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校长的选择正确吗?合理吗?|文摘No.213

2016-03-19 优才成长

(本文摘自审辩式思维)


谢小庆按


这是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Catharine Drew Gilpin Faust)2008年6月3日在本科毕业典礼上演讲的部分内容。在这次演讲中,福斯特校长与本科毕业生们讨论了就业选择问题,自然也深入涉及了人生选择问题,涉及了“幸福”。她再一次讲到她几十年中多次谈到的关于职业选择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担心没有停车位而把车停得老远。先开到你要去的地方。如果确实没有停车位,再兜回来停在远处。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寻找停车位”问题。问题是,当你开到更近的地方碰碰运气之后,当找不到车位返回时,曾经有的位子现在可能也没有了,你可能被迫停到更远的地方。“得陇望蜀”的结果也可能是“陇”都不保。


福斯特校长“先去看看再说”的选择是正确(right)的选择吗?是合理(rational or reasonable)的选择吗?




         按照传统,此时我似乎应该告诉你们那些永恒的智慧。让我们把这个演讲看作是一个对毕业生的答疑吧。我早就知道你们的问题:浮士德校长,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哈佛读四年?



当我在Kirkland(哈佛的12个本科生宿舍之一)听午饭的时候,当我在Leverett(哈佛的12个本科生宿舍之一,本科高年级学生使用)吃晚饭的时候,当我上班时,当我和同学们见面的时,甚至当我在国外碰见我们刚毕业的学生时,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些问题。你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课程计划,不是提建议,也不是问老师的联系方式或者学生的活动室问题,也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们不停地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哈佛的很多学生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很多学生进入了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


你们在上经济学课的时候,都见过克劳迪亚·戈丁和拉里·凯兹两位教授,他们根据七十年代以来他们所教学生的职业选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发现,虽然金融行业在金钱方面有很高回报,但还是有学生选择了其它的工作。实际上,你们中有37个人选择做教师,有一个会跳探戈的人要去阿根廷的舞蹈诊疗所上班,另一个拿了数学荣誉学位的人要去学诗歌,有一个要在美国空军受训作一名飞行员,还有一个要去作一名治疗乳房癌症的医生。你们中有很多人会去学法学、学医学、读研究生。但是,根据戈丁和凯兹的记录,更多的人去了金融和咨询行业。Crimson对去年的毕业生作了调查,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去了这两个行业。虽然今年的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到了39%。


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各自不同。你们仍然在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其实,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来,我更喜欢思考你们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到金融行业是不是就是“理性的选择”;你们为什么会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却会让你们许多人无法理解、觉得不尽理性,甚至有人觉得是被迫作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呢?


 让我们试着来寻找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吧。


 我想,你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们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想过得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这两个目标如何才能同时达到,你们不知道在一个大名鼎鼎的公司中有一份丰厚的起薪,并且前途很有保障,是不是就可以让你自己满足。


 你们为什么要焦虑?说起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学校对你们的影响。从你们走进校门开始,我们就告诉你们,到这里,你们会成为对未来负责的精英,你们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们都要依靠你们,因为你们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让你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你们会去做各种不平常的事情:在课外活动中,你们处处体现着服务的热情;你们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因为你们关注地球的未来;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你们也表现出了对美国政治改革的热忱。




但现在,你们中的许多人迷惘了,不知道这些价值在做职业选择时都有什么用。如果在有丰厚报酬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做个选择,你们会怎么办?这二者可以兼顾吗?


 你们都在不停地问我一些关于价值的最基本的问题,试图调和那些潜在的、互相竞争的东西,思考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兼得,等等。现在的你们,到了要作出选择的时候。作出一个选择——或工作、或读研——都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每次决定都会有舍有得——放弃一个可能的同时,你也赢得了其他可能。你们的问题是站在十字路口时的迷茫。


不管你是从医学院毕业当了全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从法学院毕业进了一家公司或者作了一名公益辩护律师,或者是成为一名教师,这些问题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困扰你们。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且还要为你们周围的人而活。现在,到了你们想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使你们焦虑——这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相关,但又有所不同。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一拥而上地去选修“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和“幸福的科学”(The Science of Happiness),想从中找到秘诀。但我们怎么样才能幸福呢?


