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 理 治 疗 基 础



许 又 新




贵州教育出版社

 47 31911 47 15089 0 0 2649 0 0:00:12 0:00:05 0:00:07 2909 47 31911 47 15089 0 0 2277 0 0:00:14 0:00:06 0:00:08 2948>


 

一位心理治疗家的忠告

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障碍?它是不可抗拒的外力引起,还是源于人的内心?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心理治疗是怎样的过程?在心理治疗中怎样的医患关系才是建设性的?在心理治疗中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许又新:1928年生,原籍湖南长沙市,1952年毕业于原湖南医学院。现任北京医科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兼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著作有《青年心理卫生十讲》、《神经症》、《精神病理学》、《走向心理健康之路》。参加主编的书有:《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现代心理治疗手册》。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参加《现代医学》卷编辑及撰写。此外在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及若干译作。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丛书编委会

主编:许又新

编委:钟友彬,许又新,张亚林,钱铭怡,徐俊冕,韦族安

出版发行:贵州教育出版社

版次印次:1999年8月第1版1999年8月第1次印刷(3000册)


出版说明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西方已相当普及,而在我国直到8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但十多年来发展很快,在综合医院、大中专学校以及其他健康机构,都陆陆续续开展了这项工作。有心理问题,看心理医生,已逐渐成为共识。许多年轻的医生、心理学工作者、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工作者都对这项工作表示兴趣,并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由于在我国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培训体系,致使很多从业人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缺乏基本的训练。为使中国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事业走上一个规范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决定组织国内的专家,在吸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总结他们的临床经验,编写一套小丛书,以期为后来的同道提供一些借鉴。这就是本套丛书的由来。

丛书按不同理论流派分别介绍。因为丛书编写的目的在于给后来者提供一个范型,因而内容的框架整个是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之上,以案例说明方法。这也体现了“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

应当说,这套丛书主要是为专业工作者服务的,但对于一般读者,它也可以在如下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帮助他们了解:(1)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2)心理问题的解决如何成为可能?(3)心理医生是怎样工作的?(4)心理治疗如何产生作用?

如果这套丛书能够给那些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读者带来一些帮助,为一般读者打开他们的心理症结提供一把钥匙,我们的劳动也就没有白费,在心理上也就有了一点欣慰。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前言

这本书,顾名思义,目的在于向初学者介绍心理治疗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基础性的理论概念和技术概念,而技术操作细节则不涉及。

如果把人类生活比作下面的无穷级数(其中k为一相当大的正整数):

1k+2k+3k+……+nk+(n+1)k+……

那么,心理治疗就好比下列级数:

1+2+3+……+n+(n+1)+……

这显然也是个无穷级数,尽管比上面那个无穷级数要低一个档次。

由此可见,一本篇幅十分有限的谈心理治疗的书只能是简略而肤浅的。这即是由于作者的学力很有限,也是这本书的ABC性质所决定的。因此,读者从这本书里找不到XYZ,那就务祈谅解。当然,如果发现任何错误,请读者毫不客气地指出。作者在此事先表示感谢,并将一定设法改正。

许又新

1996年3月25日于北京医科大学




目录

出版说明 3

前言 4

目录 6

心理治疗基础-许又新 8

第一章人际关系 8

基本概念 8

心理治疗关系 9

亲子关系 23

第二章心理冲突 28

概述 28

应该之暴虐 31

被爱的渴求 34

自卑情结 35

不安全感 39

违禁性罪感 41

个人耻感 45

其他 48

常形和变形 48

第三章防御机制 51

引论 51

压抑 58

转移 62

理智化 66

退行 67

投射 68

理想化 71

代偿 73

割裂 74

回顾与展望 76

割裂 78

回顾与展望 80

第四章行为研究 81

惩罚 81

过分保护 87

母爱剥夺 92

模仿 95

游戏 96

攻击行为 97

第五章适应与调节 101

原因和目的 102

行为的效应 104

道德情感 107

行为和体验 112

占有与体验 116

问题治疗 130

第七章各种心理治疗简介 134

心理分析 134

短程动力心理治疗 141

小组治疗 142

家庭治疗 145

婚姻治疗 148

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 152

其他心理治疗 159

第八章起作用的共同因素 162

概述 162

矫正性情绪体验 166

从事新的有效行动 166

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174

治疗者与病人的关系 176

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影响 176

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179


 


心理治疗基础-许又新

第一章人际关系

基本概念

人际相互作用的亲身经验和有关的理沦知识,对于心理治疗具有头等和基本的重要性。因此,本书的讨论就从这里开始。

每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只能说是个“动物人”,经过人际相互作用,这才逐渐成为“社会人”。真正的人。

除去遗传和生物学的疾病过程(本书不予讨论),心理和人格之健康成长取决于良好的人际相互作用,而心理和人格之各种障碍则是不良人际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治疗可以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人际相互作用过程,简言之,这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上述基本观点,是萨利文(H.SSullivam,l953)在他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学说中首先系统地加以论述的。

2

应该说明的是,现代心理治疗实际上是从S.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开始的。在近100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不同的理论技术派别日益繁多,但心理治疗者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治疗关系)始终是理论和实践的共同核心问题,而这直接或可按来源于弗洛伊德(1914)对“移情”和“阻力”的强调及其影响。这里所谓间接影响,意思是说,抛开“无意识”这一构想及有关理论不谈,“移情”和“阻力"所涉及的现象和事实就是人际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运动的历史》(1914,见英文标准版第1 4卷第1~66页)一文里写道:“任何研究路线,只要它承认移情和阻力并且把它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那么,它就有权自称为心理分析,即使得出了与我本人不同的结果。”在《论治疗的开始》(初次发表于1 91 3年《国际心理分析杂志》,后编入英文标准版第1 21~1 44页)一文里,弗洛伊德写道:“移情本身常足以消除症状,但只是短暂的,移情持续多久症状便消失多久,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只不过是暗示,根本不是心理分析。只有在移情的力量已经用来克服阻力,才有资格叫做心理分析。”

这一段话不仅揭示了暗示起作用的道理所在,也阐明了心理分析的特征。据此,心理分析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利用移情克服阻力。如果把这种心理分析的特殊行话译成所有心理治疗者(不论理论观点和采用的技术如何不同)都能理解的语言,那就是:心理治疗者和病人之间要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利用建立在这种良好关系上的人际相互作用,解决二人之间阻碍治疗顺利进行和取得疗效的各种问题。这样一种一般性的提法,估计大多数心理治疗者都是可以接受或大体上同意的。

(未完待续)

扫描下面二维码,分享老版

相约晨光 优才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