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50、60、70、80年代春节老照片,简单而珍贵的年味!(很难找到!)| 优才文摘 NO.814

2018-02-21 方迎九王利群推荐 优才成长


《纽约时报》:为什么一流成功人士的闹钟都定在早晨5:57?| 优才文摘 NO.630~~813

终于有人把高铁图画得像地铁一样方便!人手一份,出行必备!| 优才文摘 NO.812

中国的年怎么变,

都藏着中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

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年,是一种融入了文化的意境,

是文化的象征。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旧时春节老照片,

尝尝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滋味儿,

追回纯真年代那些过年的美好记忆……




五十年代,

离现在也有六十年了。

那个时候,

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

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毛主席年画,非常受欢迎。


▼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写对子,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墨地也毫不含糊!


▼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下面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 四代同堂过春节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为此很多做母亲的,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


▼ 放鞭炮似乎是男孩子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儿。


▼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什么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 没有礼堂,天做顶,石头做椅,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


▼ 新年了,“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极具那个年代风采的横幅。那个时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传口号,干部们纷纷下到工农家庭给大家伙儿拜年。下图就是一位老书记在去农家拜年时,帮忙张贴春联的场景。


▼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往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过年的气氛,别提有多浓!



▼ 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老人包着饺子,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好奇的还会上去学着捏上几个不成形的“怪饺子”,全家人乐呵呵地包饺子,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后的香味儿扑鼻,这估计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待点心蒸好后,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看着就喜庆!




看完五十年代,

我们再看看六十年代,

那是个属于集体的时代。


▼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贴上装饰。许许多多的人,就结伴去购置年货,大街上人头攒动,个个笑容满面的!





▼ 196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环城赛跑,人们从天安门广场开始跑起。


▼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 以前,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哪里像现在,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东西多了,嘴反倒吃叼了,连味道也觉得淡了!


▼ 1967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了“春节不放假”的政策,春节期间,各地公社,工厂纷纷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开创各种学习班,过“革命化的春节”。




再到了七十年代,

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

都渐渐丰富了起来。

过年的时候的活动,

也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 过年了,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小时候过年的全家福里总是透着一股喜庆劲儿,记忆中的小时候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 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那时候鞭炮的种类也变多了,孩子们玩得也更尽兴了!


▼ 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菜虽没有现在多,没有现在的花哨,但满嘴儿都是年味儿!



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

毫无例外的,

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

要说八十年代过春节有什么最大变化,

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这一年起,中国人过春节就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多少关于春节难以忘怀的记忆,都和春晚紧紧连在了一起。



▼ 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 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姜昆老师还是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


▼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 当年只有三十多岁的李谷一的一首《乡恋》唱红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旧会跟着唱:“你的声音,你的歌声……”



▼ 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把台湾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一夜间,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台湾歌手。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他就是——费翔。



▼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下图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 闹红火


▼ 正月十五看花灯


▼ 城里过年买点响炮


▼ 春节期间卖年画的

这些老照片太珍贵了,怀念那个时候,送给同龄的朋友!


精选留言:

滑屏挨个儿欣赏这些老照片,绝大部分是自己经历过的场景,光景,充满岁月蹉跎。真心感谢北京大妈花时间翻箱底儿,为我们找回甲子零八载满满的回忆。本人觉得更要感谢大妈的,是今天的图文讲解让我搞清了曾经困惑我多年的一个史实。记得在大约一个月前的一次留言中我说过,小时候父母对孩子说过年,过新年,指的是过旧历新年,可上学后便改称过春节。究竟从哪年开始改的,我回忆不起来也无力考证了。今天大妈说,1950年国家开始庆祝第一个春节,帮我解开了这个困扰多年的谜团。仔细想想,很有道理啊!1949年(含)以前用的是民国纪年,1950年的第一个旧历新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过的第一个新年,可不得另外起个崭新的名字吗?"过春节"1950年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便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从处理政务到改变民俗,党和政府的关心思考,可真是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和无所不包啊! 顺便再重复一次,俺就是喜欢文字版的"有话说"能够边读边思考边分析。上面我之所言甭管它对与错,是我思考的结果。这要是看视频,根本没时间停下来思考分析,兴许早被大妈您给带沟里去了呢再次感谢您了,北京大妈

昨天

 27

元老

想当年:穷的像个“孙子”,但快乐的像个“爷”。 看今朝:除了年龄是“爷”,无论家庭角色,社会地位都像个“孙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昨天

 25

2009年

物质丰富了、精神秃废了、金钱至上了、道德沦丧了、官僚腐败了、信仰全没了、渣滓上浮了、人民沉默了、曙光出现了、愚牛起来了!

