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31:习得性抑郁​ |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 No.164

2017-09-16 谢小庆王利群推荐 优才成长

罗杰·霍克(Roger R. Hock)著

29/40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40项研究。既适合于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于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应用心理学的人。


(文字来源于Roger R. Hock 优才原创制作)

31/40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40项研究。既适合于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于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应用心理学的人。


        习得性抑郁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连载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定的预期。你的预期既会使你的行为向令人满意的结果迈进,又会尽量避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换句话说,你的行为至少部分地由一种信念所决定,即你相信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后果,这种后果与行为有对应关系。

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于是你开始了变换工作的过程。你与周围的熟人联系,翻阅你感兴趣的招聘广告,为获取新的技能参加业余培训等等。所有这些行为都由你的信念所引发,即你的努力最终会给你带来好工作和幸福的生活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你正处于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中,这种人际关系带有侮辱性质或使你不愉快,你将采取必要的行动改变或终止它,因为你期望成功地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所有这些都与能力和控制力有关。许多人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并能控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至少在有些时候是这样,因为他们在过去曾对某些情况进行过控制并取得成功。他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目标。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乏能力和控制力,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无助感了。如果你感到自己被一份不满意的工作所困扰,却又找不到另一份工作,或不能通过学习新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那么你将不太可能为改变工作而作出必要的努力。如果你太依赖某人,而你与他的关系已经破裂,又觉得无力去修复它或结束它,那么你便只能无奈地处于这种关系中并忍受煎熬。


对能力与控制的知觉对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有使生活发生改变的能力和自制力,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与你的行为无关,你将感觉如何?你可能将感到无助和无望,并且放弃一切尝试。换句话说,你将变得抑郁。

马丁•塞里格曼是影响深远的著名行为心理学家,他认为,我们对能力和控制的知觉是从经验中习得的。他相信,当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他(或她)将停止这种尝试。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得太过频繁,这个人就会把这种控制缺失的知觉泛化到所有的情景中.甚至泛化到实际上控制能发生作用的情况下。于是,他(或她)开始感到自己像一颗“命运的棋子”任人摆布,无助而抑郁。塞里格曼把这种抑郁的产生原因称为“习得性无助”。塞里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以狗为被试,通过一系列现在被认为是经典的实验,发展了他的理论。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这项研究由马丁•塞里格曼与史蒂文•梅尔共同完成,它被认为是对其理论有决定性作用的独特论据。

1理论假设

塞里格曼从一项有关学习的早期实验中获悉,在狗受到既不受它们控制也无法逃脱的一段时间的电击后,即便逃离的机会唾手可得,狗也学不会逃走。你想一想,这在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是多么奇怪的事情。在实验室中,对狗的惩罚是电击,但这种电击是无害的。然后,把狗放在一个“梭箱”里,那是一个大箱子,由一块隔板分割为两部分。在箱子一边的地板上通电。狗感到箱子的一边有电流时,便只需越过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边即可避开电击。通常,狗和其他动物都能很快学会这种逃脱行为(不难看出其中的原因)。事实上,如果有一个信号(如一个闪光灯或一个蜂鸣器)警告狗电流即将来临,狗将学会在电击前跳过隔板而完全避开它。然而,在塞里格曼的实验中,梭箱里的狗经历过无法逃脱的电击后,它们就不再学习这种逃脱—回避的行为了。

塞里格曼的理论认为,动物在学习控制不愉快刺激的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它们后来的学习。换句话说,这些拘在先前的电击经历中已经懂得自己的行为不能改变电击结果。因此,当它们处于新的环境中时,即便它们有能力逃脱—作出控制行为—它们也会放弃。它们已习得了无助感。

为了检验该理论,塞里格曼和梅尔提出,要研究可控电击与不可控电击如何对后来学习回避电击产生影响。

2方法

该研究是本书中几个用动物做被试的经典研究之一。而该研究所引起的关于动物研究的伦理学问题,可能比其他几项研究都要多。为了检验一种心理学理论,狗就要忍受令其痛苦的电击(虽然没有身体上的伤害)。无论这种做法在伦理学上是否恰当,它却是每个研究者和心理学学习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实验的被试是24只“混血狗,它们肩高38一48厘米,体重11.25~13千克”。它们被分为三组,每组8只。一组是可逃脱组,另一组是不可逃脱组,第三组是无束缚的控制组。

