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才好心情课堂 |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天气与心情 NO.481

2017-12-22 康雨张方文念王潇 优才成长

天气与心情

第481期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天气

但可以建设好心情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

但可以创造未来

祝您心情舒畅、 爱情美好

        身体健康、 出行愉快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赏析】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创作背景】

 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017年12月21日

农历十二月四日

星期四

北京

白天:晴

晚上:晴

-6~-7 

西南风 1级

空气质量


332~~350  (从20170721到0809)  18篇

好心情课堂|每日一诗赏析 |  | 天气与心情 NO.350 | 20170809

351~~393  (从20170810到0923) 42篇

好心情课堂|每日一诗:鸿雁起汀洲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宋 苏澈 | 天气与心情 NO.394 | 20170923

394~~ 450 (从20170924到20171013) 54篇

优才好心情课堂 |长风萧萧渡水来 从军行 隋代:卢思道 | 天气与心情 NO.450

优才好心情课堂 |歌以咏志 冬十月 魏晋:曹操 | 天气与心情 NO.451

优才好心情课堂 |今冬不雪何关事 普明寺见梅 宋:杨万里 | 天气与心情 NO.452

优才好心情课堂 | 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 唐 白居易 | 天气与心情 NO.453

优才好心情课堂 |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 天气与心情 NO.454

优才好心情课堂 |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 天气与心情 NO.455

优才好心情课堂 | 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天气与心情 NO.456

优才好心情课堂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天气与心情 NO.457

优才好心情课堂 |丞相祠堂何处寻 蜀相  唐代:杜甫| 天气与心情 NO.458

优才好心情课堂 |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天气与心情 NO.459

优才好心情课堂 |为有暗香来  梅花 / 梅  宋代:王安石 | 天气与心情 NO.460

优才好心情课堂 |欲把相思说似谁 长相思·长相思  宋代:晏几道 | 天气与心情 NO.461

优才好心情课堂 |春意知几许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 天气与心情 NO.462

优才好心情课堂 |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唐代:孟郊 | 天气与心情 NO.463

优才好心情课堂 |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天气与心情 NO.464

优才好心情课堂 |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天气与心情 NO.465

优才好心情课堂 |读书不觉已春深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贞白| 天气与心情 NO.466

优才好心情课堂 |念良辰美景 骤雨打新荷  金朝:元好问| 天气与心情 NO.467

优才好心情课堂 |人间重晚晴 晚晴  唐代:李商隐| 天气与心情 NO.468

优才好心情课堂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代:周邦彦| 天气与心情 NO.469

优才好心情课堂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唐代:李白| 天气与心情 NO.470

优才好心情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天气与心情 NO.471

优才好心情课堂 |浩荡襟怀到处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则徐| 天气与心情 NO.472

优才好心情课堂 |清极不知寒 梅花 唐代:崔道融| 天气与心情 NO.473

优才好心情课堂 |城春草木深 春望 唐代:杜甫| 天气与心情 NO.474

优才好心情课堂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天气与心情 NO.475

优才好心情课堂 | 好道心不歇 天台晓望 唐代:李白| 天气与心情 NO.476

优才好心情课堂 |山意冲寒欲放梅 小至 唐代:杜甫 | 天气与心情 NO.477

优才好心情课堂 |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宋代:陆游| 天气与心情 NO.478

优才好心情课堂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  唐代:黄蘖禅师 | 天气与心情 NO.479

优才好心情课堂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人生无根蒂  东晋→南北朝:陶渊明 | 天气与心情 NO.480

优才好心情课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一 宋代:卢梅坡| 天气与心情 NO.481

(持续更新中)


优才新媒体团队制作









编辑

    方迎九 程文梅  姚兰 杜冬雪 张向东 徐 良  吴 希  寇忠宝  王潇  潘秉衡  孙斌

李善杰 高红彪  徐伟  徐浩伦  徐勇凌 杨树山 许光  杨雅康  白郎 尚婧  张梦雪

鲍磊 李健兵  邓玉珠  王晓君 刘淅萍  李春生 王艳 付佳佳 刘龙丹 胡浩 王秀冬

赵红丽  夏正如 夏宇鹏 李佳蔚  李旭东  罗琼  黎道谷 李陈芹 潘奎 陈宇锋  杜红军 丁宗华  寇忠宝   吕志军  徐怀忠 唐坤  倪国根  杨国英 王丽珍   戴前伦 龙素君

薛启谊  谢焕新  陈海玲  王建春  王雄 谈宏量  张岩  何平 陈奇智  裴晓华 杨小舟

法博一  张新凯   刘燕  黄飞龙  李骁龙  吕品  刘建军

编审

贾随刚 柳军飞 谢小庆 甘华山 林克  杨树山 庄力可 张彦杰  陈泯   祝卓宏  滕安  朴龙 李敬革  姜和 张彦杰   朱鹰  欧可平  李尚志  郑日昌 赵宗绪 耿雁生 李凯城

蔡一兵  王建春  朱越利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家长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