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写在前面:“古时候学而优则仕,做官的都是读诗书的人,这很好,很值得欣赏。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李书磊

“古时候学而优则仕,做官的都是读诗书的人,这很好,很值得欣赏。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特别喜欢这段话,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刘波说说。

李书磊出生、长大在郑州北边隔河相望的原阳县的刘庵村。这个村是原阳县桥北乡一个行政村,毗连马井村、尤拐村、司窑村,其风景秀丽,天蓝水清,一度盛产原阳大米。李书磊的家乡,过去远不如现在的桥北这样运气好,是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地方,尽管它的交通位置得天独厚,毗邻郑州。这是李书磊出生的地方。14岁考上北大,44岁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好读书、勤写作。从学界转入官场,李书磊是谁?相信关注时政的朋友并不陌生。值得一提的是,李书磊不仅在政界颇受关注,他也曾是文学评论界的明星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时常能见到北大才子的精彩文章。

他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李书磊曾说:“古时候学而优则仕,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

1964年,李书磊出生在河南原阳县黄河滩边的一个小村庄。14岁那年,也就是1978年,李书磊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之后又在北大中文系拿下硕士、博士学位。相比大多数同龄人,他要早上4年进大学,“神童”之名由此而来。

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在村民心中,考上中等专业学校和考上大专、本科都一样,都是“上大学”而已。即使考上技校,也会享受中专待遇,而被聘为“干部”,中专或大学包分配。所以,那个时候,考学真是万人正走独门桥,只要高考被录取,家族就显得光耀门庭了,有点古代中举的味道。很多人要么不知道中山大学或武汉大学,要么不知道浙江大学或四川大学,但无论如何,北京大学却是百姓心目中最有名气的实力派大学!

李书磊有一次对“神童”之名进行了解密:“我小学时连跳两级。跳级是因为在班里学的东西我大哥在家里都教过我了,听课没意思,就逃学。逃学被老师逮着,我就装病,装肚子疼,肚子疼不好查。老师告状到我家,我爸就和我哥商量,让我跳级,跳了级,课都是新的,都不会了,就不敢逃学了。”

读小学时,李书磊并不是一个讨老师喜欢的学生。这点李书磊后来自己也承认:“老师不喜欢我,还老整我。我被同学评上‘五好’学生,老师却把我‘拿’下了,我觉得很受伤害,天昏地暗。”

李书磊曾自称“小孩儿里的文人”。

他上小学时的那个大队叫破车庄,一个大队有好几个自然村,所以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村子,两拨小孩儿见面就大声咳嗽,谁咳嗽得厉害谁就是爷爷,因为老爷爷们都咳嗽。往往见面咳嗽之后就陷入混战。

李书磊并非打架主力,一般只出主意,故自称“文人”。“文人”李书磊儿时生活也不全在“刀光剑影”中虚度,李书磊最愉快的事情就是自己能看很多书。“我把家里的书都看了一遍,《林海雪原》《西游记》《红楼梦》,能找到的我都看。当时我最喜欢《西游记》了,看了就学孙悟空,撅断我们家后院的小树,把皮剥了,当金箍棒。”

生于1960年代早期的孩子常常被人们视为幸运儿。

“文革”狂飙突起时,他们还小,受到的冲击不大,也不用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们一样,早早地就上山下乡了。等到他们大了些,接受完高中教育的时候,1977年,高考又恢复了,成绩好的农村孩子就可以考入大学,毕业后进入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光和热。1964年出生的李书磊都赶上了。不过,他需要感恩自己的父亲和兄长,父亲是原阳二中民办教师,但很有才气,兄长大他十岁,也担任着父兄的角色,家里虽穷,并不影响孩子的志趣!

1978年,14岁的李书磊参加完高考后并不作多想,乖乖回家干活。一天,他正在黄河滩上放羊,他姐姐拿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去找他,他在看到通知书的那一刹那,把羊鞭狂甩进黄河,“当时就想,这下子终于不用放羊了。”

为什么选择北大?李书磊后来解释过,是因为那张光可鉴人的大桌子。

“在考大学之前,我在报上看见一幅照片,是北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高红十和她的同学在讨论长诗《理想之歌》。高红十与《理想之歌》,我当然仰慕得很,但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诗,也不是诗人,而是他们围着的那张桌子:桌子有光可鉴人的桌面,他们的影子映在上面,在我眼中,那太漂亮了,太高级了。这桌子极大地打动了我,使我对北京大学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心。”

李书磊的本科并不在中文系,不过,他的硕士和博士都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有同学曾这样回忆求学期间的李书磊:“因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生活在比他年纪大,经历多,比他饱经沧桑,比他老奸巨滑的人群里。所以尽管他实际上也学到了许多老奸巨滑,但从表面上却看不出来。就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看上去活泼可爱,实际上却妖法高深,非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才能看穿。”

还曾这样说:“李书磊在当今的青年学者圈里,属于少年得志、官高爵显的一位,我等文学青年皆以师兄事之。事之是事之,然而在感觉上,李书磊却怎么看也并不像个师兄,连师弟也不像”

李书磊和那些“老三届”同班,班里有的同学比他年纪大一倍,还有的女同学是带着孩子来上北大的,孩子的户口就落在他们班上。

同学回忆说,“年轻的李书磊很受男生嫉妒,也很受女生那个,但他似乎浑然不觉。他甚至不觉得自己年轻,他真的以一位兄长的态度给我们介绍北大的掌故,介绍他的研究课题。”

