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诗歌)|大阅读No.202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1979年12月—1980年8月
选自《诗刊》1980年第10期
本诗是“朦胧派”诗人梁小斌的一首代表作,创作于1979年。“朦胧诗”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发生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之后。这首诗是以文化大革命那段苦难的历史作为心理背景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是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从不寻常的遭遇中发出的人生感慨。
“中国”与“钥匙”,一个是庞大的实体,一个是细小的物象,两个词放在一起,小中见大,富于时代气息和历史感。同时,“钥匙”的重要性被反衬出来,成为象征性意象。“钥匙丢了”既是个人的痛苦经历,又是一代人的共同悲剧。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其实是寻求被窒息的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诗在“中国”与“钥匙”之间还突现了一个“我”。对自我的强调,是朦胧诗的特点之一。“我”不再是集体的代名词,不再是毫无个性的螺丝钉,而是一个人,一个会痛苦、会思索的人。
梁小斌在一篇诗歌创造谈中曾说:“单纯性是诗的灵魂。不管多么了不起的发现,我都希望通过孩子的语言来说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就是这样一首充满童稚气息的诗作,当一个幼小而流浪的心灵向这个世界述说苦难、爱情与美好的憧憬的时候,那种孩子气的单纯与执着本身就令人感动,有一种成人的思考和表达无法企及的感人力量。
这首诗的成功还在于捕捉到了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我的钥匙丢了”。因此“失落”的主题是在具体化的叙述中展开的。“钥匙”这一意象由此具有了双重含义:既是生活中可以打开家门的实物,又是开启通往美好的世界之门的抽象的“钥匙”。它的丢失,象征了一代人以及一个时代的失落,而对它的寻找,则象征着对未来之路的探索和寻求。
(摘自《每周阅读计划》系列丛书 石恢 主编)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足以美好的天性,愿我们温柔以待 | 大阅读No.14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