可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的狗均被单独安置并套上狗套,这种套子与巴甫洛夫设计的实验装置相似;虽然狗受到约束,但并不是完全不能移动。在狗头部的两边各有一个鞍垫,以保持头部面朝正前方。狗可移动头部以挤压两边的鞍垫。可逃脱组的狗受到电击后,可以通过挤压头部两边的鞍垫终止电击。不可逃脱组的狗与可逃脱组的狗一一配对(这是一种被称为“匹配”的实验程序),然后在同一时间给每一对狗施加完全相同的电击.但不可逃脱组的狗不能控制电击。无论这些狗做什么,电击都将持续,直到可逃脱组的狗挤压鞍垫终止电击为止。这样就能确保两组狗接受电击的时间和强度完全相同,其唯一不同的是一组狗有能力终止电击,而另一组却不能。8只控制组的狗在实验的这一阶段不接受任何电击。

可逃脱组和不可逃脱组的狗在90秒的时间里均接受64次电击。可逃脱组很快学会了挤压旁边的鞍垫来终止电击(既为它们自己又为不可逃脱组)。24小时以后所有的狗被放入如前所述的梭箱中。箱子的一边装有灯,当箱子一边的灯光熄灭时,电流将在10秒种后通过箱子的底部。如果狗在10秒内跳过隔板,它就能完全避免电击。如果不这样做,它将持续遭受电击直到它跳过隔板,或直到60秒钟电击结束。每只狗在此梭箱中进行10次实验。

研究者根据以下指标对学习程度进行了测量:

1从灯光熄灭到狗跳过隔板,平均需要多长时间;2完全没有学会逃脱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比率。

另外,不可逃脱组的狗7天后在梭箱中再次接受10次额外测试,以评价该实验处理的持续效果。

3结果

在64次电击的过程中,可逃脱组的狗用于挤压鞍垫并停止

电击的时间迅速缩短;而不可逃脱组的挤压鞍垫行为在30次尝试后便完全停止。

可以看出,不可逃脱组与其他两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可逃脱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10次尝试中至少9次不能跳过隔板并避免电击的狗在每组中所占的比率,可逃脱组与不可逃脱组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可逃脱组的6只狗在9次甚至全部l0次尝试中完全失败。7天后,这6只狗被放入梭箱中再次进行实验;结果,6只狗中的5只没能在任何一次尝试中逃脱电击。

4讨论

可逃脱组与不可逃脱组之间唯一的不同是:狗能否主动终止电击。因此,塞里格曼和梅尔得出结论认为,一定是这种控制因素导致了两组狗在梭箱中学习逃脱电击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换句话说,可逃脱组的狗在梭箱中能正常学会新技能的原因是它们在前一阶段已习得自己的行为与电击终止之间存在相关,因此,它们能主动地跳过隔板并逃脱电击。而不可逃脱组在前一阶段的行为与电击的终止毫无干系。因此,在梭箱中它们并不认为行为能终止电击,故不会主动尝试逃脱。正如塞里格曼和梅尔所预言的,它们习得了无助感。

偶然地,不可逃脱组的一只狗在梭箱中做了一次成功的逃脱,然而,在下一次实验中,它又恢复到无助状态。塞里格曼和梅尔对此的解释是:即便是在一次成功的经历之后,前一阶段动物的无效行为依旧阻止它们在新的情境(梭箱)中形成终止电击的新行为方式(跳过隔板)。

塞里格曼和梅尔在论文中报告了后继研究发现的一些有趣结果。在第二项研究中,首先将狗放置在可逃脱的情境下,在此情境下狗可以挤压鞍垫以终止电击;然后将其转移到不可逃脱的条件下最后将狗放入梭箱中接受10次测验。处于不可逃脱条件下时,狗不断尝试挤压鞍垫,并没有像在第一项研究中的狗那么快地放弃了尝试。更有甚者,它们在梭箱中成功地学会了逃脱和回避电击。这表明,一旦动物习得了有效的行为,随后的失败经历不足以消除它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动机。

