基线相比)。


“等一下!”你会想,也许这里做梦时间的增加与剥夺REM睡眠根本无关,也许这只是由于这些被试被唤醒得过于频繁。好,戴蒙特会让你记住他已为你敏捷的观察做了充分准备。被试中有6人在休息了几天以后又回到实验室,并严格地重复了实验过程,只不过是在两次REM睡眠期间被唤醒(次数相同)。这种条件下有出现做梦时间的显著增加。在控制唤醒阶段以后,用于做梦的平均时间为88分钟,占整个睡眠的20.1%。与80分钟和19.5%相比,未发现显著差异。


5讨论


戴蒙特从这些研究结果中试探性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人需要做梦。倘若不允许人们做梦,经过连续几夜剥夺做梦的睡眠,似乎就会增加人们做梦的压力。在做梦剥夺的阶段后,被试做梦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做梦的时间也显著延长,这两点在他的发现中显而易见。他还论述道,这种增长会持续几个晚上,以便在数量上尽量补偿被剥夺的梦。尽管戴蒙特在那时没有使用这一专业术语,这个重要的发现现在被称为“REM反弹”效应。

在这篇简明而引入注目的论文中还有一些有趣的额外发现。如果重新查看一下就会发现,如我们先前所说,有2名被试未表现出显著的REM反弹。在研究中被试相对较少时,对这些特例的解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戴蒙特发现,不难解释被试7做梦时间的增加较少这一现象:“他在恢复期的第一天晚上投能表现出做梦时间的增加,是由于来实验室之前,他在一个聚会上喝了几杯鸡尾酒,因此预期会出现的做梦时间的增加被酒精的抑制作用抵消了”。


然而,对被试3解释起来就比较困难。尽管在做梦剥夺阶段,他的唤醒次数增幅最大(从7变为30),但在恢复期的5天晚上,他没有表现出任何REM反弹。戴蒙特承认这名被试是其研究结果中的特例。他从理论上推测认为,这名被试可能具有异常稳定的睡眠模式,以至于可以抵御任何变化。


最后,对8名被试进行监控,以观察是否会因为REM睡眠的剥夺而使其行为受到影响。所有被试在REM睡眠干扰阶段都出现了轻微的焦虑、烦躁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症状。有5名被试报告说在做梦剥夺阶段食欲明显增加,其中的3名被试体重增加了l.35-2.25千克。在控制唤醒阶段,这些行为症状并未有所

表现。


6研究发现意义及后续研究



在戴蒙特开创性研究以后的三十多年,我们掌握了大量有关睡眠和做梦的知识。其中一些已在本章前几部分作了简要的讨论。我们知道戴蒙特1960年的论文中绝大部分内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所有人都做梦,而且如果我们某个晚上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做梦的话,我们会在下一晚做更多的梦。的确,在我们做梦的需要中有某些本能的东西。事实上,REM反弹效应在很多动物身上都可以观察到。


剥夺人REM睡眠的方式之一是通过使用酒精制品或其他药物,如安非他明、巴比妥酸盐等。这些药物在增加沉睡趋势的同时,它们会抑制REM睡眠并使人在夜晚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在深度的NREM睡眠阶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无法戒除为睡眠而服用安眠药或酒精制品的习惯。一旦他们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反弹效应会妨碍他们的睡眠,导致他们害怕睡觉并重新开始服用这些药物来避免做梦。这种问题的一个极端事例是一些嗜酒成瘾的人们,很多年来他们可能一直在剥夺自己的REM睡眠。一旦他们停止饮酒,REM反弹作用会极其强烈,以致当他们清醒时世会出现做梦的现象!这也许可以解释被称为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震颤性谵妄现象,这种病常常会出现可怕的幻觉。


戴蒙特用十几年的时间继续他早期的开创性研究,关注着剥夺做梦对人行为的影响。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剥夺被试的REM睡眠,但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这种剥夺引起了有害的变化。他总结道:“10年的研究未能证明大量的不良影响是由剥夺REM睡眠引起的,即使这种剥夺是长期而有选择的”


最后,这篇源于戴蒙特早期研究的研究报告认为,在REM睡眠期间,大脑中蛋白质的合成比NREM睡眠期间更甚,也有人认为,这些化学变化意味着人们将新信息整合人大脑记忆结构的过程,甚至可能成为人格变化的生物基础。


4近期应用


阿瑟瑞斯基发现了REM睡眠的事实已经被研究睡眠和梦领域的专家们普遍接受。很多与睡眠、做梦或睡眠紊乱有关的研究都以他的实验研究为基础。因此,他与克特曼的早期研究经常被新近的科学论文频繁引用。


戴蒙特对阿瑟瑞斯基研究的扩展,更为研究睡眠模式的论文广泛引用。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当人们睡觉时.REM睡眠在提高人的能力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它改进了人们在新近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另一篇发表在《心理学的新观点》刊物上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争论,它也引用丁戴蒙特的研究,文中提到RFM睡眠是一种适应性的生存机制,它的发展可以维系年幼的哺乳动物和其母亲之间的社会联系以及配偶之间的联系。作者声称,这种联系的假设得到了很多支持,这些支持来源于入们对很多事情的思考,它们包括婴幼儿的生物依恋、REM睡眠的生理特性、对哪些动物表现出REM睡眠和哪些动物不出现REM睡眠的检验,以及人类梦境的典型内容等。可以预言,那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支持者们肯定会抓住这些发现作为弗洛伊德理论的证据,并坚信,压制机制和梦的解析是了解人类心理的关键。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家长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