当时李书磊正在研究20世纪80年代“青年作家群”的问题,他讲得兴致勃勃,眼镜后面的小细眼睛笑眯眯地看着簇拥在他身旁的几个女生。

“他不知道,坐在远处的男生才是认真思考他的课题的,坐在近处的女生则大都是心怀叵测之徒。”同学有点戏谑地说道。

身处燕园的李书磊虽然有“少年老成”的一面,但他的思想和笔触始终保持在最先锋、最前沿的状态。李书磊在攻读现当代文学博士专业期间,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文坛评论家了,在80年代的“寻根热”、现代派文学论争等文学思潮中,李书磊的评论文章时常刊登在学术刊物上。

北大十年,同学们也教会了李书磊很多东西。他们大都是高中毕业后闯荡过一阵子的人,工农商学兵五行八作的人都有,他们带给李书磊的简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史。

李书磊后来谈起这段岁月,“同学们的经历与见识使我很快摆脱了中学时代通过报纸、课本认识世界的偏狭,加上当时正如火如荼的思想解放运动,我的思想与心智在不断的惊愕中进步。”

毕业后的李书磊走了一条坚定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84年硕士毕业后,李书磊被分配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任教,两年后,他又重返北大中文系拿了一个博士学位,之后又回到了中央党校任教。

自1989年12月起,李先后担任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主任、文化学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培训部主任,校务委员、教务部主任。其间,他还曾先后赴河北青龙挂职县委副书记,赴陕西西安挂职市委副书记。2008年12月,年仅44岁的李书磊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

2014年1月,李书磊离开北京,转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书磊的学问在学界一直颇受好评。酷爱读书是他的一大嗜好,也写出了一大批叫好的著作。

那个时候,“李书磊”三个字堪称如雷贯耳,他的《为什么远行》《杂览主义》《重读古典》《文学的文化含义》《我观世音》等一系列书籍,不仅引起学界的注意,更在全国拥有相当可观的粉丝读者。

至今,豆瓣读书上关于《重读古典》一书的讨论中,仍然可以看见有年轻读者评价:“读一下他的文章,我们就会知道李书磊的判断是多么深刻。”

1989年到1991年这两年间,李书磊曾在北京西郊赁屋而居,不问世事,只在窗下苦读古书。

“读到感动之处,就特别想找人聊一聊,但没有人,我就把心得写成札记。有一天傍晚,我走出家门,门外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雪。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艾青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站在雪地里,不知为什么,我竟泪流满面。”李书磊说。

后来,李书磊把这些读书札记整理发表,写了一系列重读古典文学的好文章,也就有了1997年的《重读古典》。1990年代后,回到中央党校教书的李书磊“闭户读书”,写出了一系列文学评论以及剖析社会现实的文章,他的《为什么远行》、《杂览主义》、《重读古典》、《文学的文化含义》、《我观世音》等书籍,不仅在学界颇有影响,还在全国拥有众多的粉丝读者。

李书磊从不否认自己著书是出于一种情感需要。“人到了一定年龄,沧桑感就有了,漂泊感也有了。年轻的时候,凭青春力量四处闯荡的那个阶段结束了,情感的浪漫主义也结束了。这时候,就特别需要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情感的皈依。追根溯源,对于国土的情感,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包括对于中国经典和汉语的情感,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寄托。”

这种情怀有同学佐证:“每见书磊,他总是号召大家埋头读书,为国效劳,一副‘龙头老大’的气派。”

李书磊曾自称最敬佩白居易。

他认为,李白“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用佛家的无差别心洞见人生,他避免了人们常用的那种等级偏见”。从《琵琶行》到《长恨歌》,白居易不仅体察了下层的苦难,为歌妓的遭遇而湿了青衫,也还给了帝王“人”的角色,同情作为一个帝王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李书磊说:“这入骨三分的倾诉使我们对无限的人生肃然起敬,我们从这里读出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深悲悯。

李书磊曾说:“古时候学而优则仕,做官的都是读诗书的人,这很好,很值得欣赏。但我真正欣赏的不是读了书做官,而是做了官读书。读了书做官总有点把读书当敲门砖的意思,既贬低了读书也贬低了做官;做了官读书才是一种雅兴,一种大性情,一种真修炼。”

一次在一家大宾馆参观总统套间,可谓宝气珠光、豪华备至。但看完之后我仍然难生敬意,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这里没有书。

不管做多大的官,不读书便不过是一介俗吏。相反,只要永怀读书和思索的慧根,又何计其官职大小有无!

2016年新年伊始,这位从河南北上,又从北京南下的学者型官员,将重新回到北京这片熟悉的土地,开始政坛之路的新征程。

2016.12—2017.01 中央纪委副书记候选人

2017年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补选李书磊为中央纪委副书记。

2017年10月24日,当选中共第十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让我们感触,一个值得刘庵村和原阳人骄傲和学习的李书磊,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又如此遥远。近的,是乡谊,是乡情;远的,是差距,一段高山仰止的差距,一个没有办法比的差距。

 在此,家乡人也祝愿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当好官,做好人,永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坚强卫士,整治官场腐败,祛除腐水污垢,还国家与人民一片洁净的天地。

我们立足于天地之间,常常把夜色渲染成诗意,再用白天去实践人生。在这万丈红尘之中,不管你愿意或是不愿意,你都必须坚强,且行且吟,无愧你我他(她),无愧所有人(不管熟悉的陌生的),无愧过往,珍惜今日,放眼未来,做真实的真我,为自己的使命去努力奋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