昨天

 22

Lucky 妈咪

多么怀念50年代那个时候,住的大杂院,谁家吃的啥饭全院都知道,我敞开窗户,打开彩电全院都能看到,邻居亲如一家,一家有事全院子的邻居都帮忙!可是,现在住的独门独户,出门碰见人都不认识,好一点的互相打个招呼,还有的根本互相不理睬。 人与人的关系就像钢筋水泥的房子,冷漠无情!可悲呀。每逢过年,互相都不问好,多么悲哀的人际关系… 过去的五六十年代的过年情景,永远不会再有了~

昨天

 19

老小孩

好怀念那时的春节!

昨天

 17

天生丽质难自弃

当年没有贫富之分,人们夜不关门,社会一团和谐。

昨天

 16

乔爷爷

那 50 ,6 0,70 代 时候 老百姓 和当 官 的 生活是 一亇 样 的 ……。

昨天

 14

冲冲奶奶

看到这些老照片,满满的都是回忆,那个年代太贫穷,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亲切。过年的时候,大家有好东西凑在一起吃,围在一起很热闹。再看看现在,条件是好了,人心散了,没有了当初那种,亲切而欢乐的场面,现在过年已没什么意思了。

昨天

 14

亲近自然

社会主义好

昨天

 12

易前明(胡杨树)

那个时代的50、60、70后的人们最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业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昨天

 12

顺顺

这些春节老照片,很珍贵的年味!回忆起来心总是暖暖的!

昨天

 12

东郭先生

过年,是一种信仰。是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必须传承,发扬广大。敬天,敬出了敬畏;拜年,拜出了感恩;团聚,找回了亲情;逛街,放飞了心情。过年真好。

昨天

 11

存真

看到这些老照片,真是感慨万千,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虽然贫穷,思想单纯和谐 充满童真,让我们好怀念小时候,谢谢北京大妈有话说

昨天

 11

星空

日子是一天一天过过来的。现在看那时穷,其那时的人们并不感觉穷,而是很幸福的。那时的人们刚刚当家作主有着一种真正的做主人的感觉。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到那时的儿孙们也会有一种我们现代人看父辈的这种感觉。

昨天

 10

墨夫(王家玉)

那个年代“大伙穷”也就不感觉穷,且年味十足,人情味更浓。现在叫“过年”,电影 65 41927 65 27508 0 0 3185 0 0:00:13 0:00:08 0:00:05 5505睁眼看,回家看手机,老的忙活这几天,再等下一年。老照找到有何用,失去的永远也找不回……,唉,就一天天过吧!

昨天

 10

蓑笠翁

张明敏是春港歌手,一首我的"中国心"是他从香港带到内地来的并得到大家的喜爱。

昨天

 9

老小孩

年味,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珍藏的感情!

昨天

 8

新德里

我看个这篇文章后感处很深,为儿时的天真和生活所感动,想想那时的父母多么的辛苦,为我们这些儿女整年磊月的劳累奔波,现在生活好了父母没有享几天幸福就离我们而去。

昨天

 8

中川港辰

北京大妈新年好,初五财神到,子孙多孝道,钱多钱少不计较,身体健康最重要,五零六零七八零,忆往昔苦乐都在笑,时至二零一八年继续笑,活到一百不算老。三十一年后建国一百年,你说中国強大到什么样,中国梦实现了,全世界都耒给我们拜寿了!!!。好好活慢慢过,一年还有几万多,为国捐点炮弹钱,也许二十年梦想就成真了。美日俄英法等十几个虎狼狗,欺负我们一百多年,不想受气了。对不起扯远了,见谅。

昨天

 8

恒光金亮13455046676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炮竹声中辞旧岁,誓把旧符换新符!愿全国人民在习主席带领下,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昨天

 7

茉莉

今天看到这期节目都是满满的回忆!小时候物质没有现在这样丰富,但那时的过年大人孩子都很开心!难忘今宵!现在我们老了生活很幸福!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老人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昨天

 6

蒲公英晓华

本人是个歌盲,1984年我还是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别的啥都没记住,就记住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34年时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张明敏朴实无华,绝美嗓音回响耳边,余音绕梁,永不相忘。

昨天

 6

华忠

怀念过去的年味!现在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我为政府点赞!

昨天

 5

心想事成

现在人过年都变味了,要晒自家孙子或外孙照片,在不就装城里人拿腔,拿调,明明家是农村的还要装真不明白,哪象以前过年到一起谈谈生活和工作不象现在见面就说儿,孙哪点事没劲,只代表个人观点。

昨天

 5

仰天长啸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经济落后,人民贫穷,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集一年之财力,满足一家人的基本需求,尽力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愿望,过年时皆大欢喜,年味很浓,人的欲望很低。贫穷经济是过去年味很浓的根源。一个时代的结束,没有必要再找回那个岁月。

昨天

 4

王珍(真真)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几十年前的年味,依然能记得许多往事,我还保存有老照片。每到过年非常开心,穿妈妈缝的衣服,吃妈妈烧的菜。如今攵母走了,我们也已过花甲。现在生活越来越美好,全国人民都奔向小康!年年欢度过年,又是不一样的年味!真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