当我听着你们说你们面前有如何的选择时,可以听出来,你们在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关系而烦恼——或者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让人真正地幸福。


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那个“次优选项”。


 我把这个叫作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和同学们说这些。不要因为你觉得会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兜回来去你必须去的地方。


 你可能喜欢投资银行、喜欢金融、喜欢咨询,它们可能最适合你。也许你和我在校园中碰到的一个大四学生一样,她刚从西海岸一家很有名的咨询公司面试回来,她问:“我为什么要做这行?我讨厌坐飞机,我不喜欢住酒店,我不会喜欢这个工作的。”那就找个你喜欢的工作吧。要是你在醒着的时间里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是不会感到幸福的。


但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在问那些问题——不仅是问我,而是在问你们自己。你们正在选择人生的道路,同时也在对自己的选择提出质疑。你们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也知道你们将行的道路不一定会把你们带到想去的地方。这样其实很好。某种程度上,像我所期望那样,正是这所学校把你们造就成这个样子。我们一直在强调人生价值,鼓励你们思考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鼓励你们思考自己怎么才可以过得幸福,探索怎样才能去做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这些也许是人文教育可以给你们的“装备”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人文教育要求你们要活得“明白”。它使你探索和定义你做的每件事情背后的价值。它让你成为一个经常分析和反省自己的人。而这样的人完全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或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教育——照它的字面意思——才使你们自由。(英语里文科是Liberal Art,照字面解释是自由的艺术)人文教育让你有机会去进行理论的实践,去发现你所做的选择的价值,想过上有价值的、幸福的生活。为此,最可靠的途径就是为了你的目标去奋斗。不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随时准备着改变人生的道路。记住我们对你们的我觉得是“过于崇高”的期待,可能你们自己也承认那些期待是有点“太高了”。不过如果想做些对于你们自己或是这个世界有点价值的事情,记住它们,它们将会像北斗一样指引着你们。你们人生的价值将由你们自己去实现!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成就了。无论如何,常回家看看,和我们分享你的幸福生活。



谢小庆跋


福斯特校长的选择是:先把车开到目的地看看有没有车位,没有车位时再停到较远的地方。但是,她可能会错过一个还不算太远的车位,最后被迫停到更远的地方。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理解,这仅仅是她个人的普乐好(plausible)选择,这不一定是自己的普乐好选择。实际上,在人生中,往往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也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人的合理答案。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力行担责”,果断地做出自己的普乐好选择,坦然面对自己选择的后果,承担自己的责任。



请加群互动





优才精英读者互动群二维码有效期:3月24日



更多文摘精华(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浏览)

桑德伯格:如果你去取悦每一个人,你就不会有充分的进步|文摘No.212

风度、教养和真诚是装不出来的|文摘No.211

钟南山: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文摘No.210

哈佛75年研究,告诉你"何为美好生活"|文摘No.208

哈佛大学推荐:二十个快乐习惯|文摘No.207

吴秀波:我相信爱情,但更相信人品|文摘No.206

梁晓声: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文摘No.205

叔本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文摘No.204

长得年轻,一定品性善良|文摘No.203

冰心: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文摘No.201

陶行知:春天不是读书天|文摘No.200

贾平凹:说话(妙文)|文摘No.197

钱穆:读好5类书,做高境界的人|文摘No.195

梁实秋:习惯养成之后,便顺理成章|文摘No.194

濮存昕:与有肝胆者为友,从无字句处读书|文摘No.192

真正的精神贵族:她的美曾倾倒无数人,她的痛却不为人知|文摘No.191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