5后续研究

当然,塞里格曼也想做你可能已经做过的事情:把这些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在随后的研究中,他称人类的抑郁发展与动物的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过程非常相似。在两种情形下,他们(它们)都表现出被动、消极、坐以待毙、缺乏攻击性、学习某些成功行为极为缓慢、体重减少和社会性退缩等行为。无肋的拘和抑郁的人都从以往的特殊经历中习得自己的行为是徒劳的。无论狗做什么,它都无法逃脱电击;而人也有无法控制的事件,如爱人的去世、父母的粗暴、严重的疾病或失业。

习得性无助导致的人类抑郁可产生比抑郁本身更严重的后果。研究表明,许多老年人,像生活在养老院中的老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了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控制力,他们的健康状况比那些能保持这种控制力的老人差,死亡的几率也更大。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不受人力控制的应激性事件在严重疾病(如癌症)中起重要的作用。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几年中遭受丧偶、失业、失去威望等都将增加一个人的癌症患病几率。在医院里,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都希望病人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医生,把自己的命运交到这些医学权威的手中。病人相信他们必须完全听从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以便尽快康复。一位著名的健康心理学家曾指出,一名“好的住院病人”意味着病人必定是被动的,而且必须放弃所有控制力。这其实是为病人创造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条件,此后,即使控制力有可能对继续康复起作用,这些病人也已丧失了使用控制力的能力。

   

为敏感的特制枕头,以便通过转动头部控制可动装置的旋转。另一组婴儿房间里虽然也有同样的可动装置,但它们被设定为随机旋转,不受婴儿的任何控制。可控制枕头组每天有10分钟时间接触这种叮动装置,经过两周,这组婴儿掌握了非常熟练的技术,通过转动自己的头使可动装置旋转。然而,更重要的发现接踵而来—后来实验者把不可控制枕头组的枕头全换成可控制的,并给予这组婴儿比第一组更多的学习时间,他们却全都无法学会控制可动装置。第一种情境下的经历已使婴儿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无效的,并且这种认识迁移到可控制的新情境下。对于可动装置,婴儿们己习得了无助。

6近期应用


塞里格曼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一直影响着当代的研究,并在许多领域引起争论。其他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增加我们对个人控制力重要性的理解,塞里格曼的观点与这些研究者的相吻合。

这种广泛的影响甚至波及生化战争及核战争的心理学研究斯托克思和班德瑞特应用塞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1991年海湾战争以及1995年东京地铁化学恐怖袭击中军人和普通人的反应。研究发现,面对生化袭击或核战争时,人们的无助感倾向于产生反应不足(如拒绝做任何事或坐以待毙),或反应过度(如盲目恐慌)。面对这样的危险时,这两种反应都是完全无效的。作者认为,应结合已被证明的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军事训练和执法者训练的有效性,以面对这些潜在危险。

另一项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儿童早期的无助经历是如何导致成人期焦虑的。该研究的作者认为“早期控制力缺失的经历可能使人形成一种认知风格,这种认知风格的特征是倾向于认为人对许多事是无能为力的,即代表了一种容易焦虑的心理”。

最后一项研究验证了学习障碍与习得性无助之间的关系,它增进了我们对儿童学习过程的了解。在此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有学习障碍的三年级学生与正常三年级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阅读使用的材料高出这些学生的阅读能力。两组被试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均告失败。然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比正常学生更难从失败的压力中恢复过来。把塞里格曼的理论应用于该结果,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学生经历失败后所产生的应激可能导致更进一步的失败,并使他们索性放弃和停止尝试,换句话说,就是习得了无助感。


6结论

再回到实验的伦理学问题上来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读到在心理学实验室中用动物,特别是用狗作为被试进行电击实验是令人非常难受的。在过去的许多年中,实验的伦理学标准已得到发展,以确保实验者更人道地对待动物。然而,在科学领域内外,还有许多人认为这些标准是不够的。一些人提倡,在心理学界、医学界和所有的科学界彻底取缔以动物做被试的研究。在此问题上无论你的个人立场如何,你应该问的问题是: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否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减轻了人类的痛苦,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为其所用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辩护?


对塞里格曼和梅尔的这项研究,请你自己思考一下以上这些问题。他们的发现只不过支持了一种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变得无助、无望和抑郁的初始理论。塞里格曼随后继续发展了一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治疗抑郁的模式和方法。他的理论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补充,现已能对明确条件下发生的抑郁进行更精确的治疗。例如,如果个体学会把自己的控制力缺失归因于:

1对永久性的而不是暂时性的;

2自己的内在人格因素(而不是情境因素);

3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那么,个体最有可能变得抑郁。


认识到这些后,治疗师和咨询师就能更好地理解、干预和治疗严重的抑郁症病人了。


这些知识能否表明在习得性无助的早期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合理的呢?这就由你自己来决定吧!

延伸阅读:

       一起悦读文本:          1、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相信未来   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   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 出自《食指的诗》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主题阐释】

    “分享阅读”阅读曾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首选途径,或者说,阅读活动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信息交换与沟通触手可及,海量信息无边无界,搜索引擎无所不能。世界突然变得如此简单,如此迅捷。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互联网时代,我们会有怎样的阅读?当人们习惯了在浮光掠影中沾沾自喜,在众声喧哗中自说自话,阅读,是否真的成为那个伤怀的背影,正在与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还是依然会是人类心灵的飞翔机,要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遨游天地?

今天,我们相聚并分享我们的阅读体验。我们确信: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停止了与世界的联系、与心灵的沟通。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分享阅读,就是分享我们的成长,分享我们的生命。

里尔克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落在心上”。在资讯取代知识的年代,在商业削平思想的年代,让我们阅读,并分享!让我们给自己的心灵,先安一个家!

  “大阅读”

或曰广义的阅读”、“开放的阅读”。

科技的发展引发生存状态的变革。在信息化技术全面改变我们生活的当今时代,阅读,这一带有“古典”意味的人类行为,已难得“青灯黄卷,皓首穷经”的清苦与执著,也少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期许与自得。伴随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时代精神,阅读的自由度更大,阅读者的心态也更为平和。对许多人而言,阅读已经超离了获取知识与信息、甚或求得“闻达于诸侯”等实用与功利之目的,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求得智慧提升与心灵宁静的私人角落,也是与世界和他人发生联系的一条内在路径。

与这种开放和自由的态度相应,阅读的对象也不止于承载文字的书籍、报刊,但凡影视、戏剧、音乐、舞蹈,以至于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等,无不可以纳入阅读的视野。在这个信息便捷、各门类艺术发达的时代,坚持“纸质”、“文字”的阅读固然可贵,但若对书本过于偏执,抑难免有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之嫌?

因此之故,我们不仅倡导阅读的风气,更呼唤一种开放的阅读意识。精英成长俱乐部“分享阅读”主题的系列活动,正致力于搭建一个平台,但凡阅读(取广义)的会心、得意、困惑、感悟,以及与阅读有关的苦乐悲喜,皆可在此一为展示。“奇文共欣赏,疑难相与析”,自是阅读者的赏心乐事,而我们的追求不止于此——

分享阅读,就是分享彼此的生命体验,藉此,我们在茫茫人海里辨识、确认自己的同道中人……

 

 

(20131230妇联 武清基地 公益分享  王利群)                           

优才新媒体团队制作

编辑

方迎九 程文梅  姚兰 杜冬雪 张向东 徐 良  吴 希  寇忠宝  王潇  潘秉衡  孙斌

李善杰 高红彪  徐伟  徐浩伦  徐勇凌 杨树山 许光  杨雅康  白郎 尚婧  张梦雪 

鲍磊 李健兵  邓玉珠  王晓君 刘淅萍  李春生 王艳 付佳佳 刘龙丹 胡浩 王秀冬 

赵红丽  夏正如 夏宇鹏 李佳蔚  李旭东  罗琼  黎道谷 李陈芹 潘奎 陈宇锋  杜红军 丁宗华  寇忠宝   吕志军  徐怀忠 唐坤  倪国根  杨国英 王丽珍   戴前伦 龙素君 

薛启谊  谢焕新  陈海玲  王建春  王雄 谈宏量  张岩  何平 陈奇智  裴晓华 刘康乐

编审

贾随刚 柳军飞 谢小庆 甘华山  林克  杨树山 庄力可 张彦杰  陈泯   祝卓宏  滕安  朴龙 李敬革  姜和 张彦杰   朱鹰  欧可平  李尚志  郑日昌 赵宗绪 耿雁生 李凯城

蔡一兵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家长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